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0年第1期>>工作研究
强化我区融媒体机构职能的探索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2-17 15:09:32       作者:彭红英 吴雪华 钟凯       来源:区委编办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并明确了2020年实现全覆盖的目标。2019年中央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四川省印发《全面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但由于融媒体中心建设对于全国而言至今是一个系统性的新课题,对于如何“融”?如何强化融媒体机构职能、搭建全媒体平台、构建专业复合型人才支撑等,仍面临巨大挑战。

一、我区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

(一)区域媒体情况

目前,我区党政机关、镇(街道)、企事业单位共有内刊7本、广播喇叭511个、网站11个、微博6个、公众号35个、抖音号2个。

(二)机构设置情况

由于区级没有广播、电视台,新组建的自贡市大安区融媒体中心,仅由原区委宣传部管辖的自贡市大安区网络舆情中心(自贡市大安区宣传信息中心)升级而成,为全额拨款的区委直属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目前,主要承担辖区外宣、网络舆情、手机报、微信公众号、政务ITV、区委机关刊物《大安》采编等任务。

(三)职能定位及人员编制情况

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根据中宣部《规范》和省《建设方案》对融媒体中心职能职责定位,要把融媒体中心建成主流舆论阵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层舆情聚合平台,满足决策参考报信息、解决问题发点球、正面引导把方向、负面管控防风险四大主要功能,完成整合媒体机构、设立采编中心、构建全媒体矩阵、开展综合信息服务、建好技术平台、加强队伍建设等六大重点任务,结合大安实际编制的《大安区融媒体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拟设8个职能科室,共核定20名事业编制,其中3名领导职数,现实际在岗人员10名,启动招聘3人,同时列入高端专业人才引进计划,暂无购买服务人员。

二、存在问题

(一)缺乏分类标准,平台参差不齐

融媒体建设关键在于搭建内容加工的“中央厨房”,构建“全媒体矩阵”,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通过矩阵输出,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立体服务”目标,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最广泛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并且拥有一定“造血”功能。中宣部《规范》对县级、区级平台是一个标准,统一进度要求,但是普遍看来,一方面是区级媒体平台基础普遍较县级不足,大多数区级未单独设有电视台、出版社等专业传媒机构,在整合平台资源时,相较县级融媒体中心庞大的平台资源“缺得多”,具有“先天不足”。另一方面是在如何有机融合现有各方媒体平台方面“融的少”,具有“后天不足”。受体制机制、发展模式影响,区级融媒体要整合政府、人大政协、纪委监委及相关部门原有平台技术,存在标准不统一、各自为阵的现象。同时,省、市、区三级平台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壁垒,仅靠区级政府推动打通上下媒体平台壁垒,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具有较大难度。

(二)缺乏专业人才,技术支撑乏力

区级融媒体中心运行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但目前区级无广播电视,要适应音频、视频采编的人才更是严重匮乏。而且区级基层单位能够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的薪资待遇、编制数量、职称评聘、发展机遇、生活环境等整体条件是有限的,仅仅借助本区的资源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随着日新月异的融媒体快速发展,即使打造满足基本需求的融媒体平台,仅靠体制内的人员编制也是远远不够的,仍需要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补充人员力量。

(三)缺乏盈利模式,“造血”能力不足

根据制度设计,融媒体中心的运营就是要与市场媒体信息服务主体“分蛋糕”,打造主流平台,拼的是实力,而资金无疑是区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的一大痛点。目前,区级融媒体中心的主要经费来源为政府拨款,仅有极少数区县能获得上级专项资金拨款扶持奖补。由于融媒体中心往往涉及平台、技术、服务等购买问题,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区级财政有限,投入到媒体建设专项财政费用通常会存在很大的缺口,而大多数区县很难解决这部分的资金缺口。在实际工作中,这种一次性的财政支持也很难维持区级融媒体中心长期的资金投入需求。如果没有竞争实力,没有盈利能力,也将导致资金难题,严重制约区级融媒体中心的长足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自上而下统一部署,解决“融”的难题

按照中央省市的安排部署,设立了机构,核定了相应的编制,明确了职能职责,统一规划了建设标准,但仍然需要省市机构编制部门分类考虑,从顶层设计统一考虑区级融媒体发展的“融”的难题,真正从融媒体的工作需求出发,结合各区本身媒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整合和业务融合。一方面通过有效整合辖区媒体的采、编、发和新媒体力量,实现媒体资源的集约利用,把内宣、外宣、网宣等职责融为一体,搭建区域强势主流舆论平台。另一方面把分立的发布终端整合起来,打造一个集广播、电视、内刊、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社会宣传资源融为一体的矩阵化媒体平台。

(二)出台长期人才政策,增强建设力量

目前,区级媒体融合人才来源的主力仍然是本区体制内原有媒体从业人员,大多数情况是将本区传统媒体工作人员整合,人才数量和质量都仍待加强。未来,区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一方面要给予区级融媒体中心更大的人事自主权,用“一把尺子”量人才、评业绩,做到“同岗同责、同工同酬、优劳优酬”,实现员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最终实现一个标准进行管理、考核。另一方面,还需要出台一些具体的长期政策,吸纳融媒体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或内容生产人才进入本区工作。推行“首席记者”“首席编辑”等制度,视同中层干部等给予政治和薪酬待遇;参照上级媒体人才引进模式,新聘事业人员录用考试由区融媒体中心和区人事部门共同组织;打通聘用人员转事业编制的渠道,对于表现优异者,可根据条件给予事业编制录用;通过采取兼职、特邀、特聘等方式吸引和使用好各类外部人才,抢占媒体人才高地。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多种方式开展全媒体人才培养,打通区县间、市区间交流壁垒,推动人才下放、上挂、交流,实现区域内人才流动。

(三)突破单向宣传思维,兼顾服务功能

区级融媒体中心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而区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在于如果只做内容生产,很难与更高层级的媒体或者市场化的商业媒体竞争,势必会面临受众流失的困局。区级媒体最大的特色在于本土、主流优势,即与基层群众的紧密连接性。区级融媒体中心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弥补上级媒体难以嵌入社区生活的缺憾,可以面向基层用户的实际需求,着力打造出贴近群众生活的产品。新闻发布只是其中的一项功能,更多的是提供移动化、场景化的政务服务和生活服务,增强用户粘性。为了满足用户越来越强烈的互动和社交需求,也可以搭建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由同城网友组建的社区,用户既可以交流私人话题,也能针对区内的公共事务发表意见。同时,再将这些用户生产的内容作为传播的起点,投入到新闻生产、文化创意等产业链当中。

(四)落实资金保障,强化政策扶持

资金支持不足是当前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制约因素,要坚持政府“输血”和平台“造血”双管齐下。一方面应当考虑设立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专项资金,对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实行财政保底,在事业经费上保证融媒体中心的基本开支。另一方面,探索设立传媒公司,以产业化模式经营,不断增强融媒体中心自身建设的“造血”功能,一手抓事业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实现事业产业协调发展。除此以外,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流程、绩效等管理方式上积极寻求政策支持与突破,区级融媒体中心作为特殊事业单位的性质与运作方式,需要机构编制部门和其他部门共同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彭红英:区委编办主任,吴雪华:区委编办副主任,钟凯:区委编办综合股股长)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