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4年第4期>>大安区领导干部读书班
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4-04-30 13:29:08       作者:邹勇       来源:区委

中共大安区委副书记 邹勇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全局高度,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市委、区委先后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主题召开会议,全会精准把握了四川、自贡、大安城乡发展规律和城乡关系演进趋势,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如何走”“怎么干”等重大问题,作出了“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部署。

今年两会,“新质生产力”是当之无愧的热词。“新质生产力”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这无疑是释放出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信号。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驱动力,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如何具体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我结合近期的学习体会作简要交流发言。

一、强化认识,深刻领悟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价值意蕴

将发展新质生产力贯穿乡村全面振兴全过程,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新质生产力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具等手段,推动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由量变到质变,能够极大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新质生产力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助于吸引更多人才回归参与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之中,推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有利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底色,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绿色发展的支撑。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能够形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如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绿色生产方式和技术装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最终实现乡村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四)具有厚重的文化价值。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通过传承和挖掘乡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能够推动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共存,推动乡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二、聚焦重点,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要求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特色农业强区建设稳步推进。

(一)推深做实特色农业,筑牢经济发展根基。锚定建设特色农业强区目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一是抓实粮食安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28.26万亩耕地红线,实施粮食扩面增产工程,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千斤粮万元钱”“吨粮田五千元”等复合模式示范,确保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32.4万亩、11.42万吨以上。二是高标准建设两大现代农业园区。巩固拓展水稻、高粱、柑橘、蔬菜和生猪、肉鸡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完善肉鸡全产业链,力促立华牧业冷鲜禽肉加工项目年底建成投产。培育申报认定一批省市区粮油园区,构建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省市区级现代农业园区为支撑的梯次发展体系。三是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环境整治美村、文化铸魂润村等七大行动,2024年力争创成省级精品村1个、示范村7个,市级精品示范村8个、达标村16个。四是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加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力度,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共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微田园、微菜园、微禽园模式“庭院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模式壮大新型农业集体经济,2024年力争建成集体经济百万强村9个。

(二)注入数字经济动力,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数字赋能,农业有“质”更有“智”。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一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加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数据平台、农村电商、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二是推进生产数字化转型。针对规模农田、温室大棚推广种植环境监测控制、“水肥药”精准施用、土壤作物智慧管理等技术装备,发展装备化养殖,建设一批“无人化农场”。三是加快技术产业化进程。紧跟世界智慧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以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引育为依托,坚持向非耕地要面积、向立体要空间,探索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畅通要素双向流动。着力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高城乡要素协同配置效率,实现城乡之间物畅其流、人畅其行。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优化完善居住证制度,推进居住证与身份证功能衔接,推动教育、卫生、社会保险、就业服务、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全覆盖。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农民放心进城。二是探索创新农村宅基地管理。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保护农户宅基地和房屋合法使用权。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对闲置农房进行改造,打造一批农村民宿。三是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效利用。积极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有序拆旧复垦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重点用于乡村振兴发展用地。加快推进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建设,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安样板”。

三、深度融合,充分认识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驱动路径

乡村振兴的新质生产力驱动,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党在“三农”工作中的全面领导,持续培养新质农业人才,不断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系统,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强国建设、促进“三农”现代化开辟新道路。

(一)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任务更加艰巨,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振兴,仍然要全面坚持党的领导。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强劲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确保乡村振兴稳步推进的重要前提,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组织力、领导力是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保证。二要理顺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基层工作的多面性、复杂性和具体性,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国家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三要选好配强基层干部队伍。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要重担当、讲方法、有耐心,在情感上要懂农业、爱农村、关心农民,做到一心为公、真心干事,积极维护基层党组织的权威,激发广大农民发自内心地支持与拥护党的领导的热情,形成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

(二)持续加强高素质创新型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新质技术的创新、掌握、使用都需要“新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一要坚持立足全局服务发展。持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实施“墩苗计划”,有计划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镇街任职挂职。二要坚持综合施策推动发展。鼓励在外创业成功的大安籍农民企业家、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支持引导大安籍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外出农民工及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兴业,大力培育“新村民”“新农人”。三要坚持守正创新引领发展。建立乡村人才名录,鼓励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人才引入机制,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强化农村实用型技能人才培训和返乡创业培训,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和网络电商、文化旅游等乡村人才。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