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3年第3期>>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1 12:03:57       作者:陈楷       来源:区委组织部

2007年以来,我区累计向社会公开选聘了127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目前仍在岗大学生村干部76名。其中,200818名,200921名,201014名,20116名,201217名。从性别构成来看,男大学生村干部39名,女大学生村干部37名;从学历来看,本科41名,专科35名;从政治面貌看,共产党员41名,共青团员35名。

这些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在全区新农村建设中做出了不少贡献。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作用与成效

一是发挥学历高的优势,当优化农村队伍的“生力军”。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成为了人才的“洼地”,大部分人才从农村流向城市。农村中,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等问题十分突出。全区485名村干部中,35岁以下仅占6%35-45岁占24%46岁及以上占70%。初中及以下文化198人,占41%;高中或中专文化196人,占40%;大专及以上文化91人,仅占19%。由此可见,农村基层组织中成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问题较为突出。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搭建了农村人才“高地”,促进了城乡人才的正常双向流动。大学生到村任职,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一些村干部具有一定的农村基层工作能力与经验,但是水平相对较低,对政策的把握程度与熟知情况不高,在基层自治管理、经济发展致富等方面发挥作用不大。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一方面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另一方面,大学生到农村工作,会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农村、支持农村、发展农村,给农村的建设谋思路、办事情,促进农村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

二是发挥头脑活的优势,当发展农村经济的“参谋长”。大学生村干部在高校期间学习了系统的文化理论,接受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迎接新挑战。他们不仅思想觉悟高、科学理论好,而且密切联系农村实际,既有远大理想,又能脚踏实地。他们充分发挥自己接受新事物快、懂电脑等特长,上网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和外地先进的发展模式,积极协助所在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客观辩证地看待发展过程中的成绩与问题,做到合理规划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前景。不少大学生村干部,发现和培育当地的优势或特色产业,使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大学生村干部共向村两委提出合理化建议百余条,举办农业科技知识、种养殖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班46期,分发资料1.6万多份,引导群众开展朴优泥鳅、肉兔、肉牛、油核桃等。如:大山铺镇江姐村创办全区首个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园,流转土地300余亩,引进项目3个,总投资达40余万元。大学生村干部还积极协助“村两委”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发动群众硬化道路89公里,维修水渠水坝118公里,实施人畜饮水工程8个,完成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135亩、房屋粉刷2.5万平方米,为民办实事238件。

三是发挥干劲足的优势,当化解群众矛盾的“调解员”。农村矛盾成因复杂,调处难度较大。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的矛盾事件,田地山林边界纠葛、邻里关系、家庭问题,甚至有鸡毛蒜皮的小问题,处理不好就变成了大事,甚至造成悲剧。乡、村干部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同志,具有解决群众矛盾纠纷的丰富经验。为练好“内功”,大学生村干部主动向老同志学习经验,向书本学习政策,向实践学习技巧,边学边干,积极参与群众矛盾排查和调处,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矛盾发生后,大学生村干部主动介入,了解情况,协调各方,采取恰当的措施给予解决。到目前为止,他们共开展普法宣传和培训32场次,为群众解答疑难问题120个,调处矛盾纠纷113起,有效息访8起,为农民工和妇女儿童维权35起,挽回经济损失10多万元。

四是发挥兴趣广的优势,当活跃农村文化的“带头人”。大学生村干部是传播先进文化的使者,他们到村,能将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教育渗透于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致力于新农村文化建设,这大大改善了乡村民风民俗,增强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民主法治意识,提高了所在地竞争软实力。他们还充分发挥文化素养高的优势,针对群众集中学习少、娱乐活动少的实际,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农村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他们通过编演文娱节目、创作快板说书、开展文体活动等方式,积极宣传党的十八大、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和党委政府的惠农利农支农政策,以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继承法》、《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他们共参与编演健康向上的文娱节目60多个,积极创办图书室、阅报亭、亲情视频热线12条,吸引群众看报读书,学用科技,在传统节日与亲人视频团聚,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开展工作的经验不够足。在岗的76名大学生村干部,出生农村的只有27名,加上长期在学校读书,普遍对农村工作缺乏了解。由于年纪轻、阅历浅,没有经历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社会知识、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都相对缺乏,个别大学生村干部干工作局限于“跑龙套”,单独遇到复杂问题往往茫然无措、束手无策,缺乏独当一面解决矛盾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二是发挥作用的环境不够优。有的村干部害怕“徒弟”长本事,抢班夺权,不愿意倾心相帮,倾囊相授;有的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干部既然是助理,就要又“助”又“理”,将一些烦事、杂事、难事统统推给大学生村干部,自己发号施令,当“甩手掌柜”;有一些群众思想观念守旧,对大学生村干部缺乏理解和支持,在工作中设阻力出难题,使大学生村干部放不开手脚,发挥不了优势。

三是管理服务的机制不够细。身份角色有待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干部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村干部,也不是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找准自己的坐标,履行职责时存有“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细化,任期满后的出路有待进一步拓宽。目前,大学生村干部任职期满后,要么继续留任,要么考研究生,要么是报考机关事业单位等,对那些选择自主创业或外出务工的,仍然缺乏相对具体的政策支持。

四是扎根农村的意识不够强。到农村任职,大学生村干部普遍存有心理落差。调查中,有些大学生村干部表示,到农村任职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做出的无奈选择,只是把当前职位作为日后报考公务员或者谋求更好发展的“过渡期”,缺乏长期在农村锻炼成长的打算。

三、思考与建议

一是进一步健全选拔机制,使大学生村干部“选得准”。要严把大学生村干部入口关,逐步健全完善公开选聘、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选聘前,要对农村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搞清楚农村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针对农村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聘大学生充实村干部队伍,尽可能做到专业对口,按需选人。在选聘过程中,除进行文化考试外,还要对他们的德、智、体、劳等情况进行综合考察,把那些政治上可靠、思想上为民、作风上务实,立志在农村建功立业的优秀大学生选聘下来,坚决杜绝那些投机钻营、本领不强、心猿意马的“镀金者”掺杂进来。

二是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使大学生村干部“稳得住”。要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根据大学生村干部任职村的实际情况,确定他们的岗位目标,让其对年度和任期工作目标作出公开承诺。乡镇党委加强管理,组织人社部门严格考核。坚持大学生村干部向任职村和乡镇党委“双向”述职,认真开展民主评议。要建立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适当增加大学生村干部的薪酬待遇,制定合理的待遇增长政策。继续开展优秀大学生村干部评选活动,对优秀大学生村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对业绩、能力和口碑差的大学生村干部进行诫勉谈话,重点帮教,直至辞退。要建立交流沟通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干部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设身处地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是进一步健全培训机制,使大学生村干部“长得快”。除进行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外,任期中要广泛开展“一对一”帮带活动,安排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乡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干部结成帮带对子,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大学生村干部进行政治思想、生产技术、调解艺术等方面的传帮带。定期组织他们到实践培训基地、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到省、市集中培训,开阔视野。要广泛开展大学生村干部联户活动,组织大学生村干部联系几户致富能手、科技能人、特困户等,为他们搭建工作舞台。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使大学生村干部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土专家”、熟悉农村政策的“活字典”、开展基层工作的“老把式”,把他们真正培养成各行各业的“抢手货”。

四是进一步健全流动机制,使大学生村干部“流得动”。提倡大学生村干部在任期内扎根农村,安心工作,但并不应该要求每名大学生村干部必须在一个村工作,不能有丝毫的变动,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大学生是一个人数庞大的群体,应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在保持大学生村干部群体总体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小范围的纵向和横向的人员流动和调整。可以把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干部调到更能发挥他们作用或更需要他们的地方去,把不适合或不能胜任农村工作单位的大学生“村官”调到适合他们的地方去,尽量保证每个人都可以并且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才能。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招考方面,对优秀大学生村干部给予更多优惠政策。拿出一定的乡镇领导干部职位向服务时间较长,业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干部公开选拔。对期满后自寻门路的大学生村干部,要加强引导和推荐。

选聘大学生担任村干部是一个新生事物,开展好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不仅是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剂良方,更是引导大学生投身农村,实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培养来自基层后备干部,加快农村发展的长远之策。党委政府应切实关心大学生村干部的成长、成才,积极构建大学生村干部工作长效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使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得以健康发展。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