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3年第10期>>调查与研究
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
发布时间:2013-12-12 16:48:51       作者:刘华贵       来源:区教育局

十八大指出“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目标。这为学前教育大发展、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区抓住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契机,促进了学前教育的提速发展。2012年,全市学前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标志着我区学前教育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我区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依然存在,若忽视这个问题,将极大制约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一、现状分析

近期,通过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了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倾向原因的专题调研,发现全区12所小学附属幼儿园、32所民办幼儿园不同程度存在“小学化”倾向,其中,小学一年级教师反映95%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学前班、幼儿园或社会培训机构接受过拼音、识字、数学、英语等小学知识教育,75%的幼儿教师承认存在以集中授课方式对幼儿进行汉语拼音及汉字读写训练、数字书写运算训练、英语认读拼写训练,55%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的教材没什么可讲的,60%的幼儿教师能遵循《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进行教学。

学前教育“小学化”不仅是表面上简单的将小学课程下移,也不单是模仿小学教学形式,其表现是:强调学科知识学习,忽视能力、个性、兴趣、品德等教育;教学方法采用灌输,忽视过程重视结果;评价标准单一,用统一的标准评价幼儿的发展;集体生活中过分强调纪律常规。

二、产生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研分析,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办园宗旨不够端正。一些民办幼儿园和少数公办幼儿园出于生存、发展需要,不是真正把培育全面发展的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园的宗旨,而是为了多收幼儿,多赚钱。这些幼儿园片面迎合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超前需求,不顾幼儿的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并以此向社会炫耀,以提高本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是存在社会根源。孩子不输在起跑线观念根深蒂固,应试教育严重影响幼儿教育。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绝不仅仅是从高中开始,而是从初中阶段就展开了竞争,在这种竞争压力的驱使下,有的家长和老师从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发掘孩子的“潜力”。许多家长以孩子识字多少、计算能力高低作为衡量幼儿园教育标准,家长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和起跑线意识的无限强化,使高考竞争、中考竞争前移到小学和幼儿园,于是形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社会环境。问卷调查显示,71%的家长选择孩子到幼儿园应学习知识,44%的家长认为让孩子在幼儿园学小学的课程很有必要。座谈中,教师们普遍反映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是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根本原因,使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学知识,宁愿让孩子去“小学化”程度严重的民办幼儿园,所以,当前的考试制度和教育评价导向,导致应试教育愈加低龄化,分数成为社会、家长、学生惟一追求的目标。因此幼儿教育从一开始就被套上了枷锁,使得幼儿教育扭曲变形。

三是幼儿教师和园长素质不高。由于编制原因,造成幼儿教师配备严重不足,目前的幼儿教师大多属小学转岗,年龄偏大,不具备幼儿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幼师教育,无法开展游戏教学,只能以集中教育的方式,照本宣科地给幼儿灌输点小学的知识。近年来涌现出的大量民办幼儿园,办学条件不足,教师和园长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学识字、学计算就成为这些民办园的主要办园手段。

四是幼儿园教材脱离实际。目前,国家尚没有把幼儿教师参考用书纳入国家管理,缺乏国家审定制度的有效监督与指导,造成幼儿教材市场化,幼儿教师参考用书良莠不齐。纵观幼儿园教材,不管是书店发行的还是教育部门征订的,不管是统编的还是地方编写的,大都在量的方面偏大偏多,在质的方面偏深偏难,严重脱离幼儿身心实际和认知能力实际,这样的教材,实际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指挥棒。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一是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玩耍游戏的权利,扭曲甚至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超前灌输幼儿无法理解的知识相当于揠苗助长,让孩子经常处在机械的读、写、算状态中,会扼杀其想象力,死记硬背的训练方式限制孩子的发散思维,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发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日趋严重,让我们的孩子就像被催熟的果子,提前开花、结果,催熟孩子的发展后劲显然是不足的。

二是导致幼儿厌学。座谈中,多数小学教师反映,提前进行“小学化”教育的孩子到二年级以后就没有什么优势了,还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或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还养成了不认真听讲、不完成作业的散漫习惯和不好的学习方法,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发育不成熟而造成的握笔姿势不正确的习惯也很难纠正。

三是影响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了内容不同、要求不一、参差不齐的小学知识,当其升入小学一年级后,小学教师难以按照教学要求施教,不仅扰乱了小学的教学进度安排,还会挫伤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怎样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热点问题,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势在必行。

第一,更新幼儿教育观念。一是端正幼儿园办园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更新幼儿园园长、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切实实施符合幼儿发展的学前教育。二是转变家长的育儿理念。加强对家长科学育儿知识的培训,通过开家长会、亲子活动、做讲座、定期向家长开放、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沟通、互动,转变家长观念;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加强学龄前儿童家长科学育儿知识和理念的培训,让家长认同并配合幼儿园的科学保教方式,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局面。

第二,要做好“幼小”衔接。教科研部门加强对幼、小课程衔接的研究,不要把小学的课程下压到幼儿园,降低小学一年级课程的难度。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小学办学行为的管理和指导,要积极为新入学的儿童创造适应小学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严禁小学入学时进行各种形式的面试或笔试。幼儿园通过培训、讲座、学习等形式,使家长和幼儿教师真正了解幼小衔接的内涵和意义,即不是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而是幼儿园从大班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加一些幼小衔接的教学内容,包括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培养儿童注意力、学习习惯等,从生理、心理上为儿童适应小学做好准备。

第三,规范课程设置。严格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合理安排幼儿园课程,严禁幼儿园使用小学教材、开展小学化、学科化的教育内容,不得在园进行任何形式的测验和考试,坚决纠正重教育、轻保育,重知识、轻养成,重上课、轻游戏,重集中活动、轻分组和分散活动,重室内活动、轻户外活动“五重五轻”现象。

第四,加强队伍建设和专业培训。合格、充足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实施科学保教、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基本保障。只有单独核定幼儿教师编制,按照标准配齐、配强幼儿园教师,配足、配齐保教人员,才能保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全面实施,才能有效避免“小学化”倾向。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定期开展学前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交流,及时更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经验和做法;“请进来”,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和业务指导,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举办各种基本功比赛,提高幼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第五,加大规范办园行为督查力度。教育行政部门将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作为日常和年度督导检查与评估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各幼儿园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有关规定,招收符合入园年龄规定的各年龄段适龄儿童,严格控制班额,严禁以招大班为主行为,严禁举办收费性质的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等;严禁推荐和推销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严禁小学入学考试。将幼儿园是否存在“小学化”倾向作为晋级、创优、评先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坚决取缔不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资格。

第六,积极推行区角活动。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开展区角“三优活动”,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特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因地制宜,优化空间,充分利用走廊、墙壁、柱头等区域,设置小超市、小动物园等,让幼儿充当角色,快乐学习和活动;优化材料,充分利用废旧材料,组织开展小游戏、小制作等活动,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开发智力;优化指导,实施幼儿参与活动、评价活动指导,切实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效益。

 

(作者为大安区教育局副局长)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