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4年第5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找准定位 把握方向 汲取力量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4-06-26 15:18:07       作者:张永红       来源:区政府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弄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是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做好新形势下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为了谁”,就是要以人民为上,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

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关系到党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是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为了谁,一切为了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领导干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真正明白了“为了谁”,才能把握好执政方向、确立好执政理念,才能不脱离群众、不迷失方向,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为了谁”需要我们要用行动践行为民宗旨,鲜明回应群众期待。在走访调研活动中,我真切地感受到群众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愿望是那么的迫切,他们想到的都是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反映的诉求很立足当前、符合实际,“建垃圾库不现实,可以建个垃圾池来解决垃圾乱丢的问题”、“洞口井临时菜市场短时间内难以另选址重建,但日常环境卫生还是要及时清扫”、“棚户区改造投入大、短时间难实现,还是要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等等,这些具有操作性的“小事”,确实应该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走访调研中,还真切地感受群众群众生活的不易和对生活不屈服的态度,在大安街扇子坝社区,尽管他们居住的面积狭小、房屋破旧、生活极其不便,但群众那句“再穷再破,我们还是会保持环境整洁”的生活态度,透露着群众的乐观豁达和不自暴自弃,着实让我动容;在团结镇,大多数孤寡老人仍居住在低矮潮湿的房屋中,穿的破乱、吃的简单,收入来源少,生活困难,还带病从事劳动;有灾祸大病或其它困难的家庭虽然得到了一定救助,但仍然过得十分窘迫,因病返贫、因残致贫等现象依然严重。每次深入群众家中、深入基层,群众提的建议很多,抱的希望也很大,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说一百句大话,不如办成一件小事;说一万句空话,不如办成一件实事。群众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更多的是一些“柴米油盐”式的“小事”。但恰恰是这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点滴小事,却是体现执政为民、影响人心向背、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为此,我们要坚持立足实际、立足当前、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找准并抓好当前应该解决且能解决的事情,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行动,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时时处处、切切实实、不遗余力地抓好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一点一滴为群众办实事,持之以恒地让人民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依靠谁”,就是要拜人民为师,谦虚主动向群众借智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依靠谁,一切依靠群众。依靠群众不仅是一种政治智慧,更是一种工作方法。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谋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最具首创精神的,也是人民群众。只有依靠群众,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借智,才能避免关起门来决策,闭着眼睛空谈,拍着胸脯表态,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

基层一线是个大熔炉,是群众开辟的最火热、最丰富、最生动的课堂,蕴藏着大量“金点子”。在走访调研中,我体会到群众最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在民生民情、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体会,提出了很多切中要害、促人思考的意见建议。“不用立电杆,在外墙上设几盏路灯即节约成本又能解决照明”、“办理养老保险程序复杂、环节多,可以优化不必要的环节”、“雨季即将来临,要加紧排除危树危坎”、“棚户区道路狭窄,消防车进不来,可以多安装几个消防栓”等建议,很具参考价值、很受启迪。又比如,和平新村花园安置房是否简装的决策,得益于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实现了减少浪费、尊重民意、方便群众的圆满效果。反思我们以前在征地拆迁、信访稳定、项目推进等工作上的方式方法,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在办公室“抠政策”,创造性工作不多,向群众“借智”意识淡薄,难免时常陷入“真心替群众作主,但群众不一定买账”的尴尬。

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关键是在思想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当前,我们正处于“调整转型艰难期、爬坡上坎关键期、加快发展机遇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我们不熟悉的东西还有很多,许多矛盾和问题还必须团结广大群众一起群策群力才能解决。特别是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上,要充分发挥自治组织和广大群众,引导群众在内部解决实际问题和矛盾,让群众成为党和政府开展群众工作的新生力量和有力助手。

——“我是谁”,就是要永葆“血肉情”,设身处地替群众着想

弄清“我是谁”至关重要,只有真正把握好我是谁,才能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我是谁,我是一名党员、国家干部,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是人民群众的一员,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的属性永远不能变。只有弄清自己的位置,摆正同群众的关系,把群众当成亲人、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放在心上,才不会说出“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的妄语。

解决好“我是谁”,关键在于始终站稳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把群众冷暖放心间。在走访调研中,群众对身边的公平正义、干部作风等形象有怨气,对衙门作风、奢侈浪费等现象有怒气,对表达诉求被变相堵塞等有不满,这些问题确实应高度警觉。在同基层干部交谈中,有的干部抱怨“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与群众之间始终有道“墙”,许多好的政策措施不但得不到支持,还被误认为是别有所图的“瞎折腾”,群众要么“敬而远之”、“油盐不进”,要么“狮子大开口”、甚至对着干;也有些干部做群众工作得心应手,对群众的情况知根知底,对群众的困难如数家珍,为群众办事任劳任怨,在群众中威望很高,认下了不少“兄弟姐妹、表叔表婶”,只要他们出马,再难再烦的事常常是同群众在嬉笑怒骂中“灰飞烟灭”,二者之间反差很大。难道真的群众要求“过分了”,还是我们忘记了“我是谁”。其中缘由,作为人民公仆的我们不得不深入反思。

做好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要弄明白“我是谁”。其实,拆掉“心墙”赢得支持并不难,关键在于我们不要忘记“我是谁”。干部和群众,本来就是同根同源的“同路人”。人民群众淳朴憨厚,最可敬,群众想发展、盼改善的愿望不比我们干部差,他们也最通情达理。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你办好一件事,他记你一辈子;你把他放在心上,他把你捧到天上。只要摆正自己位置,对群众倾注感情,只有时刻牢记宗旨和使命,充分而正确地利用所在岗位的职责权限,殚精竭虑服务群众,多从养老保险、医疗救助、就业创收等富有感情的工作着手,把工作细致到位,及时回应群众期盼,解决群众困难,自然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支持和爱戴。

 

(作者: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