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4年第5期>>调查与研究
走群众路线 兴水利事业
——关于加快我区水利事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发布时间:2014-06-26 15:12:48       作者:陈平       来源:区水务局

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民生基础,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区委十届三次全会将2014年确定为项目年,为此,如何做到为民务实、如何建设好一批又一批水利项目,真正解决好制约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水利问题,切实抓好民生水利实事,对践行群众路线显得尤为必要。

作为大安水利人,必须客观总结水利基础设施基本现状,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不断适应水利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探索加快水利发展的对策,以“加快水利发展,奋力追赶跨越”统揽全年水利各项工作,围绕市、区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以建设现代水利为重点,建设好一批民生水利项目,力争新开工一批对人民有益处的水利项目,全力做好水务系统各项工作,才能为大安追赶跨越奋力崛起提供坚实的水务支撑。

一、水利事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区共有大小水库44座,总库容2809.58m3,有效库容1704.29m3,灌溉面积9.55万亩,其中: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38座。区内河道均属长江水系沱江流域,大小河流44条,境内总长为257.22千米。有威远河流经凤凰乡、新民镇20.6千米,有长滩河流经三多寨镇、何市镇19.05千米,有沱江流经庙坝镇、牛佛镇、回龙镇33.45千米,有母亲河釜溪河流经凤凰乡、和平乡19.7千米。现有山平塘2511口,总蓄水708万立方米。建成小型石河堰204道,蓄水能力为20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6700亩。

受自然、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较为滞后,农业水利化程度偏低,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供需矛盾较为突出。总体来看,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水利工程建设等级低、效益差。我区现有水利工程中,较大部分修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受当时经济、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工程设计、建设等级普遍偏低,设施配套不全,工程建设质量不高,部分引水、排涝渠道为土渠、石渠,渗漏较严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供水保障率低,灌溉、排涝水平远远达不到“旱涝保收”的要求。全区仍有不少耕地“靠天吃饭”,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我们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种的是“责任田”,用的却是“大锅水”,对水利工程只注重享用权利,而忽略了履行养护义务,或者只是简单的“打扫门前雪”。长期以来,重建设、轻管理,建、管严重脱节,导致水利工程常年失修,普遍老化,工程效益低下。

(三)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尽管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每年都向上级争取到一定的水利项目资金,但也仅能保证重点工程的建设与养护需求,能安排在小型水利工程上的资金十分有限。同时,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资、投劳,原则上按照“一事一议”的村民自治形式解决。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经济困难,再加上用“大锅水”体制的原因,“一事一议”制度存在形同虚设的一面,根本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特别是在一些跨村、组的水利工程,有事不议或议而不决的现象较为严重,群众投工、投劳的积极性不高。这一方面造成了新建水利工程项目投入不足,工程建设规模受到限制,工程建设进度相对缓慢;另一方面造成了已建工程的管理和维护投入不足,工程效益得不到较好发挥。

二、水利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较快发展,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正逐步转化为国民经济的命脉。正如2011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事关农业农村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防洪、供水、粮食安全乃至经济生态和国家安全。要按照“农业灌溉、饮水安全、防洪排涝、水土保持”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全面扎实推进大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大安追赶跨越奋力崛起夯实水利支撑。

三、加快水利事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综合分析我区水利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形势任务,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导,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将其纳入各乡镇、部门和村“两委”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抓落实,认真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层层抓好落实。

(二)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我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而繁重,投入需求巨大,建议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积极做好水利建设项目的规划、可研、初设等项目前期工作,区政府要注重项目前期工作的投入,以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争取国家水利基础建设资金的投入。二是在争取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地方人民政府应从预算内增加水利建设专项投入,适当提高资金比例,设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补助基金,建立和完善以“以奖代补”为主的政府激励机制,要对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乡镇、村、组和农户予以奖励和补助,发挥好政府扶持资金的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积极引导和发动群众,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加大水利建设和管理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大安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框架体系。

(三)强化工程管理,发挥工程效益。各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思想,改变“重建设、轻管护”的理念,更加注重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适时做好工程维修和养护工作,尽可能发挥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更好地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同时,要加大对有关水利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并珍惜和爱护好各类水利工程,切实做到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与管理协调发展,让有限的水资源真正兴利于民,防治水害。

(四)深化体制改革,转换运营机制。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条件,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开放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运营走上责权明确、管理规范、良性运营、滚动发展的轨道。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起以乡村、集体和联户合作组织为基础,大力发展“用水户协会”,创新管理体制,发挥群众自建、自管、自营、自用的优势作用。大力推行水利工程有偿供水,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有效养护及其效益的充分发挥,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的多种经济成分、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作者:区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