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3年第1期>>调查与研究
我区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13-12-10 13:42:25       作者:陈明弟       来源:区人大

随着党的十八大的胜利闭幕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热潮的掀起,特别是聆听了詹勇书记在去年1123日“大安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会”上,关于党的十八精神的全方位立体解读后,作为一名刚刚调离农业一线,在“三农”岗位上战斗了三十余年的人员,我备感振奋,我认为,“三农”工作面临新的机遇、新的曙光和新的希望。

一、现状——新农村建设成效可喜,样板突出

近年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立足大安实际,突出区域特色,整合资源优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统揽,以环城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主线,高起点规划,着重典型示范,坚持一手抓全域整体推进,一手抓试点示范和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发展的可喜局面。一是先行先试,在摸索中初步打造出集垂钓、观光、休闲为一体的都市休闲度假胜地团结镇土柱村。二是积累经验,整合各方力量打造出集红色旅游、特色农业、生态、和谐、富裕、文明于一体的大山铺镇江姐村。三是厚积薄发,以建设环城现代农业暨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契机,在何市镇打造出功能齐全、结构优化、配套完善、尺度宜人的新农村农民集中居住园和以肉牛、水产、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园。四是乘势推进,重点开展三多寨镇同春村“三园两新区”建设,即健康水产园、水果园林休闲园、花椒+甜橙产业园及两个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我区新农村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农民收入得到明显增加,农民群众住进了好房子,走上了好路子,过上了好日子,现代农业及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问题——“三农”工作暗藏隐忧,不可盲目乐观

虽然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各级政府、组织也高度重视,但不可回避的是,农业的发展依然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暗藏诸多隐忧,三农工作者切不可盲目乐观。

(一)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劳动力缺乏,十年后,谁来种地?与二、三产业相比,农业是典型的高投入、低产出、劳动强度大、收益低,若计算劳动力成本的话(以我区水稻人工收割为例,仅收割这一内容,每亩劳动力投入高达450元以上),甚至可以说是亏损的产业,农民没有种地的积极性。为此,进城务工或到外地打工,成了解决农民生活的主要渠道。据统计,我区近年来农村的劳务输出占了农村劳动力的50%,这还不包括就地离土不离乡的人员,当前,农村整户外出的达40%,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源源不断地从农村抽离,种地断层隐忧正一步步逼近现实。以80后、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为代表的青壮年农村劳动力,他们既不会种地,也不愿意种地,更不关心“将来谁来种地”,“在家种田不如在外挣钱”的观念根深蒂固。目前在家种地的普遍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担负着农业生产和抚育孙辈儿童的双重任务。试问:十年后,谁来种地?

(二)农村土地撂荒或变相撂荒严重,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农村示范点和交通干线沿线精耕细作,欣欣向荣,但大多数是国家财政补贴和项目建设出来的。现在农村40%的户头整户外出,其土地多为送人耕种,但又基本无人愿种或根本无力耕种,造成农村特别是远郊农村,土地撂荒或变相撂荒情况十分严重,一台土种点,二台土半种,三台土或山顶上的土基本不种,种了不管任其自生自灭的粗放耕种的情况更是普遍。农业效益低,种粮食效益就更低,近年来,我们观察所谓的现代农业示范片,几乎没有一个是种粮食的,不经意之间,给人一种“现代农业就是不种粮食”的感觉。关于农村粮食的播种面积、粮食的产量的统计准确度,大家心知肚明,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三)农业体量小,项目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力量薄弱。目前,我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很多地方是“靠天吃饭”,如提灌设施、排灌沟渠大多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损毁、人为破坏情况严重,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保障已经远远落后于农业生产的现实需要,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但我区农业体量小,申请项目又受限制。

三、建议——抢抓机遇,集中力量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三农”工作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在省党代会提出的要把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战略任务,在全市都紧紧围绕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五个自贡”和构建区域中心的大局而奋斗之际,在我区“追赶跨越奋力崛起”的伟大征程中,“三农”工作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要继续按照“突出特色、种养结合、做大优势、整合资源、综合配套、成片推进”的要求,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充分结合行政和市场两个驱动力量,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一)抓规划,着力统筹区域布局引领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思路,坚持“山水田林路、种养加住环、医教文体广”全覆盖的原则,高起点抓好示范片建设规划工作,形成农业产业出特色、基础设施讲配套、服务功能重完善的新农村建设框架体系。

(二)育产业,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促生产方式转变。要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如何保障农民的收入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产业,只依靠传统产业是不行的,还要发展特色产业,将农民的土地流转出来,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才能实现农民的集中居住,才能发展现代农业。

(三)筑新居,着力建设和谐社区促生活方式转变。整合“挂钩”项目,精心规划,建设结构优化、尺度宜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同时配套道路、交通、绿化、通讯、商业、文化卫生、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村民活动中心、休闲娱乐等社区生活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四)强配套,着力夯实基础设施促发展后劲增强。实施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按照公共服务“12有”的要求,成立以党员服务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合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为主要内容的“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立村级道路清洁、管养维护机制;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完善管理制度;组建政策宣传队、环境卫生队、治安巡逻队、文艺宣传队等“四支队伍”,广泛吸纳队员,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五)建机制,着力完善利益联结促农民持续增收。推进金融制度创新,探索农民集中建房和创业融资新途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新村级社会管理方式,组建发展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和“五老”协会,构建“五议两公开一监督”的村级民主自治工作新机制。积极创新村级公共服务管理方式,探索由单一功能向综合服务功能转变的路子。广泛开展“一事一议”,增强农民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