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9年第6期>>专页·党的建设
党建领航聚合力 乡村振兴谱新篇
——大安区开展党建综合示范区引领行动纪实
发布时间:2019-07-05 12:25:10       作者:张杰 冯艳       来源:区委组织部

走进大安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广袤的农村天地和美丽的田园风光。一栋栋小楼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路旁绿树成荫,河流蜿蜒穿过村庄,房前屋后瓜果飘香,连排的文化墙就像一幅徐徐打开的山水画卷,到处都是乡村振兴带来的欣欣向荣景象。

近年来,大安区坚持党建领航,紧扣乡村振兴主题,以实施“五彩振兴”为主题,以开展“五化建设”为抓手,以建强“五支队伍”为重点,深入开展党建综合示范区引领行动,不断提升党建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实施“五彩振兴”,推动园区建设

 

“乡村振兴要以党建为引领,各项工作推进到哪里,党旗就要飘扬到哪里。”区委书记张昭国在区委党建领导小组推进会上这样说。大安区坚持以组织引领、产业先行、人才支撑、文化铸魂、生态旅游为路径,逐步形成产业明晰、特色鲜明、品牌响亮的党建综合示范区。

实施“红色党建+组织振兴”。实施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根本保障。为有效凝聚园区内镇、村、企业等各类型党组织,建立起“1+3+12”组织体系,“1”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党委,“3”即三多寨镇、何市镇、永嘉乡3个乡镇党委,“12”即 12个村和企业党支部。全面推行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联动协调、调查研究等制度,形成了“三位一体”协商议事机制。推行党员划片联户、结对帮扶、亮化积分管理、村级义工服务等制度,打造2个党员服务示范区和党员责任区,建立8个党员服务驿站,设立党员服务示范户、返乡创业人才示范户,有力助推园区发展。深挖各村特色亮点,打造“四季渔湾、生态八甲”“康养福地、乐活高庙”“奔康先锋、幸福黄桷”“清廉乡村、和谐十字”“特色田园、美丽阮家”“村企共建、活力雨山”“世外桃源、品质瓦高”“惠民自治、德育新房”等示范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生动局面。

实施“绿色发展+产业振兴”。产业旺则百业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园区注重培育发展主导产业,扶持发展集体经济,各重点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年。探索“支部+公司+专合社+农户”发展模式,推进精品柑橘、肉鸡、优质蔬菜、水产养殖等产业扩面提质。八甲村利用三绿水产和鸳鸯水产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发展水产养殖450亩,年产鲜鱼50万斤。瓦高村突出“党支部+”模式,助推贫困户产业发展,成立自贡市嘉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建标准化一体化养鸡大棚10条,每年为村里创造80万元左右的收入。

实施“青苗计划+人才振兴”。调整优化村级班子队伍结构,下派年轻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大力培养致带富型村干部,回引吸纳优秀返乡农民工进入村“两委”班子。实施优秀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工程,为返乡创业企业安排联络员,宣传返乡创业政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38个,开展“春风行动”农民工专场招聘会6场、公共就业服务活动12场,发布岗位信息7224条。组织召开返乡人才座谈会、成功人士联谊会、家乡推介会等活动50场,选树优秀返乡创业先进典型8个,积极鼓励和引导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

实施“蓝色铸魂+文化振兴”。“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微笑是语言、文明是信念”,沿着园区村道小路,随处可见这样的宣传语,阮家村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新招迭出,“阮家模式”成为我区乡风文明建设的新样本。高庙村、雨山村和永嘉乡新房村等组织开展“文明卫生好乡亲”“勤劳致富好模范”评选活动20余次。园区利用文化宣传阵地,开展送文化下乡、艺术写生等系列活动20余场次,打造党群文化广场、党建文化长廊,充分展示党建文化,强化示范引领。十字村、瓦高村结合本村实际,打造廉政文化为主题的“清风长廊”,营造了浓厚氛围。

实施“金色旅游+生态振兴。“旅游是摇钱树,生态是聚宝盆。大安区始终紧扣乡村旅游主题,积极发展休闲生态农业,在园区内打造旅游步行道、观景平台等,将进一步提升改造雁溪谷,打造八甲渔村,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丰富旅游产品。完善大牛路、园区内部骨干道路引导标识和景区、景点旅游标识,配套完善河岸景观化治理。

 

开展“五化建设”,打造最强支部

 

区委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五化”建设为抓手,切实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支部建设标准化。印制《党建标准化工作手册》,从乡镇、村、社区等7领域,提出党支部建设基本标准。发放《党委(党组)会议记录》《党支部工作手册》《党建实用手册》,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组织生活会。每月印发《党建重点任务清单》《组织生活任务清单》2张清单,通过落实标准化程序,提升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

组织生活常态化。“我们支部每月25号开展‘固定党日’活动,年初有计划、月月有活动,每季度还要根据阶段重点学习内容进行完善。”何市镇雨山村村党支部书记陈文晓介绍说。推行“固定党日”活动制度,采取“规定+自选”模式,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00余场次。印发《组织生活指导手册》,每个党支部年初按季度研究制定年度组织生活计划,并结合实际严格开展组织生活。

管理服务精细化。建立村社区干部全程代办制、轮流值班制、窗口服务人员AB岗等工作制度,广泛开展党员服务承诺、示范窗口创建、优质服务评比活动。全面推行“村事村办”“村民说事”机制,采取常态化走访与集中式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真正将“最多跑一次”改革下沉到村,着力打造“便民服务圈”。

工作制度体系化。建立党组织书记抓党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成绩清单,将基层党建工作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倒逼各党组织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工作例会和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组工干部定期指导各村开展党建工作,构建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

阵地建设规范化。打造集组织生活、便民服务、党群议事、文化休闲四大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8个,实行村干部在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全面清理村社区各类吊牌门牌、上墙制度和宣传标语,印制《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活动阵地规范化设置一览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干部有更多的时间为群众服务。

 

建强“五支队伍”,培育骨干力量

 

通过组织带领、干部带头、党员带动,建强“五支队伍”,提升党建示范区服务的“温度”,确保政策落实的“力度”,让基层党建永葆生机和活力。

开展“头羊计划”。“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区委扎实推进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从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和创业人员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支部书记。实施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养“三百工程”,培养村社区主要负责人122名,在全市率先探索选派11名公职人员到村任职。

开展“壮苗行动”。村级后备干部是村干部的“接班人”,是农村新鲜血液的输入者,区委组织部探索建立村级后备力量选、育、管、用一体化新机制,从选苗、育苗、墩苗和护苗四个环节下功夫,努力提高后备干部能力素质,每村至少动态储备23名后备干部,不少后备干部已经在村上顶岗锻炼,成为村级组织建设的骨干力量。

开展“红雁工程”。全区建立农民工服务管理综合党委、驻外农民工党组织5个,摸排优秀农民工268名、农民工党员1134名。在全市率先成立乡镇返乡创业人才党支部12个,打造多福生态园、现代农业机械化操作基地等5个返乡创业示范基地。持续面向优秀农民工遴选村级后备力量,培养优秀农民工268名、动态储备农民工后备力量92名、吸纳农民工村干部91名。

开展“先锋引领”。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专业化基地化实训体系建设,多领域设立了党员教育培训点和实训基地,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培训3次。加大农村党员和人才“双培养”力度,深化党员责任岗示范、承诺践诺、评星定级、积分管理等做法,培育农村文明乡风,提升乡村和谐水平。

开展“帮带活动”。“帮钱帮物不如建一个好支部。”近几年,区委分批次选派188人次到124个村(社区)任党组织第一书记,示范区内各村级党组织建立帮扶工作队,区委组织部突出“严管”与“厚爱”并重,注重用好考核指挥棒,坚持“双结合”方式,围绕“五项职责”,按照“述、查、访、评”四步法,深入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走进党员群众身边开展考核,考核确定第一书记优秀等次66人次。

“开展党建综合示范区引领行动,顺应了当前农村改革的新形势和乡村振兴的新要求,通过优化组织设置、突出政治功能、统筹区域资源,形成各类要素的‘聚合’效应,既提升了组织力,也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大安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这样说。目前,大安区党建综合示范区建设成效初显,已建成1个全市基层党建示范乡镇,5个全市基层党建示范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动力更加强劲、效果初步显现。

 

(张杰: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冯艳:区委党员教育中心主任)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