今天是: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9年第5期>>脱贫攻坚进行时
党旗飘扬在沃野
——大安区全覆盖选派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9-06-03 17:01:39       作者:张杰 雷超       来源:区委组织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地方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里任职、挂职,是有利于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培养锻炼干部的举措,一举多得。”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市委的安排部署,自2015年起,大安区分批次选派188人次到124个村(社区)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在江姐故里这片热土上挥洒青春和汗水,在建设幸福大安的征途中接续奋斗。

 

精准施策,把村社区最需要的优秀干部派下去

 

选得准,才能干得好。通过严格标准和程序,因村选派优秀干部,实现全面覆盖、精准配对、人岗相宜。

严格标准。坚持把严人选准入关,把人选质量放在第一位。基层的生活条件艰苦、矛盾错综复杂、利益千丝万缕,要求第一书记必须政治、能力、作风过硬。将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发展意识强、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作为选派第一书记的重要标准,确保“愿干事、会干事”的精兵强将进入选派范围。

拓宽渠道。拓展纵向深度,统筹市区乡三级联动,积极从市区乡各级党组织中,把符合条件的干部人才推荐出来,建立由2000余名优秀党员干部构成的第一书记人选数据库,确保队伍梯次接续培养。拓宽横向广度,统筹机关事业单位、教育系统、卫生系统、“两新”组织等各类党组织,汇聚各领域、各系统、各战线优秀党员人才,做到尽锐出战。

因村施策。充分运用“三联三服务”“走基层”活动成果,结合实际情况,124个村社区分为9种类型。创新“订单式”选派,通过个人荐、镇村点、双方谈、组织定等方式,突出“人岗相适”“人村相宜”,根据选派对象的个人特长和所在部门特点,实行按需搭配,让党政干部进“软村”,经济干部进“穷村”,政法干部进“乱村”,涉农干部进“产业薄弱村”,确保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提升第一书记岗位匹配度。

   

明确职责,确保第一书记工作有目标、帮扶有方向

 

第一书记带着任务、责任和重托,认真履职尽责,主动与村社区“两委”协调配合,既主动担当,又不包办代替,注重发挥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努力建强班子队伍、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推动基层发展的“生力军”。

把建强党的组织作为“第一责任”。“帮钱帮物不如建一个好支部”,第一书记积极帮助支部书记和其他村社区干部开阔眼界、开拓思路,提高致富带富、治村管村的能力。带头认真落实“345”组织生活制度,严格执行《村党组织工作运行规则》、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1+1+5”配套制度,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发展、党费收缴、流动党员管理等基础性工作,突出民主管理主线,促使村社区干部公道处事、一心为民,进一步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推进村社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23个,建成村社区党建示范点38个,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12个,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把推动地方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第一书记都是“最能打仗的人”,几年来,坚持脱产驻村,接续帮扶,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实现全区26个省定贫困村脱贫摘帽,681018996人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将培育主导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带领群众跑市场、跑项目、跑资源,协调争取项目资金,成立专合社69个,村级集体经济公司11个,培育特色主导产业14个,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50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做强“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2018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883.93万元,较2016年增长81.2%

把加强基层治理作为“第一保障”。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第一书记们敢于直面挑战,大胆创新构建治理体系。以“四好村”“文明村”、基层党建示范单位等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行“三清两建一公开”工作法,广泛开展组级事务“唱票公开”,促进村组事务阳光运行。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引导群众破陈规陋习、树新风正气,切实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几年来,共培育省市区级“四好村”98个,文明村95个。

把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第一追求”。第一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从小事实事做起,用心用情用力让,干出实事、好事。广泛开展“第一书记进万家”和三级干部大走访活动,收集社情民意。主动带头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领办调研课题136个,召开专题讨论会28场、形成调研成果37个,广泛收集党员群众“金点子”,帮助完成群众微心愿527个,解决老百姓所急所盼的重点、难点问题169个。全体第一书记坚持廉洁自律,严守工作纪律,敢担当、敢干事、敢作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严格管理,让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实

 

好书记是选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对第一书记管理考核,督促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履职尽责。针对部分第一书记没下过基层、缺少基层工作经验的现状,各级各部门加大培训力度,让他们知道下去为什么、在村干什么、具体怎么干。

抓制度建设,促规范管理。第一书记在驻村任职期间,由区委组织部统一管理,乡镇党委直接管理,选派单位协助管理,建立健全第一书记公开承诺、工作例会、定期汇报、日常考勤、请假销假、廉洁自律等制度,强化对第一书记的刚性约束,规范第一书记工作学习生活纪律,确保第一书记到岗到位。三多寨镇在全市率先创新成立驻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将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综合管理,发挥整体作用。和平镇、大山铺镇、永嘉乡建立第一书记周工作例会制度。何市镇、牛佛镇等通过巡回督导、电话查岗、随机调研等形式,强化对第一书记的刚性约束。

抓业务培训,促能力提升。区委组织部通过“专家讲授+业务指导+观摩交流”的形式,每年举办全覆盖集中培训并以统一考试检验学习成效。各乡镇街道通过抱团形式,开办第一书记片区示范培训,将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省市区读书班主要领导辅导报告等作为必学内容。各乡镇街道创新形式,建立第一书记列席党委会、班子成员联席指导等制度,常抓第一书记日常学习,增强基层工作经验。

抓督查考核,促工作落实。第一书记工作要有考核督促,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更不能呆在村里“混日子”。区委组织部突出“严管”与“厚爱”并重,注重用好考核指挥棒,坚持“双结合”方式,将量化考核与综合研判相结合、多方印证与实地查验相结合。围绕“五项职责”,聚焦第一书记主责主业,制定量化实绩考核办法,细化措施4大方面15项考核指标40个评分项,组成联合考核组,按照“述、查、访、评”四步法,深入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走进党员群众身边开展考核。几年来,考核确定第一书记优秀等次66人次。

 

激励关怀,让第一书记干事有劲头、干好有奔头

 

第一书记在一线打硬仗,需要各方的保障支持。区委高度重视第一书记保障工作,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注重关心关怀,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困难,解除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提升干事创业积极性。

落实工作生活“双重”保障。在保留原单位工作职级、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的同时,派员单位充分发挥“娘家人”“后勤部长”作用,合力解决派驻村存在的实际困难,成为第一书记坚强的后盾。落实50//餐的生活补助、5000//年的工作经费和其他公杂费、交通费,并配套落实购买意外伤害险和健康体检,各乡镇街道主动为第一书记成立工作站、服务站,提供工作生活的必备条件。

鲜明导向注重正向激励。强化人文关怀,建立双向谈心谈话制度,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和派员单位主要领导定期下沉村社区调研指导并且同第一书记交心谈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区委突出“四个优先”,提拨任用、交流重用、职级晋升(岗位晋聘)、公务员遴选时优先考虑优秀第一书记,激发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几年来,累计提拔重用第一书记19人。

选树典型强化宣传引导。积极挖掘宣传优秀第一书记先进典型和工作经验,推荐评选全省优秀第一书记4名、市级优秀共产党员3名、区级优秀个人44名,定向考录公务员2名。在《大安党建网》、微信公众号、《第一书记工作简报》《大安》杂志等区内刊物平台开设《村官说事》专栏。编印《沁入泥土化芬芳》第一书记典型案例和《奋斗的青春》第一书记风采录,及时报道创新做法以及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张杰: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雷超:新民镇科员、现上挂至区委组织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