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3年第6期>>主编有话说
说“人才”
发布时间:2013-12-11 14:27:04       作者:裴建成       来源:编辑部 区人大

大安区这块沃土诞生了邓萍、江竹筠等英雄儿女,养育过盐场巧匠颜蕴山,著名演员陈戈,民间雕刻家蒲俊良等人才,智慧的大安人不仅创造出火边子牛肉,牛佛烘肘等传世佳肴,也铸就了恐龙博物馆,燊海井等艺术珍品的不朽地位。灿若群星的大安人撑起了大安历史的天空,他们中不少已成为省、市乃至国家天空中耀眼的星宿。

大安,人杰地灵的地方;大安,因人杰而地灵的地方。

时势造英雄,环境出人才。而今,奋力追梦的大安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当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人才紧迫和渴求,甚至在突然间仿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人才困惑和焦灼,犹如眼下这盛夏的热浪。用不着讳言的情形是:在教育,卫生,农业,水利……甚至党政等等领域,人才不足与人才外流交织出现;当年刘邦“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呼唤,如今区委“安得人才兮奔小康”的思考,人们不能不强烈地意识到:为了大安崛起——必须直面人才。牢固树立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决摈弃嫉贤妒能的观念,坚定创新用人体制的信念,实在是刻不容缓。

一、牢固树立第一资源的理念。人才资源的开发决定着物质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10年前中央就明确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重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人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然而,“第一资源”的树立和开发谈何容易,除体制机制的障碍外更有思想认识的不足。一些同志看不到人才投入的“一本万利”,似乎不知人才投资才是效益最大的投资,似乎不知人才外流比资金外流的后果更为严重,也不知吸引人才比吸引项目其效益更为显著;一些同志口头上喊“第一资源”,内心里却背离“第一资源”,不愿意也不善于与能人打交道,“武大郎开店”,必然导致实际工作中“第一资源”开发的滞后。如何切实把人才作为“兴区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真的还需努力,总书记强调“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一点没有过时。

二、坚决摈弃嫉贤妒能的观念。韩愈《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仅是千里马的悲哀,也是人才工作的大忌。 “策之以道”,就是识人,用人。“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一个人从一个角度看是人才,从另一个角度看可能是“庸才”,甚至是“废才”,只有用辩证的眼光分析把握人才,方能知人善任,扬长避短,才尽其用。“食之尽材”,就是人才培养要有超前意识,舍得投入。“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用宏伟事业凝聚人才,用良好环境感召人才,用优质服务吸引人才,用合理待遇激励人才”。不过,值得警惕的是当前平均主义的抬头,它始终是压制人才脱颖而出的一块顽石。“鸣之通意”,就是要加强与人才的沟通交流,及时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愿望和发展需求,征求采纳他们的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世间使人变得最柔软,也最坚强的东西就是情感,“鸟择良木而栖、士择良主而仕”,“士为知己者死”。只有尊重劳动,尊重人才,才能迸发人才的创造活力,为事业注入无穷的生机。

三、坚定创新用人体制的信念。清人龚自珍诗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格”应该是用人的体制和机制。格就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格就是规范,不守规范和程序则易任人唯亲,滥竽充数。可是,任何“格”都不应该成为妨碍人才成长的桎梏,“以用为本”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方针,改革创新是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人不分男女老少,地不分东西南北,身不分行政事业,只要是人才,都应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因此,必须大胆改革创新,力求与时俱进,着力构建人尽其才的新“格”,诸如:民主、公开、择优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渠道畅通的人才流动机制;体现人才价值、激发人才活力的激励机制等等,这些应该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既是当务之急就不能束之高阁,也不要操之过急,最重要的是要有行动和信心,须知,这正是大安人对改革创新之路的坚定自信。

奋力崛起要有“千斤顶”,追赶跨越必须“千里马”。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的使命呼唤着大安英才们——横刀立马,准备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