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3年第7期>>生态大安
自然造就城市之美
发布时间:2013-12-11 14:57:42       作者:陈尧       来源:区委组织部

满怀崇敬之情、敬畏之心,无知无觉、无声无息中完成了7天全国市长研修学院的学习,至今回味,弥久醇香。

亲自追随12位顶级大师课堂上展开的心灵洗礼,亲身参与了3次愉悦而震撼的现场观摩,我感到全国市长研修学院随处彰显的思想光芒,激情生动的演绎,智慧理性的剖析,务实严谨的探讨,让我对城市规划获得前所未有的强烈思想共鸣,对城市建设获得前所未有的制度领悟和政策理解,享受到的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念之妙、结构之精、艺术之美,感受到的是城市意识的觉醒、城市知识的充实、城市见识的丰满,体会到的是一种付诸实践的强大冲动。

静神凝思,却留思绪万千,任凭直觉妙悟,姑且妄谈粗浅心得。

 

敬畏城市精神,尊重城市文化

 

精神是城市的本质,文化是城市的内涵。世界上没有也不应当有完全一样的城市存在,只有和谐、适宜的城市才具有持续不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正经历着标准化、大型化、集中化的城市设计趋同困境,更应当重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文制宜的城市个性研究,建造生动活泼的、和而不同的多元化城市,防止特色性丧失,防止持续性毁灭。正如,新城开发与建设必须彰显低碳、生态、可持续理念,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现代或后现代风格;即便是现代风貌城市也应留足“布白”,让人遐想;旧城改造绝不是简单推倒重来,必须保留历史记忆、传承历史文化,在保存和复原历史的基础上有机更新城市功能;传统街区的改造当以保存其外观风貌为主导,小规模循序渐进,同时必须保持原住民的存在,维系其社区功能构建,没有见证人就没有历史和文化。

 

追寻人本足迹,顺应人的活动

 

城市遵循人的生活,城市改变人的生活。“城”所展现的外部形态已经受到各层面各领域的高度关注,但却忽视了“市”对城市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市”,不仅指新型的市场与产业,也包含了城市外部形态下的城市内涵,是相对于城市硬件的城市软件,体现的是人的社会行为和城市的经济行为,是人在城市中丰富变幻的生活。“城”与“市”的高度融合,城市才是高效的、积极的、永续的。我们设计城市,不应当拘泥惯常的推倒重来、先实后虚,而应统筹考虑文化传承的基本脉络、精神文化的基本需求,优先考虑人的活动所需的公共空间,再及其他。正如城市通病——拥堵,绝大部分时候并非道路不宽、车位不足,本质是交通供求失衡,多半是因为我们对人的交通行为(人的出行半径、出行频率、出行时点)缺乏深度研究,“城”与“市”的空间分割必然导致特定时段的交通集中对流。因此应当提倡土地的混合使用而不是过度分区;提倡公交优先而不是私车主导;提倡紧凑城市而不是郊区城市;提倡不同交通系统的零距离换乘而不是各自成系、各行其是。

 

遵循基本规范,灵活适宜需求

 

山水园绿,是城市的后花园、生态器、呼吸机,是城市的形象代言。山体水体不可再生,必须虔诚维护,注重其安全性、规范性。然而现实中,我们往往打破了自然山水的本来面目,片面追求所谓的现代人造山水之美,实为破坏。为提升城市软实力,我们要把自然、生态最美之处充分展现展示出来,让渡于民、让位于众,让群众共赏共享,而不是个别权贵的私园专享;城市的绿芯、城市的水脉,应让普通群众零距离接触,亲山亲水是人拥抱自然、和谐身心的天性,切不可以防数百年大灾为名筑坝立墙,砖块阻隔的不是自然,而是人心;行道树、公共绿地、公园绿带的植被,当以适宜、适当、适时、适地为佳,不宜片面追求名贵,珍稀物种娇贵难养、劳资费力,本地物种多半就是最适宜的,最廉价的,也是最好的;城市道路建设没有必须直来直去、削峰填谷的规范,反观农村道路随坡就弯却别有韵味,因此在管网缆线等配套基础设施满足规范的条件下,城市道路亦可呈适度弯曲起伏状,沿袭自然,活泼流畅,一处一风景、一景一幅画恰是城市品质之高境界。

这次短暂学习,无疑成为我人生中难得的一次能力充电,一次理念重构,一次方法再造,让人深思,催人奋进。无数体会,当在工作中再咀嚼、再思考、再探索,一路前行……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