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3年第6期>>燊海星空
风骨嶙峋情如火
——读长辈杨杰勋《行吟诗草》有感
发布时间:2013-12-11 13:56:57       作者:蒋涌       来源:市统筹办

“世间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曾经以诗集《女神》开创一代诗风的文坛巨擘郭沫若为成都杜甫草堂史诗堂撰写的名联,杨杰勋却借此道出自己再版的诗集《行吟诗草》的主题和心迹。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圣杜甫以儒家入世担当的家国情怀写下无数千古名唱,为历代热血沸腾、以文载道的后来者所景仰。杨杰勋的诗风既是对先贤足迹的追随,又是对社会责任的肩负,所以,他的诗作有厚重底蕴、沧桑心境和俊逸才情,读者不难从中解读出捍卫真理的嶙峋风骨和热爱生活的火热心肠。

诗如其人。杨杰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风雨如晦”的年代,他为呼唤光明而“鸡鸣不已”,选择了共产主义信仰和矢志救国的道路,成为蜀光中学的学生领袖和地下党外围组织“劲草社”、“荒原社”的顶梁柱,并在黎明前的最黑暗、最危险的时刻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他发展了自贡市小学教师队伍中的第一批共青团员、建自贡市小学里的第一个“团支部”和第一“少先大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途程中,他更是忘我工作,甚至在备受委屈的日子也坚守信念、任劳任怨,挺住了几起几落考验。在职工作的最后一岗,他是以资深身份担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之责,而今是副厅级离休干部。

杨杰勋诗集的整体风格是现实主义(对世事有清醒识别),可他的内心价值取向却是理想主义(间或有一些浪漫主义),于是,柔与刚,冷与热,幻与实,便成为相互兼容、兼济的文字和弦,慷慨高歌与浅唱低吟不断交替发声与萦回。其间,读者可以感受出一位诗人对岁月虚掷的叹息,对道路曲折的痛惜,以及对方向迷失的悲切;同时,亦有对未来的期许,对理想的坚持,以及对友情、亲情的笃诚。总之,外在世相与内在感悟,一一伴随他的心海潮汐,化作翻卷回旋的笔吐波涛与飞沫。

《行吟诗草》收入篇什,多属杨杰勋离休以后的纵情吟唱,这时,他已“无官一身轻”的彻底放松,数十年历世、悟世的情思蓄积汩汩从心泉喷冒,真是“才华横溢”,一发而不可收。1991年,他游历杭州西湖漫步苏堤一时百感交集,写下七律一首:

苏公堤上柳依依,似与游人诉别离。

一任为官兴实事,千年遗泽惠杭西。

西湖西子情长在,蜀水蜀山人不归。

若问湖光何潋滟,也因流韵暖心扉。

苏轼是北宋时期极富人格魅力、深孚众望的仕人,也是中国历朝历代罕见的多才多艺的“全天才”文人,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提笔一挥文传百代,无论处顺境、逆旅总能把人格魅力、文格高雅和山水美丽融成一道百姓至今喜爱的人文风景。杨杰勋于苏堤上流连良久,显然是在天人合一的逍遥处,思考着人该怎样做和文该怎样做的千古话题。同时,他把苏轼视为隔代知己,自己经历的曲折道路与苏轼承受过的坎壈困顿,似乎能唤起拒绝窒息与污损的心弦共鸣,并化作抑扬顿挫的和唱文字。

杨杰勋到南京梅园新村恰值清明时节,他在这里凭吊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笔下真是感慨万端:

清明时节访梅园,怀念周公意黯然。

虎穴龙潭居不易,浪尖风口渡何难。

无双国士擎天柱,绝代奇才负重肩。

一旦悲歌辞世后,英灵犹足挽狂澜。

时值而今,南京梅园新村当年周恩来办公室内,一直保存着大半瓷碗雨花玛瑙石,其中一部分是由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亲手从遍洒革命志士鲜血的雨花台地段俯身拾来。郭沫若曾对此动情赞叹:“雨花石的宁静、明朗、坚实、无我,似乎象征着主人的精神。”周恩来把青春热血、乃至无价生命都化作电光烛火,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无私奉献,无悔焚烧,辉煌而烬。周恩来的地位在诗人心目中无比巍峨崇高,他把诗意与真情结晶成韵文,每逢吟诵嗓音一定是激动不已的颤抖。

杨杰勋不是那类期盼一朝闻达于诸侯、或媚俗于市井而舞文弄墨的名利俗腔,他谦逊地自我解嘲:“我自以为缺乏一个诗人的气质和灵感,在我的诗作中绝少有神来之笔。我写的诗词,都是我的人文历史感悟和人生感怀的结晶,是发自内心的,有所寄托的,并且大多是经过反复琢磨出来的。细心的读者可以感受得到我在这些诗词中是倾注了心血的。”而且,他结集出版《行吟诗草》时,他动情地倾吐:“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老伴徐德芳,没有她这一生对我的支持和关爱,我不大可能度过那些风雨如磐的艰难岁月,更不可能会有心情去写诗填词。这本诗集也算作我对她一生的奉献表示感谢的心香一瓣吧!”杨杰勋满八十岁时,那一天他没有去想天下大事,没有去想全世界、全人类,他的心田盛满了与相识于患难、相携度百年的老伴徐德芳的无比深情,虽值严寒逼袭他诗韵依旧炽热暖心:

有缘相识并相亲,患难相扶备艰辛。

精细操持无后顾,入微体贴感情深。

老来多病劳卿累,壮岁蹉跎砺我心。

漫赏夕阳无限好,长歌细品白头吟。

杨杰勋为人耿介坦荡,他的诗作并非晦涩难懂,当然,要深解其丰富内涵还得仔细咀嚼,良久玩味。诗无达诂,读者无妨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性解读。在此,我想起了生性同样耿介坦荡的近代名人林则徐,也许在中国文学史上尚没有任何一部教科书提及到他,但是,作为一个因虎门销烟彪炳史册的爱国良臣,人们只须读过他撰写的几幅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便立即会感受到一种震撼心灵的浩然正气和博大精深的文字劲力。读杨杰勋的诗作,同样时时刻刻都会体验到一份令人感动的清冽之气。在这里,笔者并非是牵强附会地拿杨杰勋的诗作与林则徐的文墨比肩而论,乃是赞叹他的诗作继承了屈原的《离骚》、文天祥的《正气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经典篇什所串接与沿袭的中华文脉的君子高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充满了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对家人竭诚尽心的赤诚挚爱、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这与当下一定程度存在的物欲横流、肉欲恣肆的乱象、以及极端利己主义抬头的低俗风气两相对比,不禁对他的高洁古朴的襟抱油然起敬。

杨杰勋是性情中人,他的诗作是义理中韵,本质上归类为一个高尚者的人学。即令他的文笔无法与唐宋驰名的巨匠、大师并论,然而,他把写诗作为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种修身立世的生活需要,作为一类安身立命的心神处所,他就配称为一个真正意义的本色诗人,对这样的文字谁敢轻慢与亵渎?

读杨杰勋的诗作,无疑如同在追溯一条中华民族永不枯竭、奔流不息的文明之河。这条河流,无论是惊涛拍岸还是水平如镜,无论是明波直泻还是暗流回旋,都有对光明憧憬、美好将来决不放弃并不停追寻的勇猛刚毅,而它扑打的每一记波涛,激溅的每一朵浪花,都绽放出人们魂牵梦萦的无限向往,都有无以遮蔽的的夺目绚丽和无以阻遏的顽强生命力。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