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9年第11期>>他山之石
陕西省袁家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9-12-06 09:57:57       作者:刘璨       来源:凤凰街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又明确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振兴农村集体经济成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路径和必然选择。

最近,调研组前往陕西袁家村,和当地村干部、农户进行了充分讨论,详细剖析了袁家村模式的运作方法。2007年以来,袁家村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以村庄为载体,以村民为主体,通过股份制改革,经过一系列创新实践,在没有贷款、没有外债、没有国家补助的前提下,顺应市场经济规律,依靠党员干部引领,重新把农民组织起来。村集体经济积累从20071700万元增长到20172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007年的8600元增长到20177.5万元,成功探索出一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袁家村模式”。

调研组认为,袁家村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归根到底是清楚回答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五个核心问题。

一问:村集体经济发展该如何走好产村融合道路?

袁家村的回答是,坚持三产融合、三产互动,走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产业共融发展路径。

发展与困难总是相伴而生、如影随形,没有困难,就没有发展。袁家村也不例外,70年代是出了名的“烂杆村”,80%村民穴居“地窑”,400亩耕地基本分布在古河道上,是典型的“地无三尺平,沙石到处飞”,当时村集体经济累积只有5000元左右。“农业学大寨”时期,村民为了摆脱“土里刨食”的传统农耕生活,村支部发动年轻党员到附近的九宗山捡拾畜禽粪便,以用于土壤培植解决土地贫瘠问题,实施改土造田、土地修整,将原来的井灌改造为喷灌水利化,粮食亩产从1970年的160斤逐年递增到1650斤,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干瘪的口袋开始鼓起。改革开放后,袁家村深刻认识到围着土地打转转,永远逃不出自然经济的圈子,他们开始细心研究村办企业系列政策,制定“先土后洋、土洋结合,由大到小、边建设边生产”的路线,利用九宗山石灰石藏量优势,大力发展建材产业,开办白灰窑、砖瓦窑、预制厂等,袁家村用10多年时间积累了1700万元村集体资产。到2001年,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袁家村村办企业遭遇全面“关停”。袁家村本身有地理区位的优势,离西安相对比较近,仅1个小时左右的车程,经过7年的艰难摸索,于2007年提出发展乡村民俗旅游。目前,村内共有菜籽油、豆腐、醪糟、酸奶等加工企业10余个,停车场、观光小火车、客运公司等服务企业10余个,建成菜籽、玉米、大豆、红薯、蔬菜、辣椒等优质农产品基地近20个,成立发展50余家专合社,2018年接待游客量超600万人,并且已向河北、江苏、青海等地输送“袁家村·关中民俗体验馆”品牌基地10余个。

调研组认为,区别于“一产向二产和三产拓展”的一般思路,袁家村走的是“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基于品牌溢价的多维度产业共融”的新路子。袁家村从发展民俗旅游开始,从弱到强,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又反推手工作坊发展,相继扩张成立“前店后厂”和加工企业,加工业的升级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壮大,从而对优质农副产品的需求快速增大,倒逼出遍布各地的种养殖基地和订单农业,推动了第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形成一个相容共生、互补兼顾、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闭环产业链和成熟商业模式。

 

二问:村集体经济发展该如何吸附带动村民参与?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要遵循市场规律,二要带动村民参与。袁家村在如何“最大化”村集体资产效益、如何“最大化”吸附村民参与,以及如何把村民带进市场浪潮共同打拼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合作方式:三股共有。

第一股,就是“基本股”。袁家村将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集体保留38%,其余62%量化到户,每户20万元,每股年分红4万元,只有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能持有,缺资金的农户以土地每亩地折价4万元入股。

第二股,就是“交叉股”。所有发展的旅游公司、合作社、商铺、农家乐互相持有股份,共交叉持股460余家商铺,村民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入股的店铺,也就是自愿入股自己想入的市场主体。

第三股,就是“调节股”。全民参与、入股自愿、钱少先入,钱多少入,照顾小户、限制大户。股份少的可以得到较高的分红,股份超过限额的分红就会相应比例的减少。袁家村的新集体经济实现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集中统一,全民参与、入股自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和再分配,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利益均衡。袁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农民入股分红、房屋出租等财产性收入占到40%以上。

调研组了解到,当前的袁家村每1户村民依托自己的资产打造农家乐和民宿客栈,年营业收入可到30万,再入股村合作社,分红收入可近20万,每一户年收入在3040万元不等。我们用一个通俗的词汇形容袁家村合作模式即“众筹”,就是以产权共有为核心,在自主自愿基础上,把农民作为活化资源,把农民的资产运作为集体资源,强调清晰个人产权,以股份合作社机制为保障,并通过股份合作纽带调节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大大提高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问:村集体经济发展该如何科学有效地经营管理?

村集体经济发展,如果不能运营好,还是会出现“贫血”,村集体“造血”功能仍然强不起来。袁家村结合自身实际,用了两招来解决这个后顾之忧。

第一招,经营方式做到“三个结合”。袁家村坚持以企业管理方式治村,以创新经营方式激发发展活力。一是放水养鱼与借力发展结合。秉承“先做强再做大”的经营理念,在发展乡村旅游起步阶段,对所有经营户免收租赁费,对投资规模较大、缺乏资金的经营户提供资金支持,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依靠品牌效应,吸引更多外来资本投资袁家村,天元假日酒店、左右客酒店、南门客栈等相继营业,城市资本、资源、资金更加关注袁家村,先后在西安曲江银泰商城、小寨赛格国际购物城、胡家庙万和城和咸阳人民路正兴广场开设了4家袁家村城市体验店。二是农户经营与协会组织结合。农户自主经营,让乡村旅游的乡土情更浓,民俗味更真,让游客体验到传统民俗文化的“返璞归真”。同时村委会组织成立各类协会,将商户按照经营品类、所处位置分成了若干组,每组设立经营组长,由组长负责统一管理卫生、品质、产品特色等,设立激励打分和淘汰机制,采取商户经营业绩与集体的经营收益相挂钩等措施。这种绩效紧密挂钩模式,实现了物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紧密捆绑,大大提高了经营者积极性。三是封闭运营与过程公开结合。袁家村乡村旅游特色餐饮项目采取公司化运营方式,进行封闭式管理,经营户所需食品原料由公司在本村及周边村集中采购和统一供应。同时,经营户对食品原料加工和销售过程全程向游客开放,全面实现了体验型和消费型的高度融合。

第二招,管理方式采取“三轮驱动”。袁家村实施品牌化营销策略,以质量、特色、诚信打造“袁家村”品牌,增强吸引力,提升竞争力,扩大影响力。一是以质量塑品牌。始终把“农民自己捍卫食品安全”作为袁家村的生命,严把材料、管理、监督、加工、销售“五大关口”,所有产品杜绝任何添加剂。从2007年起步以来,袁家村乡村旅游累计加工销售小麦、大米、玉米、大豆等粮食超过100万吨,食用油12万吨,肉蛋奶超过45万吨,各类蔬菜75万吨,水果58万吨,交出了一份“运营十年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完美答卷。二是以特色塑品牌。体现关中古韵的乡村院落,怀有历史沧桑的明清建筑,荟萃经典美食的特色小吃,充满田园风光的果园采摘,同时,整条街区每种美食、每种商品仅限一家,决不重复,塑造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乡村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品牌。三是以诚信塑品牌。始终把塑造诚信文化作为立村之本、经营之基,把袁家村人的实心、用心、专心、诚心的真感情融入到乡村旅游中,共同营造“诚信做事”的团队文化。具体到经营的细节上,每家经营商户在自己的广告招牌上明确写下诚信承诺书,“如果羊血掺假,甘愿祸及子孙”“以上内容真实可靠,如若违背甘愿后辈受穷”等等,以诚信为本的集体价值观共同维护袁家村的品牌形象。

 

四问:村集体经济发展该如何提供优良的保障供给?

答好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是如何做到治理有效。袁家村找到的办法是,通过“三个分开”强化组织保障,通过“三治合一”开展基层治理,通过“三创联动”优化人才供给,从组织、人才、环境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撑。

第一,“三个分开”。袁家村打破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三位一体”“政经混合”的治理模式,让村级“三驾马车”实现“三个分开”。一是职能分开。清晰界定社区党支部、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个组织按照各自职能规范运作。社区党支部夯实强化领导、引导和监督职能,社区居委会回归社会管理、服务职能,经济组织回归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二是管理分开。党支部、居委会、集体经济组织人员的选任、撤免、职责、考评、薪酬等方面进行分离管理。党支部书记不兼任经济组织领导成员,以便其发挥对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作用,居委会委员不与经济组织成员交叉任职,在规定范围内村民一同参与集体经济活动。三是账目分开。理顺集体资产产权关系,将非经营性资产确权登记在自治组织名下,将经营性资产确权登记在集体经济组织名下,同时分设行政账和经济账,实行资产、账务和核算分离,整个过程及结果全部张贴在“前店后厂”。

第二,“三治合一”。袁家村针对农村社会结构出现变化的新情况,创新乡村治理理念和模式,推进“自治、法治、德治”建设。以自治为基础,通过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方式,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以法治为保障,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来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推进股份制合作,让各类市场主体都能在袁家村健康成长,获得收益,使袁家村成为创业致富的乐土。以德治为引领,将培育和塑造诚信文化、祠堂文化、民俗文化、书斋文化、乡贤文化等乡风文明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让袁家村成为了乡风文明的精神家园。

乡村治理无论怎么治,村民的思想教育是关键,思想一通,一通百通。为此,袁家村在“三治合一”治理模式中配套实施了“三个教育”。一是感恩教育。每周一的学习会上,把政策理论学习与忆苦思甜、感恩会结合起来,让党员、群众、商户上台讲述自己的创业史和在袁家村的发展史。二是宗族教育。袁家村的祠堂是由全村八个姓氏的村民共同建造,村委和村民在祠堂一同祭祖,一起学习针对村委干部的“村规”以及针对普通村民的“民约”。三是课堂教育。专门设有袁家村农民学校,每周两次对村民开展培训,凝聚健康发展正能量,在主干街道上开辟了“新乡贤带头人”示范栏,用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优秀村干部教育引导群众。

第三,“三创联动”。人才缺乏和流失是乡村发展难的主要原因。为了吸引人才,袁家村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遇,打造创业、创客、创新三个平台,鼓励当地、外地农民在袁家村创业,鼓励和吸引大学生创客、青年创业团队、文化企业、广告公司、建筑设计师等来袁家村创业,对艺术长廊、农家书屋、咖啡酒吧、创意工坊等新业态免收一切费用,有的甚至由村上给予补贴,填补了旅游项目空白,进一步提升了旅游品质。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创客大军,成为带动袁家村发展的主要力量,形成了创客引领创新,创新带动创业,创业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一个原住村民只有62286人的袁家村吸引了近3000名“新袁家村人”长期生活工作居住在此,并配套有“关中宅院”公寓,形成了袁家村现有的发展规模,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典范本。

调研组认为,袁家村乡村治理模式的最为核心的还是党的领导。袁家村党支部在“带头人”郭占武带领下,多年形成“三个一”的规矩:一个铁律,每周坚持召开一次党员群众代表会议,村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在这个会上讨论决定;一个好传统,党员干部“有亏先吃、有困难先上、有风险先试”的一贯作风;一个好制度,党支部委员、党员设岗定责制度,设定政策宣传、环境卫生、矛盾调解、技术服务、维稳巡逻、财务监督等岗位。这样坚持下来,三委分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能够给群众一个明白,还能给干部一个清白,并且三委虽然分离,但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没有分离。


五问:村集体经济组织该如何融入“大区域”做强做优?

袁家村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过程中,始终秉承融入大局、共建共享的理念,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培育致富产业,让农民群众收入有来源、有保障、有支撑;通过搭建户社合作、户企合作、村企合作、村社合作平台,打造互助合作的利益共同体,以合作促提升,以合作促共赢;通过采取“以长补短”“以强扶弱”“以点带面”的方法,在兼顾公平效率的前提下,调整利益分配方式,缩小收入差距,不但使本村群众走上了致富路,更带动周边10多个村近万人增收致富。

一是以“长”补“短”。针对经营户收入高低不均的现实,将盈利高的商户变为合作社,分出一部分股份给低盈利的、必不可少的商户,将高收益、低收益的商户利益绑定在一起,消除了“不平衡”心理,实现了“家家有生意、户户能赚钱、大家齐致富”。二是以“强”扶“弱”。先后组织周边村近千户群众在袁家村开展创业增收。为老弱病残贫困户提供摊点108个。在西安、咸阳的分店用100户商铺、作坊,吸纳200户贫困户入股。将烟霞镇899户贫困户以每户3万元的形式纳入合作社,实现整镇全域脱贫。三是以“点”带“面”。以袁家村为龙头,推行“一点促全域,一村带十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集中周边东周、西周等十个村,联合建设袁家大社区,实现了“富一村带一片”的效果。袁家村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理念,蕴含着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的丰富内涵。

调研组还发现,袁家村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还非常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高度契合,通过生产方式标准化,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从加工到销售、从管理到监督的立体化、全方位、多层级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现了“农民自己捍卫食品安全”的创举;通过生活方式田园化,在村落修旧如旧的复古改造过程中,遵循“多种树、不填湖、少拆房”的理念,保持了原生态,体现了乡土情,弘扬了民俗风,使“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天然意境成为最大特色;通过生态方式绿色化,注重发展绿色食品,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实现了农产品的“返璞归真”。袁家村这种注重生产、生活、生态高度融合的模式,是全面融入大区域大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通过这五个问题,我们认为袁家村的发展史是新时代背景下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对我们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扛旗探路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壮大村集体经济,首要前提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选准线路图和施工图。袁家村的发展,离不开敢想敢干的带头人,精诚合作、敢打硬仗的党员队伍,良好的民主议事制度。我们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村级党组织应带领农民群众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让村民当家作主,结合实际自主发展,直接承接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把集体经济发展好,防止村民的“去组织化”和边缘化。同时,针对农村当前空心化和缺人才、缺技术、缺劳力的现实问题,村党组织要强化凝聚力、感召力,鼓励和引导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乡贤、大专院校毕业生等到农村创业,大力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经营主体,搭建各类产业平台、文化平台、消费平台、教育平台等,吸引市民和所有利益相关者成为新农人。

启示之二:壮大村集体经济,重中之重是把三产融合理念贯穿于各环节、全过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把三产融合发展作为基本路径,坚持以农产品终端消费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行产业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尽可能把农产品价值链上的每一段利润“吃干榨净”,使农业生产、加工、配送各环节都契合消费需求,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的无缝对接,促进农产品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启示之三:壮大村集体经济,基本原则是坚持村民主体地位,严格遵循市场规律,科学有效经营管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借鉴企业化经营、公司化管理的模式,将农户与协会组织形成利益共同体,抱团闯市场,从而形成整体效应、规模效益。股份合作是农村新集体经济的基本形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以股份合作为纽带,把农户和市场捆绑在一起,促进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打造利益共同体。同时,必须构建“政经分开”的组织体系,村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委会发挥服务职能,村级经济组织发挥管理运营职能,在集体经济问题与其它问题之间建立“防火墙”,促使三大组织各归其位,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建设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启示之四:壮大村集体经济,关键之举是拿出一套有序有效的治理章程。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德治是法治、自治的基础,重点解决治理主体思想精神层面的素质修养问题;法治是德治、自治的保障,重点解决治理的现实依据和手段问题;自治是德治、法治的目标,重点解决治理的具体形式和载体问题。自治、法治、德治最终都统一于“人”这个核心,激发人的责任感和参与活力,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安定有序。

启示之五:壮大村集体经济,应有之义是融入区域格局,走具有特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高度融合,围绕具有地方特色的“关中体验”四个字,大力探索以“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为主要内容的“三生共赢”发展新模式,通过推进农业生产过程标准化、组织化、集约化,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通过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通过推行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生态成为农村的主基调。

综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根本要求,发展成果让全体村民共享。而共享发展的基础是要坚持共建的原则,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新的组织形式和产权制度安排要求与新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相匹配,袁家村通过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民共治、发展共享壮大了集体经济,克服了农民个体经营的盲目性和分散化,实现了全体村民利益的一致性,避免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近四十年后,在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在没有任何强迫命令的前提下,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新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从袁家村的实践来看,所谓新集体经济,是在不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村集体与村民股份合作、联合经营、统一管理,产权共有、分配清晰、共同富裕的合作性集体经济。新集体经济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优越性,又坚持集体经营的商业模式创新;既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也将产权明晰到人,村民和集体成为利益共同体;既强调保持公平的同时又兼顾效率,充分调动了集体成员的积极性,通过集体的调节确保共同富裕,这是实实在在的乡村振兴。

 

(作者: 凤凰街党工委委员、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