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4年第4期>>
为了“最后一公里”的畅通
发布时间:2014-05-29 16:29:58       作者:裴建成       来源:编辑部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区深入推进,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展开。根据第二批活动的特点,中央提出了“开门搞活动”的要求,明确提出了“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艰巨任务。

“最后一公里”是完成长途跋涉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即最后的一段路程。马拉松赛运动员在路上可以得到喝彩,最终胜负却在最后一公里才能见到分晓。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有没有春风化雨,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是不是唇齿相依?关键还看这最后一公里。可是,最后一公里往往崎岖不平、坑坑洼洼,最后一公里时时峰回路转、错综复杂;最后一公里畅通全程皆通,最后一公里阻塞全路皆堵。正因为如此,保证和保持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畅通,必将成为检验第二批群教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如何才能“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区上下在区委的领导和省、市督导组的鞭策下,遵循着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正在不断地学习与思考,不断地践行和探讨。

“最后一公里”的畅通当然需要有形的贯通。中央《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稳定的基层组织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制度,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充分调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基层是真正的“火线”,必须时刻保证充沛的粮草弹药和精兵强将才不至于成为头重脚轻的“倒金字塔”。党中央历来鼓励“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就在基层培养人才的同时,也不断夯实了共产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根基。保证人、财、物向“最后一公里”倾斜,正是为了保证“最后一公里”具有宽敞、平整的物质基础;中央提出“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正是“走基层,送温暖”活动的常态化和制度化要求。假若各个方面都能对区(县)、镇()、村(社)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本身就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也不失为第二轮“群教活动”的重要收获。谁都知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充分调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固本强基,从物质条件上“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从而才能保证和保持最后一公里的畅通无阻。可惜,在上尊下卑的等级观念下,能够“读懂”这一点的不多。

“最后一公里”的畅通尤其需要无形的沟通。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思想、生活、感情诸方面的交流、沟通、融合往往是最后一公里路段最基本的“畅通”表现。这种畅通既不是君临天下的“施舍感动”,更不是颐指气使的“我打你通”,而是儿女与父母的“心心相通”。无疑,焦裕禄、孔繁森正是畅通“最后一公里”的光辉榜样。我们与之差距究竟在哪里?就在于我们淡薄了弥足珍贵的群众感情,丢掉了代代相传的优良作风,缺失了攻坚克难的工作能力。

感情最珍贵。感情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无形磁场,做群众工作的途径千条万条,增强群众感情是最根本的一条,感情淡了好事也办不好,心贴近了喝白水都觉甜,感情才是总开关。只有打开了基层干部的总开关,涓涓清流才会流进群众的心田。作风最关键。所以,我们正在深入查找,决心搬走横亘在“最后一公里”路段上那些“四风”和好人主义的绊脚石。顽石不除,道路何以畅通?能力最重要。习近平视察河南兰考的一段讲话值得深思:“围绕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制定方案、采取措施”,防止“只注重解决作风问题而忽视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倾向。”他曾针对群众工作“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问题,尖锐指出“我看这种状态,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其实,“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十八大报告早就写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惟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感,以“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心,在置身于各类群众“摸爬滚打”的日常磨练中,在“群教”活动强烈氛围的熏陶下着力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才能最终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我们的队伍已经出发,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忘记了为什么出发。须牢记:那是为了“最后一公里”的畅通!

网友评论

已有 1 条评论,查看更多
  • 匿名:

    2014-11-20 11:53:57
  • 匿名:

    2014-11-20 10:50:15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