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2年第7期>>灯下漫笔
也谈曾国藩的“自概之”
发布时间:2013-12-09 14:49:05       作者:裴建成       来源:编辑部 区人大

“概”,本义是指用来刮平斗斛中粮食的小木片,不使过满,“自概之”应该是自己主动刮平过满粮食的意思。曾国藩的“自概之”出于清同治元年他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

信中说:“管子曰: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人手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

信中这几句话,尤其是“自概”之论脍炙人口,深沉厚重,很值得当今“得势者”们借鉴、深思。

首先,表现了“自概”的真情——语重心长,言真意切。当年,炙手可热的朝廷重臣曾国藩面对弟弟曾国荃与清末将领彭玉麟产生的嫌隙,作为长兄写信劝诫,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可谓“家书情最真”;教导弟弟要谦逊,清廉,勤勉,“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第当设法先自概之”,可谓高风亮节。国学大师任继愈老先生说“家书写的时候不是为了发表,也不是为了给其他人看的,所以讲真话的多。”除了浓浓的亲情,最大的特点是蕴涵着写信人真实的立场、观点和人生哲理,绝非矫揉造作,故作虚情,没有多少空话、套话和假话,很值得后人深思、借鉴。

其次,蕴含着“自概”的精髓——洞若观火,博大精深。指导曾国藩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哲学的阴阳调和,他多次在家书中说到自己在《易经》里读通了一个道理“削息赢满”,也就是信中所说的“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用今天的话就是“对立统一”,“相互转化”,“30年河东,30年河西”等唯物辩证法的道理。这正是他从政体验中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艰难探索及深刻感悟。也是如此,这个曾经刚愎自用的“曾剃头”,这时不得不深沉的写到:“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换言之,不是愿不愿自概的问题,不自概必遭天概,“天之概无形,仍假人手概之”。须知,这种领悟没有一定“火候”是绝对不可能修炼成的,用当今的话说,这才叫“成熟”。

第三,把握了“自概”的特征——勤勉谦恭,诚笃廉洁。信中说:“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越是“丰盈之际”越要清廉、谨慎、勤勉,不能自我膨胀,而要看到孕育着的危机,从而“夹起尾巴做人”。关键在于:这里不仅有韬光养晦的智慧,更有人格修炼的品性,不仅是方法论,更体现了人生观,不仅有谋术,更有道德。原来,这里早就体现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标准和“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中国哲理,可谓至善至美。

尽管曾国藩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100多年前的“曾大爷”有如此高的政治觉悟和人格修养,对比之下,我们又该作何感想呢?

无论从政,还是经商;无论权贵,还是平民,在做人处世上,只有恪守“自概之道”,常常自我“刮平”,才不至于“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从而,以谦虚谨慎立于不败之地。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