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3年第7期>>燊海星空
“三牛‘看庙坝
发布时间:2013-12-11 14:33:18       作者:代家明       来源:庙坝镇

牛,大家再也熟悉不过了,就连城市人也对它并不陌生。“憨厚、执着、勤劳、朴实”是牛的品格,正是庙坝人最完美、最真实的写照与代名词,这可能就是庙坝人与牛结下不解之缘的原因吧。庙坝人不仅牛,庙坝的“三牛”更彰显了庙坝牛气冲天。

庙坝有哪“三牛”?一是“耕牛”。传统喂的牛,由于生性好水,爱游泳,冬天也要到寒冷的水中冬泳,故称“水牛”,传统用于耕地。二是“肉牛”。近年庙坝人积极探索农业产业调整之路,发展了肉用牛,这是为改变膳食结构专门圈养的,是人们进入小康社会的必然需求和产业象征。三是“铁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庙坝人不喂水牛了,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耕作的“铁牛”,是庙坝人告别传统农耕进入现代农业的显著特征,也是庙坝推行农业机械化的真实写照。这些充分说明了庙坝始终在围绕“牛”这个主题,谱出了种植、养殖两大产业的“牛劲”乐章。

早在传统的农耕时期,庙坝人就有喂牛的习惯,在当时主要是喂养一些水牛,是用于耕田、耙地,替代农民用牵拉的超强劳动。牛可完全按照主人意愿不分白天黑夜的劳动,从不计报酬,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辛苦一天后,希望主人用手拍一拍头,梳一下被汗水湿透的毛发,给一小背筐不分老、嫩,不分好、坏的杂草吃就行了,它疲倦了稍躺下休息一会,天是它的被子,地是它的床铺,星是它的陪伴。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在休息时又将胃中的杂草返回嘴中咀嚼。这是为什么呢?据老农说:“牛太勤快了,在农忙时它要忙于农活,没有那么多时间咀嚼,只有狼吞虎咽填肚子罢了,然后在夜深人静时才慢慢咀嚼,以便消化”。牛在工作上是那么的勤奋,在生活上是那么的低调,从不计个人得失,这是多么崇高、多么高尚的品格啊。所以,在当时,甚至在上个世纪计划经济时期,耕牛和人的“政治待遇”很接近,任何人是不能任意宰杀的,历朝历代官方都名文规定:未经地方政府批准宰杀耕牛者,轻则判刑,重者偿命。

进入21世纪,庙坝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追求小康社会的步子更加豪壮,传统的农耕制度逐渐被现代农业取替,因此而言,庙坝人渐渐的不喂耕牛了,随之探讨的改善生活的“肉牛”,通过反复试养,硬是把本是属于牧区的养殖专利在庙坝这块农区扎下了根,年出栏肉牛近3万头,还建成了两大品位较高的循环经济园区。通过机械分离牛粪,实现了土内种草、牧草养牛、牛粪尿进池、经过沼气池处理后的废物作牧草肥料、作养鱼和蚯蚓的饲料,进而实现了循环利用、生态发展。成了享誉全国的“川南肉牛之乡”。这不仅在数量上堪称川南农区“老大”,在品质上与相关科研机构协作,施行“四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培育出优质、环保的畜产品,很多名牌企业纷纷前来合作,并签订了若干合作协议,如“航空食品”、“六星级专用”、“外宾接待专供”等就是其中的合作品牌。

在积极探索肉牛养殖的同时,庙坝并没有放弃农业耕作制度的改革,现代农业更是该镇的一大亮点,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潮流,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情况下,又要确保耕地不撂荒,结构不断链,增收不减速,社会更稳定,全镇积极推行土地流转,使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走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道路,大力引进“铁牛”,用“铁牛”取代了耕牛,实现农业机械化,妥善解决了劳动力大量转移与耕地撂荒的矛盾。每当播种栽插、整地治虫、收割储藏时,满山遍野、村庄院落都能听到轰隆隆的“铁牛”声。由于该镇在喂养“铁牛”方面理念新、“铁牛”多、用途广、效果好得到各级肯定,市政府还专门在庙坝镇召开了“全市机插秧现场会”,落户庙坝的“劲牛农机专业合作社”还获得了“省级示范合作社”称号。

从庙坝人“爱牛—象牛—喂牛”就不难看出庙坝人牛一般的倔强,牛一般的“牛”;从庙坝“农耕役牛—膳食肉牛—现代铁牛”更不难看出庙坝人牛一般的奋进,牛一般的追逐,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庙坝一定会“牛”起来。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