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4年第5期>>群言堂
对当前教育热点问题的理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4-06-26 15:04:55       作者:李大中       来源:区委老干局 江姐中学

针对今年市上“两会”期间对自贡教育的热议,曹念先生在49日《自贡日报》上发表了《理性营造教育改革新氛围》一文。此话题引起我许多感受,作为一位老教育工作者,也想就当前的教育热点,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和体验,为地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发表一己拙见。

曹念先生从外环境的角度,希望社会理性对待我市教育,“施以温情和关怀”,创造“耐心而有序的大教育氛围”,使“受教育者成长在最好教育春天里”。曹先生的愿望是良好的,发展教育的确也需要“社会氛围”,但是,如果忽视对教育自身(内在)存在的问题的深刻反思和改革,在现行高考选拔制度下,在各地激烈的高考竞争中,“社会”会理解么?会响应么?我们的教育现状究竟怎样?有些什么问题?改善教育的有哪些紧迫的工作要做?这些问题不探讨,不解决好,谁会为我们营造“温情”的氛围和创造“教育的春天”?

自贡教育怎么了?平心而论,自贡教育人也很努力,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也在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给边远的农村学校带来的巨大变化令人欣喜。但自贡基础教育特色不突出,亮点不多,尤其是高考,尖子、重点与省内一些地方比,有明显差距。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并不排斥高考,应试,也是一种素质,而素质教育真正到位,高考不可能糟糕。社会对高考的高度关注,有其合理性,因为当今青年人的深造、出路、前途甚至命运,与此息息相关。当然,也不可否认,当前追求高考出现了异化的倾向,省内的一些所谓发达学校,丢弃了教育的秉性和良知,把学生、考分绑架为追名逐利的工具,开动一切宣传机器,施展一切钻营手段,深入到各地寻优拔尖,以做大做强自己的“升学率”,从而去实现他们的“资本”的原始积累。而有关管理部门,无所作为,听之任之,使一场弱肉强食的优质生源争夺战愈演愈烈。于是,一个特殊的现象持续出现——中学教育移民!本市一些学生及家长失去了对本土的优质学校的信心,背井离乡,到成都、绵阳,甚至泸县、内江求学。教育上的“马太效应”使我们的教育管理者背负沉重的社会压力。

我们研究自己的困境,不能只从外部因素去分析,外部因素并不能成为回避自我反思的理由。

我们的本土教育,在竞争中暴露出自己的一些不足。

首先是观念及战略谋划问题。

教育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优先发展的部分,也应当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地方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解放思想,把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并倾力支持。话,说起来容易,而我们的认识是否真正到位,我们对外地的教育动态是否了解,破解本地教育难题的韬略是否形成,都可能是问题。在教育转型发展的初期,当我们的教育还在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时候,或者当我们全力去抓地方GDP而来不及去谋划地方教育战略的时候,别人已经把教育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抢占先机,在政策扶持、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突破地域、做大做强等全面进发了。我们失去了一些机会,当我们醒来的时候,差距已经拉开了,并且一步被动,步步被动。教育的兴衰是一个缓慢的周期,下去有一个过程,上来也要一个过程。老百姓对自贡教育的热议,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自贡教育的期待和鞭策。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修订自己的教育谋划,尊重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找准并突破制约自贡教育发展的瓶颈,谋实事,出实招,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保护,尊重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营造好教育环境,用一步步的实绩去改变现状,赢得民心。笔者多次在省内外一些教育热点区域参观考察,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经济落后地区,深有感触,人家的远见卓识,尊师重教,教育先行,不仅仅体现在标语口号和文件中,更体现在方方面面对发展教育的战略的高度统一和合力践行。

其次,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也值得反思。

一是优秀教师难以选进。进人,我们的选聘工作,有浓厚的公务员招考特点,重视过程忽略效果,重视文凭而忽视水平,程序也许是规范的,但由人事部门制定的选人的方案究竟有多少科学性和实效性,值得商榷。过去,编制部门下达指标后,笔者参与了由学校组成的招聘考核小组直接到高校双选,蹲下来一周,不仅有试讲和面试,还要到系上全面了解毕业生情况,甚至调阅毕业生在高校的学习档案,我们确是选到了真正优秀的教师。另外,调进优秀教师我们缺乏“挖”的精神,有关部门也没能提供引进教育人才的特殊政策,而外地“挖”我们优秀教师的“三不要一要”(不要调函、不要档案、不要工资关系,只要看定了的人)的政策却让我们目瞪口呆!

二是优秀的教师难以留住。教师待遇缺乏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分配制度缺乏激励和活力,具有浓厚的大锅饭特点,福利待遇差,教学质量奖励的力度不足。

三是教师的使用和管理,也偏死。说是全员聘任,但只限在本校现职范围内,学校编制“一个萝卜一个坑”,并没有富余的教师供选择,实际结果是,现有人员哪有不聘任的? 好的,不容易进来;差的,不能辞退。再说,即便启动辞退机制,谁能为麻烦与稳定担责?久而久之,教师队伍的战斗力与发达地区相比,自然拉下距离。在这里,我绝无贬损我市教师队伍之意,平心而论,不少教师在艰苦条件下,凭自己的职业良知在苦苦奋斗,为本地教育做出了令人感动的贡献。我是从研讨问题出发谈问题,如果我们的教师管理仅靠教师的自觉精神而缺乏一整套富有实效性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将不可持续。我市一些调出教师谈在外地教书的紧张度,是出乎我们意料的;看到我们这个城市休闲娱乐的浓厚氛围浸染到部分教师,两相对比,感触良多。蜚声国内基础教育界的河北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首先把改革的矛头指向教师”(这话很得罪人,但它有特定内涵),他说,衡水什么资源也没有,只有盐碱地,学校就是底层人改变命运的战场,他强力推行了一系列教师管理的办法和措施,所有人以校为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从早到晚,每天工作十二、三小时,从来就没有节假日、星期天……2013年,一个衡水中学,创造了考上清华、北大104人的奇迹!

再者,我们的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没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我们参观了不少,学习了不少。但学具体做法的多,学精神内核的少;学表面形式的多,学实质内容的少;依葫芦画瓢的多,结合实际创新的少;三分钟热情的多,埋头苦干研究的少;人云亦云的多,独立思考的少。总之,我们的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就是没形成符合本地实际、能卓有成效地推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教改体系。被国家教育主流媒体集中报道的各地教改典型,特别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学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苏洋思中学,从一所乡村联办初中变成中华名校,该校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教育理念,富于课改精神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其先进性被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称为 “可以与世界接轨”。山东安丘四中地处农村场镇,它“全面启动学生心理信息系统”,把沂蒙山区的农村娃的信心教育推向了极致,“薄田出高产”,被《中国教育报》连篇解读其“高考神话”。前面提到的河北衡水中学,上世纪90年代还是“薄弱中学”,李金池校长的《衡水中学是怎样成为全国名校的》,道出了他们建设“精神特区”、强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让校园燃烧激情的改革经验,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我市的近邻泸县,是一个农业县,它的“支持重点,保护一般,扶持薄弱,共谋发展”的县域教育改革,催生了由六所高中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具有很强辐射力的教育集团。别人的经验是不可能照搬的,但它给了我们一种启迪:事在人为,就怕不为!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潜心研究和反复试验,必须要有自己的求实精神和教育创新。在这里,教育特别呼唤睿智而果敢的教育家!

教育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它牵动千家万户的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当以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善于把握的智慧,正视矛盾,分析原因,系统规划,内外兼治,统筹协调,凝心聚力,才能实现自贡教育的新突破。

 

(作者:区委老干部局县级退休三支部书记、原自贡十中校长)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