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7年第12期>>脱贫攻坚进行时
大安区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
发布时间:2018-01-03 17:32:47       作者:廖云齐       来源:区委党史办

近年来,大安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集体经济系列决策部署,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助推脱贫村脱贫摘帽和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一、基本情况

大安区下辖12个乡镇148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26个,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17.57%2014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677618742人,贫困发生率6.62%26个贫困村贫困户24317068人,占全区贫困人口总数的37.71%2016年,全区4个贫困村“摘帽”,9803073人脱贫,贫困人口减少至2760681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4%

2017年前三季度,全区26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147.55万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5.675万元;22个村达到“人均村集体经济收入8元以上”的“摘帽”标准,4个村人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元以上。这些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山林、土地、水库、鱼塘、房屋等资产资源租赁、提供管理及中介服务、兴办实体经济、发展产业分红等。

全区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28个,占比18.9%;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下的村80个,占比54.1%2-5万元的24个,占比16.2%5-10万元的5个,占比3.4%10-50万元的7个,占比4.7%50万元以上的4个,占比2.7%

全区26个贫困村中,没有“空壳村”,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以下的贫困村2个,占比7.7%1-2万元的11个,2-5万元的11个,分别占比42.3%10-50万元的1个,50万元以上的1个,分别占比3.8%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今年以来,全区结合脱贫攻坚实践,主动转变思路、积极创新举措,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一是培育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主要承担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事务,通过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发挥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功能作用,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我区积极开展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支持和引导贫困村成立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或股份合作社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在坚持集体经济组织受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前提下,探索明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职能关系,有效区分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事务和村民自治事务。全区26个贫困村,全部组建成立农民合作社;团结镇朝天村、大山铺镇伍家村、三多寨镇联合村、三多寨镇狮子村、何市镇黄桷村、新店镇何院村、新店镇共和村、庙坝镇九房村等8个贫困村成立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二是开展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是推进农村适度规模经营、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实现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保值增效、提高村集体自我发展与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挖掘农村市场消费需求潜力、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

全区充分利用全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契机,选择12个贫困村、3个非贫困村开展试点。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盘活利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以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生产经营合作为主要经营形式,兼顾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服务业、物业经济和合作经营等不同路径,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区总投资2570万元,其中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补助资金1000万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900万元、村集体筹资(含招商引资)入股670万元。盘活村集体闲置的办公用房、水面、建设用地等资产12处,集中农户土地3072亩。伍家、白果冲、朝天、联合、狮子、黄桷、共和、何院、瓦高、关刀、九房等11个贫困村主要发展以水产养殖、柑橘种植、核桃种植等产业为支撑的适度规模经营;联合、狮子、黄桷、瓦高、关刀、九房、关帝等7个贫困村主要与江苏立华牧业公司合作发展一体化肉鸡养殖项目;联合、狮子、朝天、瓦高等4个贫困村主要依托现有资产资源,综合打造和利用闲置集体资产,根据市场需要,积极发展停车、物业出租等农村服务业。

三是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农村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细化,使农村集体经济呈现新发展特征,也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提出新的条件和要求。

我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抢抓转型期的政策机遇,遵循“政府指导、村委牵头、村民主体”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推广“党支部+集体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龙头企业/专合社+贫困户”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构建起党支部领导、党员示范带动、群众积极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结合贫困村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 用好用活产业扶持周转金,引导农户以资金或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由技术带头人集中经营,年底采取“保底+分红”方式确保农户收益最大化。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企业5家,将596万元财政资金折股量化到1803户贫困户,在26个贫困村主要发展肉鸡、柑橘、贵妃枣等规模种养殖业,其中9个村同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技术服务等。

四是健全集体经济发展保障机制。农民个体要在市场经济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必须借助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运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内在动力和条件,也需要外部配套制度的保障和推进。规范重组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运作制度,有利于防范集体经济经营风险,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全区在大力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切实加强集体经济组织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坚持集体所有、合作经营、民主管理,建立村“两委”、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和权利运行机制,制定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并依据章程产生股东会(成员大会)、董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等治理机构和相关管理人员,请专业律师公证出具股权书,充分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将集体经济组织账目纳入镇代管中心合并管理的同时,由监事会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管,确保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大安区贫困村集体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但是,仍然存在基础薄弱、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集体收入结构单一、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队伍匮乏等问题,导致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部分村出现队伍难稳定、工作难开展、干群难协调、任务难完成、社会难稳定等“五难”现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脱贫奔康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一是集体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收入结构单一。全区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山林、土地、水库、鱼塘、房屋等资产资源租赁,少数村近年来转变发展思路,通过提供管理及中介服务、兴办实体经济、发展产业分红等获得集体经济收入。大部分贫困村自身发展条件不足,集体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固定收益少,收入结构单一,增收渠道缺乏。且由于历史原因,一些贫困村早年将集体所有的林地等资源承包出去,承包期限二、三十年,一次性收取承包费,承包金很低,早已花光用光,村集体缺乏可持续性收入。一些行政村没有集体土地或集体固定资产作为资本,缺少资金投入,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难以突破。

二是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环境受限。全区26个贫困村中,近郊4个,中郊12个,远郊10个,中远郊边远地区的贫困村既无可支配的土地资源开发,又无集体积累资金,投资条件差,发展村集体经济潜力严重受阻。少部分临近城镇、集镇的贫困村,集体经济较为雄厚,发展较快,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边远的贫困村,虽然土地资源较丰富,但由于地域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投资环境差等因素的影响,集体经济发展难度较大。

三是集体经济发展机制不健全,人才队伍匮乏。虽然大安区正在开展扶贫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大部分贫困村都成立了各类专业合作社或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但由于集体经济发展运行机制不健全,村“两委”没有很好地整合资源参与其中,无法实现规范化运作,许多合作社或集体公司都是“空壳公司”,导致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措施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由于受贫困村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市场经济的诱惑,农村许多年富力强、懂经济、有技术、会管理、有闯劲的能人纷纷外出务工创业,留守农村的大部分是老弱妇孺。而农村干部队伍老化严重,综合素质不高,思想保守,又疲于应付一般性常规工作任务,发展上缺思路,管理上缺能力,缺乏艰苦奋斗、创新发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激情与本领。而贫困村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没有项目包装,找不到创业能人带动,“龙头企业”难以引进,资源闲置现象普遍存在,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四、对策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实体作用。依托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和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挖掘、整合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老校舍及土地、水源、林木等各类集体资产资源,挖掘经济潜力,找准市场需求点,通过集体资产出租或入股经营等方式,开展资产运作,实现资产增值。

二是扎实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用好用活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资金,有序推进试点项目建设,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从资金扶持、项目安排等方面政策给予贫困村倾斜,整合各类涉农产业发展项目和资金,加强资金使用和管理,切实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促进贫困户收入和动能“双增长”,为加快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基础条件和内生动力。

三是加快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强化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集体经营规模。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创造性地建立招商引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积极营造良好集体经济发展氛围,引导工商企业、成功人士到农村投资兴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农业全产业链,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积极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四是大力培养和引进集体经济发展人才。创新“支部+”模式,选配年轻、有激情、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发挥基层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注重从发展经济能人、经营大户、致富带头人中选配农村干部,提高干部队伍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加强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能力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提高村干部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提供创业机会和政策支持,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鼓励和引导有头脑、有技术、有门路的年轻人回农村发展集体经济。

 

(作者:区委党史办副主任)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