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2年第5期>>五个自贡建设
着力繁荣群众文化 助推“文化自贡”建设
发布时间:2013-12-05 13:25:38       作者:胡立       来源:区政府

在牛佛端午龙舟节十万人散尽、千层浪渐息时,带着活动的狂热和理性的思考,叩问当前大安文化建设“路在何方”;近日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顿悟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文化自贡”必须大力推进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强化“三大意识”,认清文化建设“为了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推进“文化自贡”建设,必须坚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强化文化民生意识:文化需求是重要的民生需求。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当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随着我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需要得到较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快速增长,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群众的热切愿望。据调查统计,今年16月份,自贡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为567.02元,同比增长51.54%,仅占家庭消费支出6467.49元的8.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食品、衣着、交通通讯等物质需要的消费;61%的城市居民对提高和丰富文化娱乐生活的期望非常紧迫或比较紧迫。文化需求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紧迫而现实的需求,要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加强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强化群众主体意识:人民是推动文化建设的力量源泉。胡锦涛同志强调,“为了谁、依靠谁是我们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人民群众的文化首创精神以及从底层开始的文化实践,是一切伟大而经典的文化产品诞生的肥沃土壤。文化发展和变革的深度、广度和速度,都直接有赖于人民群众参与的规模和幅度。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精神,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者、推动者、享受者的主体作用。

——强化政府主导意识:政府在推进文化建设中大有可为。首先,政府职能的服务性要求政府在文化建设中必须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政府职能已逐步转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任务。其次,公共文化产品的公益性决定了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文化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政府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再次,文化发展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要求政府必须发挥主导功能。据调查,当前自贡城市居民文化娱乐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居民平均每天阅读的时间只有23分钟,外出参观的时间仅有5分钟,分别为玩麻将和斗地主等棋牌游戏时间46分钟的50%10.9%。要改变城乡居民这种娱乐方式较多,但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方式较少的现状,要避免文化建设的盲目性、自发性、无序性和重复性,必须由政府主导构建有宏观性、系统性、导向性、协调性的文化发展战略体系,有序推进文化自贡建设。

二、做实“三个载体”,找准文化建设“着力点”

群众文化建设内涵丰富、任重道远,必须找准着力点,在文化活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上狠下功夫,才能推动工作上水平、上台阶,才能实现植根群众、服务群众、快乐群众的目标。

——做活城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务实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整合资源抓活动,变“个别游击”为“集团作战”。整合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司法等部门力量,探索常年“五下乡”流动服务工程,为广大群众创造便利、优质的服务。整合城乡机关、社区现有的文学、戏剧、小品、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成果,挑选加工可塑性强、时代性鲜明、受群众欢迎的作品,组织参加交流或比赛演出,打造一批具有大安特色的文艺精品力作。充分发挥《大安》、《龙乡文学》人才聚集、精品荟萃的独特优势,精心打造大安文艺人才的成长摇篮和发展平台。二是城乡互动抓活动,变“重城轻乡”为“城乡并重”。坚持全域文化理念,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努力形成“城市舞台周周演、流动舞台村村演、节庆舞台高端演”的浓烈文化氛围。坚持城市文化反哺农村,探索推进城乡村社区及城乡文艺家庭结对活动,实现城市社区丰富的文艺节目资源与农村群众渴盼“文化大餐”的完美结合。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协议委托专业公司或民间团体,精心制作传达各级党代会精神、反映大安发展成效的专题宣传片,认真筛选弘扬主旋律、贴近农村实际、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典优秀影片,深入开展“送电影进百村”巡演活动。按照政企合作聚人气的思路,在东北部新城川南皮革城等商贸重地,举办“龙乡文化周末大演出”,形成具有大安特色的“文化周末”现象。坚持有选择性地定期举办高品质的端午龙舟节等重大特色节会活动,坚决杜绝大型文化活动遍地开花、蜻蜓点水、时冷时热,彰显重大节庆活动铸品牌、聚人气、提士气、促发展的独特功能。三是持久深入抓活动,变“送文化下乡”为“留文化在村”。文化生活重在氛围的培养,把蕴含崭新信息的文化送到老百姓手中,让他们感同身受,这才是文化下乡的根本。支持并鼓励乡镇充分挖掘、大力宣传,加强“一镇一品”特色文化建设。持续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力争早日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定期举办区乡领导干部读书大讲堂,扎实推进“打造书香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 “好读书,读好书,建设书香学校”等特色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十佳书香社区、百佳书香家庭”评选活动,激发全民读书热情,形成人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生动局面。

——做实基层基础设施。完善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满足群众文化娱乐需求。据抽样调查,城市社区人均休闲文化广场、棋牌室面积分别仅0.1平方米,拥有网球场、篮球场的社区不足30%75%以上的居民均认为社区“一些高端、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设施还相当缺乏”,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任重道远。一要坚持着眼长远建设施。区级“六馆两宫”建设要紧紧围绕行政中心迁建这一引爆点,融入东北部新城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实现将东北部新城建成大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科学目标。二要坚持软硬并重建设施。规范文保单位“四有”工作,加快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公益性电子阅览室、党报公开阅读栏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设备,落实日常管护机制,确保公共文化设施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上。三要坚持整合项目建设施。整合城乡休闲小广场、应急避难场所、社区文化广场及农民体育健身试点工程等项目资源,建设高品质、多功能的城乡文化广场。支持村社区与企业、物业公司建立文艺设施共建共享机制,提高各类文化设施在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中的综合效用。

——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当前旅游文化性竞争日益激烈,利用文化来发展旅游,繁荣经济,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和主潮流。要围绕建设川南旅游目的地,着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联姻”,推进旅游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一要倾力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充分挖掘、开发、利用“盐、龙、灯”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文化品牌,加强旅游历史文献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 充分释放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重点依托恐龙文化、盐史文化、红色人文资源和古街古镇文化,打造恐龙世界地质公园、井盐文化主题公园,培育发展江姐故居、邓萍故居等红色旅游,加快建设自贡的“丽江古城”牛佛镇。二要加快发展城市旅游文化。城市是凝固的文化,城市建设没有文化特色就没有吸引力。深入挖掘搜集井盐遗址遗迹、化工城建设和三线建设等历史遗存,有效保护历史街区、历史文物、城市风貌和无形文化,注重延续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严格按旅游城市标准规划建设自贡东北部新城,精心打造城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及附属其上的构筑物,将那些与历史环境有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传统生活场景和与自然环境有关的标志物、标志图像等,在重要节点上以城市雕塑、路灯栏杆、壁画浮雕等形式“物化”出来,增添城市文化内涵。三要积极培育旅游文化市场主体。遵循旅游文化产品经济属性和市场经济规律,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旅游文化企业主体,激发旅游文化企业应对挑战、创新发展的活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资本参与我区文化旅游业发展,开发具有大安文化特色品位的旅游文化产品。狠抓川南商业步行街、川南音乐文化广场等重大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文化业对全区经济社会的带动力和贡献率。

三、健全“三项机制”,推进文化建设“常态化”

文化最大的特质,就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推进惠及全区人民的群众文化建设,必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实现群众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健全以运转高效为目标的协调领导机制。群众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统筹联动、齐抓共管。全区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多部门组成的领导机构,地方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资金保障。将提升文化建设软实力作为刚任务、硬指标,纳入区委区政府对各级各相关部门绩效目标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干部群众踊跃参加、共创和谐平安的良好文化氛围。

——健全以自我管理为重点的基层服务机制。鼓励和支持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支持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建立乡镇艺术团、社区腰鼓队、老年书画兴趣班等形式各异、特色鲜明的群众性文化团队。指导民间文艺团队完善公平公正选举、集体商议大事、公开透明理财等民主管理机制,建立辖区优秀文艺团队评比表彰机制,促进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健康蓬勃开展。

——健全以民间艺人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激发农村本土文化的自生和繁荣,是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长久之计。要高度重视民间艺人在推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建立完善“民间艺人资源库”,推行县乡领导联系民间艺人制度,实行民间艺人“职称”评定及特殊贡献奖励制度,引导鼓励在外文化名人、民俗文化传承人为弘扬地方文化献策出力。加快专兼职结合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着力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重点引进和培养紧缺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引领群众文化上档升级、长足发展。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