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6年第10期>>燊海星空
“大安寨保卫战”拾零
发布时间:2016-11-02 21:43:36       作者:裴建成       来源:编辑部

大安寨位于今自贡市大安区仁和路旁,面对大安街,背临火车站,海拔仅451米。占地1.5平方公里,是自贡著名古寨之一。这座曾给予了今日“大安区”吉祥称谓,并以“大安”乳名问世的小小寨堡,却因不安而诞生,也在不安中扬名。下面,我们不妨从当年“大安寨保卫战”中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这场战斗是咸丰十年至十一年(1860 -1861 )间,“李(永和)蓝(朝鼎)义军”将领周绍勇以“打富济贫、除暴安良”为口号率部反复围攻大安寨,与自贡盐商“老四大家族”之首——大安寨寨主王朗云及其团丁之间的一场跨越两年的恶战,战斗以农民义军失败而告终。

筑墙卫财。大安寨堡始建于清咸丰十年四月(1860年)。时值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之际,“兵匪往来流窜自流井,绅民涂炭,井绅盐商奉命建寨自保”。咸丰初年,为抵抗太平天国农民义军的风暴,各地官府加紧防范,三多寨在李振亨带领下修建竣工,受到了富顺知县胡汝开的夸奖,面谕自流井盐商、豪绅,就近再修一寨,以备他日守御之用。于是,由大盐商王郎云和陈献彰、黄怀献主持,选址“大坟堡”后山岭上,构筑寨堡,名曰大安寨,同时在旁边修了一个小一点的“久安寨”,设三座炮台以护卫大安寨。大安寨内修有纵横东西南北的石板路,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寨墙宽五七尺不等,高丈余,沿寨墙修有七座炮台,配备有多门大炮。招募寨丁二千多人,取名“团防局”,严阵以待,保家卫财。后来,大安寨又经民国时期的修葺完善,成为了川南民居之瑰宝,但筑寨之初却出于军事防备的需要。

两轮围攻。咸丰十年(1860)大安寨草创未就,从云南昭通牛皮寨起义入川的“李蓝义军”进占自流井,王朗云闻讯即与众多盐绅巨贾迅速将金银、粮食,以及武器弹药运入寨内,并募集团练数千人,坚守寨堡。义军初试锋芒,第一轮曾发动几次进攻均未能取胜,相持月余不克而去,致使义军甚为急愤,决心要拔掉这颗“钉子”。王郎云等人一面加紧运送将金银、粮草,一面准备武器弹药,增募团丁达万余人,坚守寨垣,严阵以待。第二轮围攻是咸丰十一年( 1861 )农历六月,周绍勇(周跛子)率领数万义军专程进入自流井,以今钟云山为指挥部,分别扎营大坟堡、扇子坝等地,包围大安寨,直逼东寨门,大有踏平后山岭之势。寨内团丁们心知不敌,不敢迎战。时过一月左右,由于天旱不雨,寨内饮水困难,人心动荡不安。王郎云无奈,只得命侄儿——团丁头子王余沱,率领一千余亡命之徒,偷偷出寨抢水,结果被义军发现后一举歼灭,王余沱亦死于乱军之中,寨内更加惊恐,有人主张开寨议降。

顽强抵抗。王朗云自恃枪炮精良,弹药充足,决心坚守待援。其时,周绍勇曾派与王朗云有一面之交的宜宾人李秀才入寨议和,王朗云竟力排众议,悍然将其杀害并挂头示众,虽有人劝阻,王朗云却厉声喝道:“今日之事,箭在弦上,斩之宣战,且绝小人观望之心!”随后,又有周部中号称大力士的焦老五自称来降,王朗云派手下对焦说:“此间规矩,凡来降者应自缚相见。”焦任人绑好之后,王朗云却立命左右推出斩首。周绍勇闻讯怒极,决定于农历七月十日初更倾营出动、发起总攻,组织了一千多名勇士组成敢死队强攻寨门,高架云梯,顶起方桌作盾,冲到寨墙下,欲打开一条缺口。王朗云强作镇静,高悬赏额,督促团练拼死抵抗,寨丁居高临下,滚木擂石,火炮齐发,枪声震天,矢石如雨,义军攻势再次受挫,伤亡惨重,不能取胜。“次日夜,复攻,仍不克”。黎明,周绍勇只好率队撤出阵地。

义军撤退。六月十三日夜,周绍勇决心作最后一次强攻,刚欲列阵冲锋,不料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火绳尽灭,枪炮失灵,攻势再次受挫,又只好撤退。周绍勇不禁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加之,大安寨之战相持数月不下,惊动了清朝地方政府,七月二十一日,隆昌县举人耿光要奉命带领团练来自流井增援大安寨;次日,叙府(宜宾)都司徐璋亦奉命带领官兵入境,对义军造成内外夹击之势。周绍勇移营阮家大坟(兴隆坳)一带,并乘隆昌团练初到摸黑发起围攻,眼看团练抵挡不住,徐璋忙带领官兵声援,混战两日之后义军终不敌,遂从大山铺方向撤去。当然,李、蓝起义失败的深层原因如同太平天国运动一样,其阶级局限最终也造成了抢劫、烧杀地方百姓的混乱局面,史称“李蓝之乱”。

一举成名。周绍勇数万义军围攻大安寨四十余天而未下的事迹,被四川总督骆秉章视为守寨有功,奏报清廷,清廷下诏赏赐王郎云花翎顶戴,并追赠其侄儿王余沱世袭一等云骑尉,一举成名的不仅是山寨,更有其寨主王朗云。此后,王朗云更加紧施工筑寨,经连年的精心营造,于同治三年(1864年)寨成,垣高两丈,厚一丈有余,垫以石脚,坚不可摧,上覆瓦屋,绵延数里,寨分3门,设炮台7座,枪垛、炮台互为犄角,炮台间相互接应,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经过“大安寨之战”,王朗云及其家族显赫盐场,也最终成为自流井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那是后话。

而今,寨内炮台及当年所建民宅遗址依稀可见。每当登上大安寨顶,驻足那残垣断阶的一砖一石,似乎耳边总会响起太平天国农民义军散漫而悲壮的厮杀,眼中总会浮现大安盐商的精明和坚韧,心中总会荡漾起“大坟堡”盐场的繁华与浮沉……

 

(作者:区人大原主任)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