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1年第6期>>践行“三看三干”工作理念
以生态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态环保
发布时间:2021-07-12 11:41:21       作者:周剑梅       来源:大安生态环境局

如何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平衡点”,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推动老工业城市核心区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正视历史,全面梳理产业发展过程及现状

(一)历史背景。自贡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三线建设”,一批企业迁建自贡,逐步成为了以盐及盐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为支柱的工业城市。作为传统工业基地的大安区扮演了重要角色,辖区曾集中了东方锅炉、硬质合金、鸿化厂、张化厂、机一厂、机二厂、聚酯公司等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然而,从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出现瓶颈,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体制机制管理劣势等因素叠加,辖区内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陆续停产,一大批与之配套、协作的区属和城乡集体企业也相继倒闭。加之受城市规划影响,大安区工业园区起步较晚,规划的大塘山锅炉工业产业园和张家坝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总面积仅为4.82平方公里,大塘山锅炉产业园以节能环保锅炉为主导产业,张家坝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布局一类企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电器等产业门类的生态型示范区。园区产业门类少、定位高,与大安传统制造产业不匹配,加之园区遗留问题多、污染治理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大量规模工业企业陆续搬离。

(二)产业现状。传统工业仍占主导地位,虽然引进了西南智能终端产业园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但发展时间短、总量不大,短时间内难以形成集群效应。工业经济仍以装配和原材料粗加工等传统产业为主,占比超过50%,工业企业呈现“散”“小”等特点,产业链分工地位较低,产业配套不完整,缺少产业的聚合力和爆发力。全区103户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企业中67户是规模以下企业,主导产业份额偏低,仅占全市装备制造总产值的7.3%。可以说大安区见证了老工业城市的兴起、繁荣与衰退,大安区的工业现状就是老工业城市的历史“缩影”。

(三)环境现状。大安区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大部分位于自贡市东北部、一部分位于自贡市西北部,是自贡城市中心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地势狭长,易受周边污染物扩散影响,且城区周边无大江大河汇入,环境容量十分有限。纵观我区近年来环境状况,大安站监测断面水质虽然达到考核要求,但仅为IV类水质;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围栏人为破坏、垂钓等行为屡禁不止;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虽逐年下降,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无论是空气质量还是水环境都处于全省中下游水平。

二、面对现状,深刻剖析主要环保问题及成因

20172月省级环保督察启动以来,我区接连迎接了中央、省、市三级环保督察及各级各类环保专项督察20余次,发现突出环保问题近600余个。其中集中反映出大安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散乱污”企业众多、监管执法不到位等问题,特别是张化厂片区一直以来遗留的环保问题更是尖锐突出。各级各项环保督察组的到来,在大安区形成了一场强大的“环保风暴”,不仅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还为我区解决环境难题,还清环保历史欠账,指出了工作重点,明确了工作方向。需要我们深刻剖析当前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同时认真分析其成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开展环保工作。

(一)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保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不可或缺的基础。环保基础设施需要完善的配套工程、专业的管理运营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而此前大安区一直存在着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滞后、欠账多、运行水平低等突出问题。从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来看,我区依然存在着乡镇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不配套、雨污分流不到位、生活污水收集率不高、部分污水处理厂负荷较低、管理运维不到位等多项问题。我区现有工业园区无园区污水处理厂,其中大塘山锅炉产业园虽配套建设有污水管网,但管网不完善,部分企业废水未有效收集,园区污水直接进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加重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负荷;张家坝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未配套建设污水管网,园区内企业生活污水排污基本处于散排状态。同时,大安因工业园区建设滞后,不能有效集中分布辖区企业,导致众多企业散乱分布,与城市居民区错综交杂,废水问题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都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带来的问题。当前我区不仅要解决工业经济规模小、关联度低、产业链短、初级产品多等诸多发展问题,更要规避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老路,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以此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二)企业生态环保认识不足。透过大安区工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就可发现,大安区作为自贡曾经的工业集中区,国有破产企业、租赁企业、小作坊式企业众多,这些企业又多以传统机械加工、盐化工为主,规模小、生产工艺低端、能耗和污染大。近年来,通过大力整治,企业的污染治理意识有所提高,辖区内“散乱污”企业手续及治理设施基本完善。但由于长期以来“重发展轻环保”的落后观念,企业承担污染治理主体责任的意识仍然认识不到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缺乏专业管理人员,污染治理管理水平低下和管理能力不足,导致仍有部分企业为控制成本擅自闲置污染治理设施、私设暗管、缺乏专业知识不能有效运行污染治理设施等情况发生。

(三)环境监管监测能力不足。机构改革后,发改、水务、农业、国土等部门的部分职能划入生态环境部门,但并未实现“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生态环境部门职能增加了,但编制未增加,也未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转隶。近年来,由于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部门承担督察、大气、水、土壤等多项牵头职责,虽然自2017年开始陆续通过公招、调动增加环境监察、监测人员15人,执法大队实现满编运行,但从事监管执法工作的人员仍然不足,执法人员的能力距离新时期的执法要求差距仍然较大。同时,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耳目与基石,但我区环境监测站建站晚,由于受工作场地和人员条件限制,至今仍未投入运行,严重阻碍了执法工作的开展。

三、追赶跨越,以环境倒逼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一)加快突出问题整改。以往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形成了大安区环保历史欠账多、基础条件弱、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我区突出环保问题,要站在政治和全区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突出问题整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严肃性,将整改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中心工作,全力以赴抓紧抓好,确保不折不扣完成整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入驻企业运行成本,形成系统管理,更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要举一反三,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系统梳理存在的环境问题,切实增强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二)严把环境“准入关”。一方面积极当好“参谋”,积极介入产业投资项目的考察、引进、洽谈、落地、污染防治等项目全过程,对项目有关环保政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环境容量、污染防治等方面综合分析、提出环保意见。另一方面严守环境准入标准,强化“三线一单”约束,严格执行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制度,限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对污染大、工艺落后、不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建设项目一律实行否决和劝退,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深化工业污染治理。严格按照“散乱污”企业整治要求,加大整治力度,动态调整“散乱污”企业清单,建立“发现一起整治一起”的长效机制。全面实行工业污染源清单制管理,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加大超标处罚和联合惩戒力度,对未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依法停产整治,对问题严重、经整治仍无法达标的企业依法责令关闭。开展工业炉窑污染整治,建立各类工业炉窑管理清单。落实国家工业炉窑行业规范和环保、能耗等标准。加大不达标工业炉窑淘汰力度,加快淘汰中小型煤气发生炉。鼓励工业炉窑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持续推动淘汰一批环保不达标、污染严重的落后企业,减少低水平的无效供给,才能“腾笼换鸟”为环境表现好的企业腾出发展空间。

(四)完善监管手段和机制。充分运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机制,对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风险高、生态环境影响大的企业全部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科学有效评价,同时加强结果运用,构建环境保护“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防控日常监管机制,明确和落实监管主体职责,加大监督检查和执法监察力度,加强污染源排查与防治信息分析预判,增强事前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五)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以全域强化执法为抓手,深入开展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全面掌握辖区环境质量状况,排查环境风险隐患,动态监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环境信息,切实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及时查处群众信访举报投诉重点案件,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全面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坚持层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实施“分块管理、网格划分、责任到人”的环境监管模式,实现环境执法监管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效能化、智能化。

(六)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充分运用报纸、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环保宣传报道,主动邀请舆论媒体和社会公众参与监管执法,及时在官方网站对行政审批及处罚案件等情况进行公示,持续推进环境污染举报奖励,充分调动社会监督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责任监督体系。

 

(作者:大安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