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9年第11期>>全面深化改革
大安区水资源综合规划策略与建议
发布时间:2019-12-06 09:54:53       作者:周平       来源:区水务局

一、背景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2号),对各省、市、自治区给出了“三条红线”(用水总量红线、用水效率红线及水体纳污能力红线)的考核指标。

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也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川办发〔201427号),同年自贡市也出台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其中,自贡市对大安区的考核量化指标为2020年用水总量不超过12787m3,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不低于20%2030年用水总量不超过13447m3,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不低于80%。基于以上文件精神,开展本次水资源综合规划调研来指导我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报告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经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明晰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摸清现状水资源情势,合理预测各业用水,统筹生活、生态、生产用水,按照“三条红线”的管控要求,科学开展水资源配置,提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措施,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我区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主要内容

本次水资源综合规划区域范围为大安区所辖行政区域,规划基准年为2017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中期规划水平年为2025年,远期规划水平年为2030年。保证率:城乡生活和工业用水保证率为95%,农业灌溉用水保证率为75%

规划是在对我区水资源基本情况详细分析调研的基础上,评价了全区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利用量;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供、用水实际,进行了节水潜力预测、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提出了水资源保护和优化配置方案;并提出了水资源管理机制、经济运行机制、监督考核机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等一系列保障体系。

三、主要结论

(一)水资源调查评价

大安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700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2700m3,地下水资源量为1925m3,重复水资源量为1925m3

根据水资源总量调查结果,我区地下水基本与地表水重复,因此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只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地表水资源可以利用量采用倒算法,用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减去河道维持河道基本功能的最小生态水量,再减去汛期无法合理利用的洪水量。经计算,全区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5905.5m3,可利用率仅为46.5%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根据自贡市2017年水资源公报统计,基准年(2017年)大安区总用水量为9661m3,其中:农业用水量为3707m3,工业用水量为3560m3,城镇公共用水量为453m3,生活用水量为1731m3,生态环境用水量为210m3。供水大部分为地表水源供水,地表水供水量中有1277m3为长葫水库的外调水和1250m3的过境水。根据现状供用水分析,扣除外调水及过境水开发利用后,大安区开发利用水资源量为7134m3

(三)需水预测

自贡市空间战略规划主要目标定位为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先行区,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川南一体内自同城的大都市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打造综合交通网络、推动老工业转型、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对接成渝城市群和省域发展战略。大安区作为自贡市主城区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内自同城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未来的发展中区位优势明显。

千年盐都文化奠定了大安区工业、商业、城市建设、物流、美食的基础,是自贡城市发展的基础和灵魂。紧紧把握盐文化作为大安区城市发展和文明传承的内核,以盐文化为引领,打造特色小镇,推进旅游产业与现代农业的智慧化链接,实施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工程,引导精品农业与盐文化特色旅游结合,深入发掘农业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及康养等功能,不断拓展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功能拓展和转型升级。紧紧围绕“盐、龙、灯、美食”四张名片,将大安区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落地,发展农业、工业、历史、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特色小镇和村落。

在强化节水方案的情况下,经分析计算,大安区现状基准年(2017年)总需水量为8269m32020年总需水量为10802m32025年总需水量为14236m32030年总需水量为14686m3

大安区水资源总量相对紧缺,还存在水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布局不相适应的问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水量分配方案,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将我区2030年的取用水总量控制在13447m3以内。

(四)供水预测

可供水量是指在满足河道内和地下水生态环境用水前提下,综合考虑当地来水及外调水条件、需水情况及供水系统时,可供河道外使用的水量。可供水量包括地表水可供水量、浅层地下水可供水量、其他水源可供水量。

大安区现状水资源量不太丰富,其可供水量受水利工程影响,由于部分工程配套不完善等原因,使得部分工程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根据计算,现状水源工程在目前的供水布局下,多年平均可供水量为7987m3,距规划年需水还有较大缺口。

因此,规划开发新的供水工程和已有水利工程配套挖潜将迫在眉睫。规划供水工程包括:1.楼房湾水库位于沱江右岸釜溪河左岸的长滩河支流李白河上游,水库是在原小(1)型青龙水库基础上进行扩建的,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0km2,水库来水除拦蓄当地径流外,主要由威远县长葫水库灌区团结渠充水囤蓄,计划年调水量为1000m32.向家坝灌区工程是四川省政府以川府函〔2001368 号文批复的《四川省水资源开发总体规划报告》所确定的解决盆地腹部岷(江)涪(江)长(江)下部的“西水东调”工程,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向自贡中心城区供水,解决我区城区生活用水不足的问题。3.长征渠引水工程作为四川省规划的大型水源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规划设计阶段。据规划,长征渠东干渠通过资富分干渠高石支渠连接团结渠充水大安区楼房湾水库,通过资富分干渠富顺支渠进入大安区,长征渠基本可以辐射大安区全境,并对内自同城提供安全供水保障。4.扩建向东堰水库,拟将向东堰水库扩容成小(1)型水库,经由长葫水库灌区团结渠可实现补水;扩建三多寨镇的狮子水库和施家沟水库,拟将以上两个水库扩容成小(1)型水库,通过资富分干渠富顺支渠实现补水,更好地为内自同城提供水源保障。5.规划新建小型水库、引提水工程和山坪塘工程。已有水利工程配套挖潜:结合“一区六园”建设,大安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将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规划滴灌8.5万亩,规划喷灌0.1万亩,规划管灌0.4万亩。

根据对大安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分析,2020年总供水量为10512m32025年总供水量为13972m32030年总供水量为14487m3,各供水年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情况。

(五)水资源配置

水资源配置要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又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对水资源的需水要求。根据大安区水土资源分布特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是:“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深入挖潜、优化配置,城乡统筹、生活、生产、生态兼顾,多源共济,共同保障”。

在全面节水的前提下,以现有工程病险整治和续建配套为基础,根据四川省水资源配置总体规划,重点实施向家坝、长征渠引水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新建一批中小微型蓄引提工程,重点实施楼房湾中型水库工程项目;并合理利用过境水和非常规水源,改善区域内水生态境。

(六)水资源节约与保护

节水潜力是以各部门和各行业(或作物)通过综合节水措施所达到的节水指标为参照标准,分析现状用水水平与节水指标的差值,并根据现状发展的实物量指标计算可能最大的节水数量。经分析论证,我区城镇供水、工业和农业用水均具有较大的节水潜力。具体节水措施包括:城镇供水通过新建、改造、更新供水管网等的实施能够有效地降低管网漏损率从而降低城镇用水量的增加;工业节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工艺设备改造更新可以有效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减少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管网漏损率。农业节水工程措施主要通过灌区渠系改造以及改变灌溉方式,非工程措施主要是加强节水目标规划的管理和协调,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四、水资源对策

大安区作为沱江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保护好水资源不仅关系到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关系到沱江流域的生态保障和生态安全。因此,我区水资源生态保护工作在整个沱江流域都处于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

(一)加强执法和监督,用法律手段推进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发展

水资源年内和地域分布不均,工程性、水质性、资源型缺水是我区的水情。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水资源需求不断加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要解决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必须依靠有力的法律手段。建议:一是严格贯彻落实《四川省水资源保护条例》,把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作为保护的核心,让地表水和地下水、点源和面源的污染防治并重;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理顺多头管水、体制不顺的问题;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节约用水、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水功能区划分等方面的工作,促进水资源保护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二是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水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监督力度,依法治水管水、护水用水,严厉打击非法取水、超标排污等破坏水资源、水环境的违法行为。三是加强宣传、教育与引导,普及水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牢固树立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政府及公众水资源危机感和水资源保护意识,增强节水和洁水观念,形成全社会节水、惜水、爱水、护水的浓厚氛围。

(二)落实“三条红线” 指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贯彻执行不严格,导致水资源过度开发,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面对严峻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我们只有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一步落实水资源用水总量红线、用水效率红线和水体纳污能力红线“三条红线”指标体系,以水定产、以水定城,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守节水型社会,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的水资源保障

水环境污染因素来源于多个方面,有工业点源、农业面源、生活污染等,要做到有效防治水环境污染,必须以落实“水十条”为抓手,采取多项措施,多管齐下,强化源头控制,对水体污染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的科学治理,实施综合治、重点治、精准治。一是加大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对污染浓度或总量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对严重污染企业实行强制措施,限期停产整顿。二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强化饮用水安全全过程监管。三是强化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高畜禽规模化养殖比例,推进科学养殖、有效治污。四是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配套设施的建设,围绕提高处理率、负荷率、达标率,全面推进提标改造、管网配套和第三方运行。尽快完善乡镇、村污水处理体系,解决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的瓶颈问题。

(四)建立健全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水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机制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部门分工协作及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初始环境权、生态效益及损益评估、补偿标准等基础性问题,加大补偿投入力度,拓宽补偿渠道,使水资源保护和地方经济社会均能有效可持续发展,逐步提高全社会的水生态文明意识。

 

(作者: 区水务局局长)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