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0年第5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在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中主动作为展现担当
发布时间:2020-06-08 16:31:33       作者:唐小华       来源:区政府

一、提出背景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深刻变化之下的必然选择,也是符合区域现状、尊重客观规律的最优选项,更是自身发展实际需要和当前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四川、重庆同处四川盆地,自古并称巴蜀,历来地域相邻、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不论从情感、社群、产业或者是市场等各个维度去理解,成都和重庆,原本就是密切联系、深度嵌合的。当然,过去的成渝经济的确也存在着某些问题,比如说极核城市的关系处理,产业形态的趋同,要素流动的壁垒等,凡此种种,都凸显了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二)具有长期合作传承。20世纪80年代就建立了包括重庆、成都在内的西南五省区经济协调会;2011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5521日重庆和四川签署《关于加强两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备忘录》,决定将推动交通、信息和市场三个“一体化”;20151226日成渝高铁正式通车运营,这是连接成渝的第一条高铁;20165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赋予成渝两地的发展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西部创新驱动先导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美丽中国的先行区。

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央高瞻远瞩,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亲自谋划、亲自统筹、亲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连续两次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专题研究,并做出明确部署。从此,成渝地区的发展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进入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新时代,这是继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等之后,又一个在新时代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可以这样讲,总书记在中国西部“画了一个圈”,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具有现实迫切需要。成渝地区现有建制城市35个,城市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1.73个,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重庆和成都两个特大城市分别构成两个巨大的城市群,川南四市分别直线距离不足100公里,且开发历史悠久,也构成川南城市群,是西部最高的城市密集区,全国少有的双核城市群。但即便如此,成渝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区位交通处于劣势,开放程度远远更低,资本程度和资本市场发育滞后,且国企央企比重高、改革难度大,发展活力比不上沿海发达地区。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能够有效激发成渝地区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将极大地增强其在西部地区的增长极作用、辐射带动作用,必将深刻改变国家区域发展格局和成渝地区战略优势。这对地处西部内陆的大安区来讲,面临千载难逢的难得机遇,反之若不能赶上这趟列车,势必丧失时机,振兴发展无从说起。

对“双城经济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1个总体思路、4个基本定位、7项重点工作的“1+4+7”总体安排。具体来讲,1就是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4就是“两中心两地”,即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7就是“七项重点任务”,即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二、现状分析

(一)优势方面:一是面临开发开放的外部强力拉动。我区作为自贡市上接内江、东连渝西的重要一部分,具有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以及省委、省政府内自同城化发展战略的政策叠加优势,内自新区目前规划的大部分区域在大安,同时我区也正在积极融入川南—渝西新区发展,这是我区走向开发开放前沿的历史性战略机遇。二是集聚文旅融合发展的强大内因。独具特色的“盐龙灯食”文化底蕴深厚;辖区内燊海井、恐龙博物馆两个4A级景区驰名中外,中华彩灯大世界、自贡恐龙科技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正加快建设;去年成功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县,青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已现雏形。三是厚植转型升级的强劲动能。作为自贡老工业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在争取国家、省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政策红利上具有明显优势,随着张家坝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规划获批,我区长期以来没有工业园区的处境得到了扭转,为加快建设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先行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劣势方面:一是新的主导产业在较短时期内难以形成。作为自贡文旅发展的核心区,近年来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较大进展,但基础薄弱,要建成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地区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比如方特恐龙王国公园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相对滞后,未达预期目标,恐龙博物馆、江姐等宣传名片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二是转型发展的承载空间不足。大安区是全市唯一没有标准意义工业园区的区县,我市其他区县均有一个省级以上园区;虽然张家坝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控规成功获批,但规划面积仅2.6平方公里,可用工业地不足0.4平方公里,造成许多有意在大安投资建设的企业无法落地。三是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未打破。特别是在土地出让收益分成机制上,大安是唯一没有享受优惠政策的区县,导致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引导发展的财力严重不足,制约了整体环境的提升打造。

但放在更长的时空距离来看,劣势也是空间,深蹲才能起跳,后发也能先至,一定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专注发展。

三、初步考虑

通过近段时间对中省市精神的学习,按照区委“四个聚力”的工作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一些初浅思考。个人认为:大安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总体定位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轴南翼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具体定位是“两区一点一枢纽”,即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新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

围绕这一定位,发展重点主要有:

第一,建设天府旅游名县。区委提出今年要确保创成天府旅游名县,但长远来看,单单是拿到称号创建成功远远不够,还需要持续深化、持续打造,最终目的是要以天府旅游名县建设为抓手,打造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第二,打造一座“百里”新城。即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宜品”理念,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力争到2035年再造一个130平方公里的发展新城,主要包括34平方公里东北部新城,36平方公里东部新城,30平方公里科教新区,30平方公里内自新区起步区。

第三,着力建设“大安之兴”。即青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是大安相当一段时间发展的未来之城、希望之城、品质之城,通过“公园+”发展模式,以青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实现产业振兴、大安复兴。

第四,突出发展“50+50”百亿产业。目前,全区整个第三产业只有64亿,要围绕发展定位,坚定不移走产业转型之路。一方面重点以大山铺铁路物流园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力争园区产值在最短时间内超50亿元;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壮大文旅流量经济,加快推动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向市场资源转化,努力实现文旅产业产值50亿元以上。

四、“四重清单”

目前,市上已经初步制定了《关于恳请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点内容的报告》,与大安区紧密相关的有:

一是重大平台方面,主要包括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成渝两地制造业配套基地;自贡科教新区建设、打造成渝中部独具特色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设立省级“四川川南(内自)新区”、建设自贡科技新区。

二是重大项目方面,主要包括建设自贡至重庆铁路、雅眉乐自城际铁路、中国侏罗纪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利用工程、中华彩灯大世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文化会展中心、沱江流域治理;建设内自同城化快速通道、G85内宜高速(内自段)市政化改造、沱江自贡至泸州段航道等级提升工程。

三是重大改革方面,主要包括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四是重大政策方面,主要包括支持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支持自贡创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支持自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支持自贡融入成渝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支持将自贡作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城市;支持内自同城化发展。

对于市上确定的“四重清单”,区上已经进行了对接,包括区内的重大项目建设,有一些也属于这方面内容,但也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特别是在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方面,还要下深水,认真研究突破性、超常规举措。

五、工作抓手

对于我区以何种姿态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供参考。一是要甘当配角、再争主角,主动配套、服务成渝两地的产业体系,搭船出海为我所用;二是抢占先机、加强协同,主要是加强内自同城发展,争取更高层面重视抓紧规划建设内自新区,抢占发展的先机;三是苦炼内功、激活动能,主要是坚持求实、注重务实、看重现实,走好自己的路、干好自己的事。具体的工作举措考虑有四个方面。   

(一)“外”借巧力,协同发展。一要主动走出去,积极与市中区、威远县、隆昌市等内江毗邻区县深入开展区域协调合作,通过片区交流、成立联盟等多种形式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力争推动内自新区实质化建设;与成渝地区相关区县以园区合作为平台,积极创新发展“飞地经济园区”,构建“总部+基地”“研发+配套”等产业园区合作模式,打造跨区域的实施载体和平台;二要积极引进来,对标成渝地区或其他兄弟区县先进做法,建立协同合作、互利共赢体系,瞄准成都和重庆发展转移扩散需要的配套产业,围绕新材料、川南旅游商品产业园等重点领域,精准招商引资,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二)“内”激活力,增添动能。一是要牢固树立区域协同共融、互利共赢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盆地意识”“盐井意识”,突出体制改革,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二是大力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和人才交流活动,全力做好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公共服务等领域发展的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形成全方位融入“双城经济圈”的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厉行节约有关要求,着力建设节约型政府,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节省资金用于重大战略、重要改革和重点领域。

(三)“上”接天线,全力争取。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政策尤其是规划的争取,这是最大的生产力;二是项目资金的争取,这是最现实的生产力;三是人才的争取,这也是一种隐形的生产力。通过加强对上规划对接、政策衔接,积极争取我区更多项目、更大改革、更多资金,推动完善产业衔接促进承接专业相关支持政策,推进各项政策措施协调配套,增强融入双城经济圈发展的统筹性和协调性。

(四)“下”地生根,狠抓落实。“双城经济圈”恰逢“十四五”规划之机,要立足实际,围绕工作重点,早谋划、早部署、早推进,切实找准切入点,统筹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为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打下良好基础。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梳理7项重点工作和“四重清单”,结合实际协同抓好行业规划编制,狠抓产业培育、项目建设、区域统筹和改革创新,为我区率先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抢占先机。

 

(作者: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委政法委书记)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