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3年第1期>>党的建设
我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现状调查
发布时间:2013-12-10 13:15:45       作者:邓茂权       来源:区委办

农村基层自治组织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加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加强党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和提升全党战斗力都有极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一、我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基本情况

(一)队伍现状。目前,全区12个乡镇共有村委会148个、村民小组1653个、村干部485人(其中党员438人)。村干部中,男性332人,女性153人,35岁以下占6%3545岁占24%4660岁占59%60岁以上占1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98人,占41%;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196人,占4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91人,占19%。农村党员7551人(其中,35岁以下占12%3545岁占17%4560岁占28%;60岁以上占4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5285人,占70%;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1944人,占2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519人,占4%

(二)村级集体经济现状。总体上,负债较多、收入较少、整体薄弱。全区12个乡镇村级债务达2371.4万元,区级财政每年补助每个村工作经费4500元,仅能满足村级组织日常办公费用开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只能靠上级财政资金补助、农民投工投劳形式解决。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有:一是办公经费,二是计生、殡葬返还工作经费,三是征地补助(涉及征地迁拆任务的村),四是其它盈利收入(如村办企业等)。目前,全区148个行政村中,145个村有村级活动阵地,148个村都实行了村务公开和“村账镇记镇管”政策;据统计,148个村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有40个、5万元以上的有12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队伍结构失衡。目前,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中成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问题较为突出,村干部中46岁至60岁的占5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1%,农村党员中61岁以上的占4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在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村在换届选举时,推不出合适的后备干部,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选拔、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思路不宽。多数村党组织把选择后备人才的范围限于留守村里的农民群体,面窄、人少、选择余地小;甚至个别村支部想延续家族实力,夯实家族地位,不愿发展其他党员或只发展自己家族的成员入党。二是村干部待遇偏低,难以吸引年轻党员加入村干部队伍。目前,我区村支书、村主任、村委员每月分别补助640元、580元、510元,绝大多数村干部没有享受养老、医疗等生活保障,有文化和技术的外出务工者收入要比村干部高出好几倍。三是离任村干部缺乏保障。前些年离任的部分村干部因年纪大、体质弱,生活陷入困境,近几年虽然全区出台了保障离职村干部的系列政策,但仍不足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离职村干部感觉老无所靠,在广大群众中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村支“两委”职能交叉,协调不足。一是村支“两委”缺乏沟通,权责不清。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不按要求履行职责,村支书和村委主任各自为政,重大事情缺乏沟通,村支部决定的事村委会不执行,村委会要做的事村支部不知道,致使有些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二是遇到突出矛盾事件,村支“两委”双放双让。党支部无原则退缩“不愿管”,村委会怕越权“不肯管”,双方工作相互推诿扯皮,造成村中无人管事。据调查,有60%左右的村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职责不清、关系协调难、工作开展不畅等问题。三是财务管理混乱。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村大多存在财务管理混乱,一些村干部任意所为,缺乏对村级财务制度的检查审计。有的账目不清,单据、凭证不全,杂乱无序,多年单据混在一起;有的村每个干部手里一本账,个人领到的钱个人开支,支出票据自行保管;有的连续几年不记账,账外设账,有的经常用白条冲账,甚至自己经手自己审批。收入、支出、报账等全凭“一支笔”或“一张嘴”,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财务审计。

(三)整体素质偏低。一是观念落后。一些村干部和党员思想不解放,观念难更新,在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思路不清、办法不多、能力不强,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方式上,认为村干部就是开证明和盖章之类简单的事情,缺乏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认识和思考,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差,在偏远和交通不便利的村组较为突出。二是作风不纯。一些村干部没有牢固树立为民服务、为民解忧的思想,当村官不为群众谋利益,有的甚至与民争利。近几年,出现了有些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扣留村民粮食补贴资金,骗取退耕还林资金,套取救灾救济资金,贪污项目资金等,严重损坏了村干部的形象。三是政策水平低下。有的干部不善于学习掌握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一知半解,政策宣传、解释不到位,造成一些维稳上访事件;有的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以言代法,家长制作风严重;有的村干部不尊重群众意愿,不关心群众疾苦,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善于解决村民实际困难。四是“双带”本领不强。部分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迟纯,不能带头致富。农村党员大多思想保守,安于现状,不求上进,不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不能带领他人致富,无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发挥有限。虽然近几年发展了较多的专业合作社,但大部分只是注册挂牌,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主要原因表现为“三缺”:一缺思路。有的村干部思想保守,目光短浅,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对发展集体经济不热心。二缺资金。村级集体经济没有基础,上级财政无力支持,银行贷款又没有抵押。三缺管理。村干部中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不多,针对农民的培训比较少,没有专业人才进行管理,造成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不善,效益较低,甚至亏损。

三、加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建议

(一)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村民委员会是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组织。针对有的村出现的“两委”关系不协调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加强主导作用,依法依规地明确“两委”的职责,理顺“两委”班子的关系,完善“两委”管理的有关制度,监督“两委”的管理行为。积极推行村党支部与村委会成员每年向党员和村民述职,接受党员、村民评议监督的制度;积极推行村支部和村委会干部交叉任职,使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目标同向、责任同担、工作同抓,形成合力。

(二)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针对结构不合理问题,要更新观念、制定规划、广纳贤才、健全机制,积极培养、发展文化程度较高,热爱农村工作的青年党员,并注意做好“以老带新”工作。村党组织既要在留村的农民中培养党员,又应注意在外出务工人员中物色发展对象。尤其要注重选拔任用能“串农家门,知农家情,解农家忧,凝农家心,办农家事,致农家富”的年轻干部。同时,要建立农村干部的激励和惩处机制,保证基层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要完善农村干部的生活保障制度,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三)加强干部综合培训。一是分类培训。组织、宣传、党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编制统一的培训计划,抓好培训计划的落实。二是丰富培训内容。紧紧围绕“提高农村党员素质”这一目标要求,着力在理论学习、提高认识,特别是在提高农村实用技能上下功夫。三是创新培训模式。要敢于打破传统,根据形势的需求,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特别是要找准既能激发农村干部参与培训热情,又能使之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最佳结合点。

(四)规范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健全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狠抓落实。加强村民民主监督小组的法制教育并赋予其充分的知情权,充分发挥村民民主监督小组作用。加强对村务公开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对不按规定公开村务的村委会要给予批评、处罚。

(五)优化民主法制环境。村民自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工作,健全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为农村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提供法治保障。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我们认为农村法制教育的重点是村干部,村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传播者、执行者,村干部懂法、守法,才能带领村民依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