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6年第8期>>调查与研究
“小网格”托起“大和谐”
——大安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布局、实践成效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6-09-05 11:37:12       作者:李勇       来源:区委政法委

网格化服务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数字化管理模式,通过互联网+,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的一套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通过这一系统整合政务资源,打通部门之间大数据平台互通交融,弥补社会治理能力短板,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综合服务的效率。我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经过两年运行,六大基础信息库、四级联动平台、一套闭合流程、一个服务平台的“6411”工作机制已全面形成,进入常态化管理,“小网格”推动“大治理”、服务“大社会”、托起“大和谐”,为平安大安、法治大安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布局管理

(一)整体与地区功能布局形成。在村社区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将管辖地域以300500户为一格,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将核心目标、工作重点与实施路径定位于精细化、机制创新与群众参与共建为一体,以专群结合为切入点,把网格化体系建设纳入全区大局谋划和推动,全面推行网格化体系建设。自20146月启动网格化体系建设以来,全区16个乡镇街、120个村社区、48个基层所(院)、33个职能部门、5个监管平台共222个电脑平台和197部手机终端全部实现网格化管理。全区建设各级综合社会服务管理平台1804个,实现服务地域100%覆盖。

(二)组织体系与监管机制健全。坚持党政主导、综治协调、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原则,组建领导小组及协调指挥中心;印制实施方案和职责、管理、运行、考核、保密等5大类28项标准化岗位手册;建立了“网格员—村社区管理站—乡镇街道管理中心—区监管中心”四级联动监管机制;建立以信息采集、源头发现、任务分派、问题处理、核查反馈的工作流程;将阶段性工作成效纳入依法治区工作、社会治理及纪委、组织等部门对领导干部绩效构建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接受行政监督、技术监督与社会监督;建立每日、每周、每月工作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和每季度、年终综合考评与研判分析的常态化机制,基本实现信息共享;构建起了权责明晰、各司其职的区、乡镇街、村社区、网格四级管理服务体系,惠民利民、社会治理得到提档升级。

(三)数据采集分析对接与信息融合进入常态化。按照超前谋划、分步推进、重点突出、注重实效的原则,把人、地、物、事、组织等社会治理的基本要素与原有城市管理网格相结合纳入网格化管理,共享信息资源,实现业务网格与基础网格的有效对接。建立健全了区、乡镇街两级信息交换平台,将信息终端界面、数据结构、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以及考评机制进行统一数据标准采集、汇统数据表格分析、总结融为一体。截止目前,全区基础网格数据采集入库超100万条,受益群众超40万人次,年采集分析和工作布置等制发数据表格达5000余张,基本实现网格化信息数据库与职能部门业务数据库之间的协同共享,常态化管理。

(四)强化资源整合与部门互联。全区33个党政职能部门38个平台以实名制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立由纪委、公安、民政、人社等多个职能部门参与的联合服务管理机制;全区有驻网格民警120名、检察官联络点500个、联络室21个、片区法官工作站418名律师进驻网格开展工作,有效提升我区平安建设的均等化水平;依托志愿者、服务团体组织引导社会群体参与网格内的服务管理,强化社会力量参与共建,与创新开展的“法律诊所”活动、“法治夜校”活动、社会平安联盟、群众性义务巡防“红袖标”队伍等社会组织形成有机整合、互联互通;村级自治组织民事委员会通过参与网格化管理和开展组团式服务,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和民建民享公开机制建设,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群众基础,社会治理“大联动”、服务群众“大合唱”格局形成。

二、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运行效果

(一)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和群众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使基层社会人口、治安、就业、环保等数据库体系以及电子地图等信息化数据管控手段得到拓充,基本实现定位与定人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辖区群众安全感得到提升。通过网格编码和问题上报、案卷建立、任务指派、调查落实、处理反馈、结案归档“六步闭环”式网格化运行,大胆创新实施“761”工程。两年来,全区网格内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事件4万余件,化解率达99%;特殊人群走访总量3.8万人次,入网社区矫正、刑释、重精病人等管控对象5000余人。涉及人、地、物、事、组织等管理领域的责任主体基本纳入网格化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了对源头事件的掌控与排查水平,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区网格化特殊人群走访管控和移动终端动态心理服务、疏导、危机干预工作一直保持在全省前茅,主要数据运行长期保持在全省207个县市区前10名内,名列全市区县前列。8大类74小类100余项信息2700余项指标的网格信息数据库格局形成。

(二)公共服务范围不断扩展,多元化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一是有效推动社区层面基本公共服务的全域覆盖。在单元网格中配置了社区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10大类60余项基本公共服务;建立社区服务站1184个,使居民群众不出村社区就可以办理的基本社会性一般事务,基本实现“村社区受理、网上办理、全程代理”,“人往村社区行、职在格中履、事在网中办”的工作格局。二是基层公益性多元化服务广泛开展。组织村社区村(居)民与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及群众性互动项目,基层公益服务的社会基础得以逐步成熟。全区有105支队伍以实名制身份入网参与服务。三是基层干部群众走村入户积极性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参与度得到夯实,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一般性事务办理就在身边。

(三)政府职能与行政管理力量持续下沉,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把矛盾纠纷调解、特殊人群帮教、群防群治、流动人员管理等一系列源头性社会问题持续下沉到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坚持纠纷解决最早、最小、最近、最快和解决纠纷方式最佳、最优、最稳、最让群众接受的“双四最”原则,“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治安联防、平安联创”的“五联”工作机制已形成,有力促进了我区和谐稳定与繁荣发展;首办负责、代理服务、组团联动、运行评估、督办考核等网格化服务管理制度基本健全;将网格化各项工作的推动情况与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等挂钩;在村社区成立以党支部(委)为网格工作站站长,班子领导全程介入领导、指挥、策划与实施过程推动,逐步实现基层党委政府与村社区委员会之间的关系由“领导与管理”向“指导与联合协作”转变,基层组织建设在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扎实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思考

(一)深化职能结构,定位业务重心。按照中办国办《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落实“一岗双责”,全面贯彻执行省委《关于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使网格化服务管理职能结构与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等总体部署紧密关联;要借助管理与服务在单元网格内的有机融合,构建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中心,以强化社会安全为重点,以化解社会矛盾为路径,以提供社会服务为依托的网格化服务管理职能结构,将业务重心定位在事件排查和联动处置等方面;要建立健全程序规范、职能明确并富有活力的网格化职能体系,确保综合信息平台与职能部门数据能相互对接融合GISGPS、民政救助、消防抢险、卫生急救、“雪亮”工程、“红袖标”工程等融为一体,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实现智慧城市管理中治理层面的信息化,切实服务群众、方便群众、惠及群众,真正实现“党政主导、综治协调、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大格局,以助推地方经济快速前进。

(二)强化信息支撑,优化平台效率。要规范信息化平台建设层次,以村社区信息化平台为根基,以乡镇街道信息化平台为枢纽,以市、区级职能部门的专业信息化平台为延伸,以区信息化监管平台为统领,形成五级信息化支撑融合共享体系,使网格内事件信息处置得以高效分流,杜绝只报问题不限结的红牌发生;要统一信息采集结构及内容,结合“一标三实”,整合区、乡镇街、村社区内的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信息与社会服务管理各类业务信息,执行“统一采集、分类管理、定期排查、随时更新”的工作机制,全面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类目全、可共享”模式;要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管理与联动水平,将网上办公、线上服务与线上监督考核等工作全面植入网格系统,进一步打破部门壁垒,整合纪检、公安、司法、民政、人社、住建、工商等部门专网和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建立网格事件联动处置的信息协作强制性体系,切实加强源头治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健全网格化队伍,确保落地见效。要健全网格工作人员的选拔聘用长效活力标准和机制,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探索在网格化队伍中培养发展党员、选拔基层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劳动模范等人事制度渠道;要建立完善网格站(员)工作职责,网格站(员)要主动参与格内法律法规宣传、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等,在其“了解社情民意、采集管理信息、服务基层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等重点工作职责方面优化指标评价体系与绩效考核办法,提升事件处置和管理服务水平;要提高网格站(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对网格站(员)工作特性,重点加强对职业操守、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培养,强化其综合问题处置能力;要切实加强网格站(员)的待遇保障,拓宽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资金渠道,健全项目基金等多元化的投入分担机制,特别是城市社区网格员,要大力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并针对岗位职责与工作绩效实施劳动报酬的动态管理,确保队伍的整体稳定,切实做到“聘得来、用得上、业绩好”,以确保全省规定的每周5天每月20天的“520”登陆办事机制。

(四)孵化急需的社会组织,鼓励多方参与网格共治。社会不断变化,社会需求纷繁复杂,大部分表现差异化特征,政府传统的自上而下提供服务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变化,许多服务需要社会组织提供,孵化急需的社会组织并进行扶持是必经之路,可以使市民享受到更多个性化服务,也是政府投资民生、服务群众的一种方法。为此,要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公益性服务公司)、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等的服务作用,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政府的部分服务职能交由社会组织去完成,完善各项保障机制,确保运行与实施。要通过建设社会治理类社会组织培育,积极扶持和促进发展一批社会治理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承接政府事务性、辅助性、公益性社会治理类工作项目,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用“群众的办法治理社会”,努力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发展、自我服务”,为我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建设平安大安作出积极贡献。

随着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逐步成熟,扎实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有利于转型全区社会治理方式,实化平安大安组织保障和技术载体,确保平安建设各项工作“接地气”,是固本强基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回应群众期盼的新要求,必将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的载体,为大安的各项建设蓄力;有利于推动政府转变职能,推动政府由多头管理、碎片化服务向四级联动运行转变,优化流程、减少环节,使民意诉求直达、服务效能提高,不断倒逼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水平提升。

 

(作者:区维稳办副主任)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