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1年第9期>>党史学习教育
大安区坚持“五个聚焦”办好民生实事
发布时间:2021-10-14 13:23:35       作者:区委党史学习教育办       来源:区委党史学习教育办

不忘来时路,走好新征程。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大安区委高度重视,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立足大局大势,结合大安实际,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施方案,积极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把党史蕴含的经验和智慧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务实举措,坚持“五个聚焦”办好民生实事,以实际行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办实事。区科技和经信局等部门加大调研摸排,通过实地走访,宣传创新发展政策,指导企业积极申报各级平台和资金,着力创新平台搭建、创新主体培育申报。开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夯实基层科普阵地,科技惠民服务群众。

围绕推动协调发展办实事。区发改局等部门按照“规划先行、服务入手、基础跟进、产业攻坚”的原则,在交通、卫生健康、社保、教育等方面推动内自同城化发展。与隆昌市、荣昌区签署《协同推动成自隆荣快速通道建设》协议,联合申报大安区-威远县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已委托四川轻化工大学专家编制规划。

围绕践行绿色发展办实事。大安生态环境局、区自然资源局等部门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打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攻坚战,目前我区PM2.5平均浓度37.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率88.3%;全力推进釜溪河流域攻坚治理,对78个排污口现场核实溯源,2019和2020年“千村示范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验收通过;加强2家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监管,对6家涉危行业进行大排查,督促66家企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全面推进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围绕加大开放发展办实事。区商务局等部门贯彻落实“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大山铺铁路物流园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环评等工作,大山铺铁路专用线项目站前部分工程全力推进。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持续推动中华彩灯大世界、老盐场1957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组织24户企业参加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第27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展会活动,组织参加第十八届西博会,现场签约6个项目,涉及产业转型、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领域。指导嘟嘟嘉年华、林森梦幻海螺湾等100户企业开展促消费活动108次。

围绕促进公共服务共享办实事。区政府办等部门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健全公共服务就业体系,以打造内自同城发展先行区为总牵引,带动更高质量和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749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599个。持续实施“盐都未来工程”,启动自贡嘉祥外国语学校普高招生,新增学位300个,开展创新拔尖人才和“强基计划”培训,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深入实施卫生健康保障工程,开展智慧医疗方便群众就医、职业健康保护等行动,为6324人提供计划生育扶助保障、3.27万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2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免费开放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二、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

 

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机制建设。区乡村振兴局科学编制《大安区“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将就业作为巩固脱贫人口收入的最主要、最有效途径,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外出务工7528人,就近就业2819人。持续巩固提升脱贫产业,实施产业奖补、以购代捐等活动,实现脱贫人口增收。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项常态化工作,组织965名区镇村三级干部开展排查,重点核查动态监测、脱贫户和监测户“两不愁三保障”、帮扶措施落实等推进情况,目前新增9户20名监测对象,建立工作台账,坚决守住返贫致贫底线。

优化脱贫后续帮扶力量。区委组织部、区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压紧压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实施帮扶力量调整轮换,派遣8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脱贫村等基层一线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新力量。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聚焦省“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川药和川牛羊产业为主,助推菊花、玫瑰、佛手柑、肉鸡和柑橘产业发展,大威合作园区引进菊花种植业主,栽种菊花110亩。加快推进长滩河肉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完成10公里生产道、旅游公厕、房车营地以及农房风貌整治,新改建特色产业基地12万亩、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场4个。

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等部门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加强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布局,完成何市、牛佛文化分站选址,推进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经常化,举办大安区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咏会,开展乡镇文化文艺表演、群众广场舞等活动100余场。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制定《大安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实施方案》,对农村户厕进行问题摸排,发现问题153户,建立督查台账、问题清单,对账销号。全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4.09%。扎实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以行政村为单位集中开展畜禽养殖排放物清理、公厕清理、河道清飘等工作,加大保洁清运力度,保障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三、聚焦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办实事

 

实施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程。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争取到中省就业创业资金2817万元,吸收高校毕业生见习22人,发放补贴24.12万元,兑现岗位、社保补贴1356万元。组织四川威鹏电缆等企业开展技能培训2588人次,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28场,提供车钳铆焊电、保安等岗位9000余个。鼓励创新创业,发放补贴280万元,就业520人。在牛佛镇打造我区首个“就业创业示范集市”,设置广华、高硐、仁和半岛3个灵活就业摊区。全区企保、机保、居保、工伤、失业参保31.12万人次,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兑现437名2018—2020年退休“中人”养老保险待遇。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跨省通办”,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等“全省通办”。今年,我区入选全省首批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新时代劳动关系基层治理新模式。

实施“盐都未来工程”。区教育和体育局积极推进回龙二幼、东北部新城幼儿园建设,江姐中学扩建项目投用,大安特殊教育学校完成搬迁改建规划设计。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900个,新认定和大、苔米2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完成6个校点撤并整合,新改扩建学校1所。实施“何新”学区联盟改革,8所学校与江西金太阳集团合作开展课改实践。减轻义务段学生课业负担,规范课后服务,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为5517人发放幼儿减免保教费、生活补助、国家助学金等247.21万元。回龙镇中心校江丽珍等27名教师参加各级最美教师、名教师、名校长评选。公开招考教师57名,引进研究生8名。

实施现代公共文化和体育发展工程。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加快推进区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三馆”项目建设,现已竣工验收,即将投入使用。围绕建党100周年、天府旅游名县等主题,举办“红梅赞·江姐文化艺术节”等文艺活动30余场。区教育和体育局免费开放大安小学、外国语学校、牛佛中学3所校内体育场地。开展“百城千乡万村·社区”系列赛事活动,争取省级资金用于青龙湖体育公园、牛佛镇和何市镇社区健身中心等建设,重点打造青龙湖体育公园和11个全民健身补短板项目。

实施卫生健康保障工程。区卫生健康局推进区人民医院与市第四人民医院医联体深度合作,新开设综合、检验、急救等科室。区妇幼保健院实现分时段预约功能、智能导诊、候诊提醒等功能,让患者少跑路、就医多便捷。对区级医疗机构、镇卫生院等开展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整治行动,发现不合理用药等17个。全区建成规范、标准中医馆14个,推进中医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络行动,完善更新电子居民健康档案39.66万余份。高效推进新冠疫苗接种,设置常规接种点15个、临时接种点5个、巡回接种点3个,提高接种服务能力。大安区早慧幼儿园申请0-3岁托育机构改造项目通过省发改委初审。

实施基本民生兜底工程。区政府办牵头推进29.93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为9189名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代缴基本养老保险,4220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0万元等5项民生实事。区民政局等部门在龙井街、和平街等调查研究,确定3处老年助餐服务点,形成《大安区老年人助餐服务试点方案》,完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方案制作、效果图设计。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推进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意愿调查、土建设计等工作,支付改造资金281万元,招投标新建市民小广场3座、停车位50个,及时化解何市兴盛家园等4个项目问题,排查农村房屋、城镇建筑,发现隐患及时整治。区交通运输局印发《大安区提升农村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工作方案》,全面启动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和乡村振兴旅游路产业路项目,农村客运“金通工程”实现四统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紧扣关爱英烈后代,全面落实烈士褒扬金、烈属一次性抚恤金等政策,优先为烈属提供住房保障、就业、子女就学等服务,集中开展老战士、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等走访慰问。

 

四、聚焦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办实事

 

推进政务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区行政审批局制定《大安区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工作方案》,确定何市镇、凤凰街等3个便民服务中心和黄桷村、远达花园社区等7个便民服务室为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试点,深化牛佛镇、龙井街等4个便民服务中心为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试点。下放公共服务事项清单56个大项,93个小项,审批事项15个。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区行政审批局推进中介超市应用,鼓励业主通过中介超市选取中介服务机构11家。实现社会、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减至50和60个工作日。推行“容缺办”“无休办”“尊享区”等措施,上线运行政务服务小程序“大安审批服务”。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受理3419件,办结3411件,办结率99.77%。设立“川渝通办”窗口12个,区级“川渝通办”事项114项,办理10件。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区政府办牵头制定《大安区2021年开放发展与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方案》,持续提升政务、政策和法治环境,做好首席服务,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牵头“百名干部驻企业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探索“一名首席服务官+二名驻企干部+第三方服务团”服务企业新模式。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办结6.1万件;将38项惠企政策纳入“一窗兑现”实行动态管理,兑付52.78万元,惠及企业44户,结余120万元;为农民工、企业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150人次,受理农民工讨薪、社保纠纷等16件,共计44.3万元;建立驻企服务公示牌制度,挂牌派驻企业,公开透明晒业绩、满意度测评等内容,强化监督管理。

巩固综合执法改革成果。区委编办调整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下属执法中队为镇街所属,建立指导协调工作机制,加快补充镇街人员力量。区发改局积极健全全区统一的信用信息归集管理体系,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配合省、市开展双公示专项行动。区司法局推行“一目录四清单”包容审慎精准执法,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执法证考试,审查执法证276个,确定四川威鹏电缆、爱尔斯生物科技等21个监督联络点。生态环境局全面推进移动执法系统运用,按照“四个配套办法”执法要求,严格环境风险管控,督促辖区17户企事业单位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区文化广电旅游局严格实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做到全覆盖、常态化,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区交通运输局通过走访、查阅、反馈等方式,分批次到省交通干校培训,提高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能力,纵深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五、聚焦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实事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区委编办印发《大安区镇街行政审批清单》等文件,在镇街设置行政审批和综合行政执法办,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确保“基层事基层管,群众办事在基层”。区司法局依法审查执法队伍机构改革方案,对行政执法职能职责提出意见,协助编办出台《大安区镇(街道)行政执法清单》和《大安区区级行政权力清单》。团区委在庙坝镇、三多寨中学等举行“防范新冠疫情,呵护儿童身心”“传递关爱,深冬暖心”等送温暖活动。区妇联“六一”前夕组织开展慰问特殊困难儿童活动。区残联向市残联提交申报龙井街红苕地社区为残协建设试点社区。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区委政法委以平安建设为总体目标,打造集营商法律服务、旅游环保法庭等为一体的“1+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基层综合治理服务新模式,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区委组织部牵头大力推进社区治理“三三制”,引入专业组织,“1519”社区治理试点模式初具雏形,3家社工机构承接运营,培育社区社会组织29支,孵化区级社工机构7家。深入开展法治宣传燎原、营商环境提升、农民工讨薪维权等“八大行动”,服务群众3万余人,办理公证、援助案件89件,为农民工追讨薪资44.3万元,化解矛盾纠纷263件,解决突出问题34个。

强化司法行政为民服务。区司法局紧扣法律法规颁布日、法治宣传月等节点,持续开展“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活动等81场次,发放资料4.4万余份,答疑810余人次。集中办理征占地农转非安置协议签名捺印公证40余件、安置房继承50余件。开展人民调解促和谐行动,调处纠纷489件,成功率98%。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行动,培养法律明白人1769人。全面规范“一村一法律顾问”,实现全区121个村(居)全覆盖。完善“精准化+项目化”法律服务工作机制,组建由公职律师、法律顾问构成的智囊团,为区委区政府做好参谋助手。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区委政法委努力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安实践,区、镇街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全面建成。出台《规范“民转刑”命案和个人极端案(事)件防范工作流程》,切实解决“民转刑”命案、沟通协作不畅等难题。统筹推进“诉非衔接”“诉源治理”等工作,目前诉源服务站调处48件,成功化解37件,法律咨询49人次。

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区委政法委、区委统战部等部门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大力开展反恐防暴,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坚决打击法轮功邪教人员。助力新冠疫情防控,严格落实“三同步”工作机制,净化舆论环境。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分组分时分线强化街面巡防,对高危重点人员实行“六包”到底,网格化管控,有效化解一批“骨头案、钉子案”,成功处置多起房地产领域涉稳问题。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区委宣传部、团区委等部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打造完善实践所15个、实践站15个。以“江姐讲堂”“道德讲堂”为平台,开展“学党史、感党恩”“传承好家风永远跟党走”等活动36场次。开展“送文化、传技能”实践活动,文化志愿者服务分队送文化下基层文艺演出6场,科普志愿者先后到三多寨、牛佛等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发放资料6000余份。开展“盐都志愿一起来·我为党旗添光彩”、燊海交通志愿者联盟等活动105场次。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