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3年第1期>>专页
突出特色强产业 稳粮增收保供给
——关于大安区现代农林业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0 13:11:19       作者:刘严明       来源:区农林局

对于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吃饭问题无论何时都是头等大事,自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第十个年头聚焦农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虽然农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例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农业基础地位丝毫不会被削弱,永远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和社会稳定之基石。

2012年以来,区农牧林业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变貌”为目标,以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以项目争取和实施为抓手,坚持走以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酿酒高粱发展凸显农业产业新特色,珍稀苗木基地建设呈现林业绿地新亮点,再生高粱开辟农民增收新路径,成功创建“全国标准化农业示范县”。

一、突出重点,产业发展开创新局,成绩喜人

(一)多措并举保供给,成功抗旱夺丰收

2012年春耕生产面对历史罕见的冬旱、春旱叠加的严峻旱情,全区10万亩稻田80%出现断水、干涸,且有3万亩需等水栽秧,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面临危机。我局将抗旱保春耕工作放在首位,以“耕地不撂荒、总产不减量、增收不减速”为总体目标,多措并举,强化组织保障、技术服务、基础建设、物资筹备、结构调整和高产示范“六个狠抓”,实现了水稻满栽满插满收。创新探索出的“三统两分两保障”水稻、高粱集中旱育秧新模式,得到了省、市专家肯定并经省农业厅在全省推广。建立集中育秧示范点150个,建旱育秧示范片5000亩。全年粮食总产量完成11.8万吨,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1.8万亩,产量22.5万吨,有效地保证城市鲜销蔬菜的供给。

(二)产业发展创品牌,农民增收见效益

面对我区农业产业小、散、乱的现状,农牧林业局坚持走以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道路。2012年我局抓住全省“中国白酒金三角”酿酒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契机,分别在牛佛、回龙建立了两个“高粱+再生高粱”万亩示范片,发展酿酒高粱3万亩,效益显著。示范区头季高粱亩产达400公斤,再生高粱亩产达350公斤,按最低保护价(高粱3.6元—4/公斤、高粱扫1/公斤)计算,亩综合产值达到36003700元,除去成本农民净增收2000/亩。酿酒高粱成为我区农业产业新的特色产业。

(三)五个结合建引进,绿地建设美大安

作为生态自贡“绿地行动”建设的牵头单位,我局将“绿地行动”作为林业工作的中心和重点,争项目、引业主,突出五个结合,卓有成效地推进全区“绿地行动”步伐,绿地大安透出一片生机盎然。即与新农村建设结合,扎实推进循环经济林建设,完成同春、胡家等5个农民新区小区绿化,新增公共绿地1.3万平米。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扎实推进特色经济林建设,新发展花椒1500亩、甜橙2000亩,全区花椒种植面积达到1.75万亩,甜橙种植面积达到1.31万亩;同时,借鉴二产业“BT模式”, 引进业主在三多寨发展金银花780亩,在永嘉乡建成以核桃园为主体的循环经济园1500余亩。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扎实推进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组织全区各乡镇、街道、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以不同形式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组织出动人员5.6万人次,植树38.6万株,折合面积1800余亩。与珍稀树木发展结合,扎实推进苗木基地建设,引进业主,在何市高庙、百合、黄桷等村连片流转土地,发展珍稀苗木,初步建立起了初具示范效应的珍稀树木苗木示范园3000亩。与城市建设结合,扎实推进园林基地建设,紧紧围绕东北部新城建设,完成了土柱半岛、燊海井路两侧等城市绿化和道路绿化,建成大规格园林基地800余亩。

二、面对现实,农业发展隐忧凸显,不容忽视

(一)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目前,进城务工或到外地打工,仍然是解决农民生活的主渠道。据统计,我区近年来农村劳动力50%被输出,还不含就地离土不离乡的人员,并且整户外出的达40%,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劳动力正源源不断地从农村抽离,种地断层隐忧正一步步逼近现实。以80后、90 “新生代农民工” 走出家门奔向城市,妇女、老人和儿童留守农村。不难看到,在农村担负农业生产、抚育儿童双重任务已普遍是老年人们。

(二)农村土地撂荒突出。我区农业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水平不高,与二、三产业相比,农业依然是典型的高投入、低产出、劳动强度大、收益低,若计算劳动力成本的话,甚至可以说是亏损的产业,农民没有了种地的积极性。很多家庭的土地要么无力耕种,要么不愿耕种,要么送人耕种。农村特别是远效农村,土地撂荒半撂荒情况越来越严重,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加以强调,释放出了强烈信号,充分表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仍是当前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农技人才面临断档危险。目前,我区区、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严重不足,年龄结构老龄化加剧,青年基层农业工作人员出现严重断层断档。现农牧林业局编制65人,实际在编49人,平均年龄45岁,其中:抽借调、下派、援藏等12人,本届内又将退休11人,实有在岗人员26人(含2个行政工人、2个事业工人、2个离岗待退、2个特殊病人),实际工作人员(含局长、副局长等)只有18人,与所承担的全区农业、林业技术指导、项目实施工作职责人员力量严重不足,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乡镇12个推广机构共有编制73个,实际在编人员57人。由于乡镇综合推广机构属于乡镇下属事业单位,乡镇人民政府抽调农技人员从事行政工作现象普遍存在,农技人员的“主业”变成了副业,“在编不在岗”、“在位不在职”等现象突出。部分乡镇的农技人员退休以后,其技术性工作甚至无人能接替,人员断层断档严重。

(四)农村基础条件薄弱。我区是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多发区,据气象资料统计,春旱、伏旱、冬干频率达60%左右。水源补给以降水为主,水资源以地表径流为主,地下水为辅,提、蓄、灌等农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部分地区靠天吃饭的现实无法短期改变,中低产田土所占比例大且田间工程配套率低,现有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不足20%,渠系水利用系数仅约30%,灌溉保证率不到40%

(五)科技服务手段落后。由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建设任务重,各级财政资金困难,可用于农业科技推广的经费严重不足,除了配置了一些办公设备外,基本没有条件购置用于农业科技推广必备的仪器设备,农业科技服务仍然限于一把锄、一把尺、一张纸、一张嘴,开展新良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等技术服务手段落后。

(六)发展制约因素较多。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随品种不断改良、种植技术不断改进,我区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力和农产品商品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我区农民专合组织和产业协会等的管理职能都归口供销社,信息渠道不畅,难以及时了解产业发展和市场行情动态、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产销脱节和农产品“卖难”现象依旧存在,农产品结构性、区域性过剩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优势农产品相对不能满足市场对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要,特色农产品市场缺乏,造成了外销农产品比较效益下降。另外,农村融资困难,土地流转制约因素较多,农业产业发展主要靠政府推动,农民自主推动产业发展的条件困难。

三、着眼未来,因地制宜抓特色,前景广阔

(一)做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制定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培育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名特优新主导产品,就是要突出本地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相结合进行示范和发展。普通粮油种植要与养殖规划紧密结合,优质粮油种植规模要能满足加工业的需要,优质果蔬要围绕加工及市场营销真正形成绝对的规模优势。在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下,大力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速农业产业化的“提质增效”,以实现农民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兼业收入成为主要的增收来源。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创造主导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加速扩大产业规模;二是围绕主导产业的开发,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专合组织、产销协会、种植大户、专业种植基地,逐步形成一批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的规模化、专业化和一体化的农产品基地;三是适应农村劳动力的兼业特点,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收购、运输、加工和销售等一体化,以挖掘农业生产多领域的“容人之量”,拓宽农业产业多环节的“增收”之道。我区在花椒、甜橙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紧抓“中国白酒金三角”原料基地建设机遇,突出推进高粱产业发展。现我局已规划申报2013年酿酒高粱百里万亩长廊建设项目,将围绕大牛路沿线集中成片发展酿酒高粱产业区4万亩,初步建成农业产业和生态旅游结合的产业发展带。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丘陵区农业的基础现状是,现有的水利基础设施大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并仍在发挥作用,但毁损严重,受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土地经营权性质和根深蒂固的小农自给意识的影响,巨大的维修成本又会导致部分农户的拒绝参与而无法组织有效地整治。虽然国家不断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目前的投入水平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关键还是要坚持“政府搭台、农民为主体、围绕产业搞建设、依托建设强产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始终坚持把提高粮、油、果、菜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主要目标,从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入手,布局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薄弱环节,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强农业人才科技支撑

针对目前我区农业科技队伍不稳定,青年农技推广人才流动频繁等问题,应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探讨并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的同时,从政策上给予农业科技人才适度倾斜和鼓励,努力培养高层次骨干型农业科技人才,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公益性服务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健康发展。

针对目前我区农技推广人才不足的实际情况,建立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让农业创新技术得到快速推广,转化成农业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公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协同互补的多元化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让农业创新技术尽快推广,提高农业技术转化率。

(四)加大政府公益服务投入

政府对农业的公益性服务,除了科技创新与推广之外,还包括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市场信息与标准、食品安全管理、重大科技项目推广、农民教育与职业培训、农民合作社服务与培训、法律法规服务、资源保护、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及农资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制定和推行无公害市场准入标准,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绿色食品生产,减少和控制农业环境污染等。政府在上述领域的公益服务,不仅对促进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生产至关重要,而且对消费者保护也同样重要。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