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1年第12期>>调查与研究
深耕服务提质量 强化能力促就业
发布时间:2022-01-07 15:39:46       作者:王平       来源:区人社局

在新冠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下,大安区始终坚持以民生为本,以“稳增长、保就业”为中心,聚焦公共就业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呈现全面布局、重点突破、争优升级、保稳促升的良好就业格局。

一、稳存量挖增量,促就业保民生

一是畅通就业渠道,助推自主就业。持续收集辖区企业用工岗位信息,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群体、重点行业岗位信息监测,动态掌握劳动力流向及企业用工需求,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就业招聘会33场,为群众提供就业信息2.5万余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7%,控制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目标任务4.4%以内。

二是强化岗位开发,兜底扶持就业。加大就业见习岗位开发力度,累计开发就业见习岗位300余个,吸纳106名失业青年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发放见习补贴38.37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21年,开发城市公益性岗位446个,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953个,开发临时性公益岗位200个,共安置人员1324人,兑现岗位补贴1534万元,社保补贴408万元。

三是落实技能培训,帮扶提升就业。结合市场需求和群众培训意愿,针对性开展劳务品牌培训及就业技能培训,开展养老服务、育婴、中式烹饪等培训特色就业培训220人,有效充实群众就业“技能包”,培训后实现就业71人。

二、强技能育人才,援助企业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培训主体培育,着力构建多层次就业培训体系。将大安区职业技术学校、自贡市旅游职业高级中学、四川省盐业学校、自贡市倍乐职业技术学校等4所学校纳入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库,联合区相关部门将四川吉星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打造为全区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推“药品检疫”技能培训。同时,围绕“谁培训,培训谁”,适时扩大政策供给,采用政府采购方式鼓励市外培训机构参与我区培训,形成“鲶鱼效应”,今年已有2家市外培训机构参与我区培训项目政府采购。

二是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大企业培训激励力度。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市人社局组织的12期“云端课堂”线上培训,培训企业职工118人。深入践行校企合作模式,走“产教融合”之路。大力支持四川威鹏电缆公司、四川沃纳科智能有限公司、方特等区内较大规模企业,利用生产场地、设施设备,与培训学校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采取企业职工委托式培训、招录人员订单式培训等多种形式,为企业量身订做电工、钳工、焊工、服务人员等专业培训,实现学以致用、学以就业。2021年开展企业职工委托式培训77人,开展订单式培训41人,实现就业41人,就业率达100%

三是聚焦产业复兴,持续推进重点行业人员能力建设。对受新冠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外贸、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五个行业企业开展以工代训,培训人员2582人,补贴企业资金366.6万元。

三、夯基础造氛围,鼓励“双创”升级

一是夯实创业基础,帮扶创业个体。重点挖掘生态农业、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方面的特色潜力项目,通过上门服务、电话回访等方式为创业者推介成熟项目。对重点群体发放创业补贴319万元;开辟创业服务“绿色窗口”,加大创业贷款宣传力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20万,提前超额完成发放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民生任务。

二是打造创业平台,实施创业强基行动。在牛佛镇打造我区首个“就业创业示范集市”,汇聚创业个体320余个,带动就业983人,彰显创业聚集效应。

三是营造创业氛围,助力双创升级。举办大安区第二届“四川农信·自贡农商银行创新创业大赛”,颁发奖金37万元,企业获得银行现场授信1.135亿元。2021年自贡“盐都杯”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六届高校毕业生、返乡人员创业大赛中,我区企业包揽全部一等奖,以及一个二等奖。在“川渝最美创业者”创业大赛中,我区龙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邓培林获总分第一名和“川渝最美创业者”称号。

四、惠民生解难题,紧盯“渔民”就业

积极响应长江禁捕相关政策,推动退捕渔民100%实现就业。一是立足“准”。组织涉及镇(街)开展摸底调查,为297名退捕渔民建立就业档案,动态掌握最新就业情况。二是突出“实”。建立健全“1234”退捕渔民就业服务机制,即为每户渔民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讲、2次就业指导、3次职业介绍、4个工作岗位,全力助推渔民转业安置,2021年已培训退捕渔民58人,实现灵活就业61人、自主创业25人、其他形式就业76人。三是聚焦“帮”。对符合条件的大龄就业困难渔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设置护渔、巡河等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退捕渔民4人,彻底消除了退捕渔民“零就业”家庭。

五、立足当下看短板,转换思路谱新篇

目前,我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劳动力流失严重。全区常驻人口291645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总人口约减少9.06万人,其中:1559岁人口比重为由64.59%下降到55.89%,劳动力人口减少83895人。二是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当前我区富余劳动力年龄大、学历和技能等综合素质较低,无法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用工需求,造成区内企业招工难,劳动力就业难。三是创业难、守业难并存。受城市规划发展影响,辖区内大型商业综合体数量少,且随着棚户区改造,老城区空心化现象严重,人口向汇东、南湖区域迁移,创业机遇锐减,创业者存活周期不长,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者在辖区落地的信心不足。

面对当前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内自同城化发展等多重外部机遇叠加之际,我区作为全市重大项目主战场,作为全市倾力打造扶持的重点旅游区,正处在新的发展关键点上,全面做好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紧抓新机遇,助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

(一)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一是以乡村振兴为主题,优化第一产业。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落实各项创业政策,挖掘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农业项目,引导农村专合社、联合社规模发展,加快推进北环路—何市—牛佛一线农业示范产业园与返乡创业示范园建设,加大对咏义农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实现“小升规”“个转企”,正向激励农村产业综合化发展。二是以制造业服务化为突破口,壮大第二产业。依托大塘山锅炉机械工业园、新民电子新材料工业园、何市工业园三大园区,鼓励制造业利用自身的厂房和设备与培训学校开展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校企合作模式教学模式,解决技工院校师资、设备、实训岗位等教学资源不足问题的同时,有侧重点的加强企业人才建设,以自身人才培育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三是以区域品牌打造为重点,支持第三产业升级发展。实施盐帮美食传承工程,以中式烹饪等特色品牌培训为切入点,将大安建为成渝地区特色美食旅游目的地和美食地标区;做好餐厅服务人员、旅游人才等的引导和培训,为中华彩灯大世界、方特恐龙王国等重大文旅项目,开展好我区三多寨梨花风筝节、柑橘采摘节、浪漫玫瑰节等特色旅游,擦亮“盐、龙、灯”三张地标名片,发展做好假日经济、旅游经济打好基础。

(二)创新发展模式,培育发展电商经济

依托全市首个网络电商直播示范基地,促进电商直播与我区第一、二、三产业优质企业融合发展,发展新零售新模式,促进电商企业和实体企业的良性发展循环,与高职院校、技术学校等培训机构联手,协同培育电商直播人才,打造网红孵化基地,推进电商创业增长极,带动电商产业发展。

(三)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深化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侧,为促成项目落地建设,开展一对一专项服务。按照企业“点单”“上菜”,开展“订单式培训”“委托式培训”。以便利审批为目标,简化工作流程,全面落实各项减费减负增补政策,加快推进创业筑基行动,强化资源整合,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强化配套协作,逐步延伸产业链,释放创业“聚集”效应,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活动和各项创新创业活动,促进特色产品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加快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作者: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