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7年第1期>>专页·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医养结合  凸显比较优势
大安区康复医院医养结合试点促转型发展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7-02-08 16:34:48       作者:封大慧 胡永秀       来源:区卫计局 区康复医院

大安区康复医院坐落于底蕴深厚的大安寨山麓,四周山林掩映,常年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可谓市内康复托养之宝地。医院使用面积4900平方米,设有精神康复科、老年康复科、慢病综合科3个住院科室,床位180张;现有职工67人,其中:卫技人员57人,临床医师18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人);拥有X光机、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

近年来,我院经历了从国有企业职工医院到地方管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艰难蜕变,经过了从小而全的全科医院向康养特色凸显综合诊疗兼顾的成功转型,目前按二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模式运行,经过十余年努力,我们基本找准了自身的特色定位和转型发展路径,清醒地看到转型崛起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和实际困难,结合大安区启动实施医养结合试点区县建设的新要求,经过深入分析、初步论证,现提出以下对策举措和建议。

一、前期发展带来的压力与机遇

面对国家改革开放的浪潮和激烈的社会竞争,我院在卫生主管部门正确领导下,克服了三年“断奶期”的迷惘,找准了路子,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医院改制带来压力。2001年,自贡市燊海医院从大安盐厂剥离,划归市卫生局直管,变成一个自收自支的综合医院。虽然医院全科设置,但科室规模小、设备落后老化、技术力量弱等问题客观存在。除10多位盐厂患精神疾病的离退休职工、部分认准医生的老病号和小单位体检业务,医院就诊患者寥寥。面对业务年收入仅有200多万的现实,医护人员只有工资,没有奖金,专科人员流失严重,医院生存受到严峻挑战。

(二)主动摸索迎来机遇。压力与动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经过深入分析,我们认为医院的位置不处于闹市区,表面上是个劣势,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具有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等优势,正切合了人们对生态的向往,是一个适合人们康养的绝佳处所。恰在此时,国家推进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导向,大力发展公共卫生,要求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足老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为医院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三)能力提升催生发展。2007年初,医院率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任务,抽调8名女同志组成社区卫生办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2009年,医院被确定为全国中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五个参观交流点之一。20119月顺利通过省级体系验收,成功建成大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医院划归大安区管理,在区主管部门正确领导下,成功建成全市唯一一所以社区康复为特色的区级医院,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二、积极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安盐厂医院成功转型为大安区康复医院,为医院走出困境,迈向辉煌提供了可能。为实现这一成功转型,医院从“四个狠抓”入手做了艰辛探索。

(一)狠抓内涵建设,专业技术有新提升。严格落实医疗管理制度、核心制度,积极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四合理”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实行严格的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医院发展进一步规范。注重“强服务,谋发展”制度,大力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强化精神康复科、老年康复科、慢性病康复科3个专科服务内涵提升。2015年,医疗业务收入超过800余万元。

(二)狠抓能力提升,精神面貌有新改善。注重硬件建设,新增1辆巡诊车,配备全自动生化仪、康复治疗仪等先进医疗设备设施,医院办医条件得到好转。注重队伍建设,先后通过公招、临聘等方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20人。我院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选派专业人员8人到省、市三级医疗机构进修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推进“倒三七”绩效考核机制,医院每月实行院科两级考核和岗位考评,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激励作用,职工面貌明显改善。

(三)狠抓政策落实,康复事业有新局面。积极协调和落实政府对医院的基础建设和设备购置、公共卫生服务等保障政策。立足于缓解病人经济负担,主动规范医疗收费,积极向上汇报争取病人医保政策,得到区委区政府及医保部门大力支持,逐步提高在院住院治疗病人医保报销比例,入院病人承担费用大幅降低。主动加强跨区域合作,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订了区域联盟医院合作协议、与市精神卫生中心签订业务合作关系,在区政府政策支持下,全区医保病人属于精神康复期患者全部转入治疗,方便病人就医,全面促进了医院业务发展。直面当前养老服务社会化需求日趋强烈的现实,我院积极探索康复特色与托养的有机结合,主动加强托养康复业务宣传,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确定“物质赡养与精神赡养”并重原则,在托养康复区域设立自理区、医养区及临终关怀区。根据入住老人的身体条件、饮食习惯以及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康养服务,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养老文化贡献力量。

(四)狠抓脱贫攻坚,贫困病人有新待遇。全面深化“精准需求、精准施策、精准监督、精准管理”,促进精神病人康复治疗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结合,对患有重型精神疾病的贫困户进行重点帮扶。医院定期与不定期为病人举办生活行为康复训练,如编草帽比赛、包抄手比赛、唱歌娱乐比赛等活动,每年组织恢复较好的患者外出春游活动。医院行政划拨资金为曹熙芝、张次光、陈大春、陈孝贵、杜国才等12名病人免费发放日常生活用品、冬季所需物品等,贫困病人生活明显改善。

三、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虽然医院改革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基础设施薄弱、医疗设备陈旧,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和困难日益突出,一定程度影响了发展。

(一)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随着我院服务质量的提高,入院患者增多,医院现有病床数早已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个别病人还强烈要求在过道住院,病人康疗环境改善难度加大。此外,我院现有业务用房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建筑,无活动场所,无电梯设备,老年病人不能随意出入活动,不利于病情康复。

(二)医疗设备相对陈旧。医院医疗设备设施较为陈旧,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比如:现有老式400毫安X光机1台,使用年限已久,直接影响照片结果;黑白色B1台,现已使用10多年,不能满足多系统器官的检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已使用10年之久,检查结果误差大,不能确保指导医生用药治疗等。

(三)人才队伍相对滞后。医院专业人员相对少,每名专业医护人员对应管理病人量大,工作量大。当前,我院技术精湛的名医缺乏,学科带头人空白,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缺乏,现只有1名治疗师负责全院病人的康复工作,无疑加重医疗纠纷风险。

四、推进转型突破的建议和意见

 “十三五”期间,我院将紧扣区委“11555”总体战略部署,强化创新意识,拓展发展思路,力争创建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以康复为特色,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为一身的二级医院。

(一)突出康养特色定位。深入贯彻市委书记李刚提出的“积极发展医疗康养”重要精神,进一步争取部门协同配合,落实、完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用好用活用够国家惠民政策,共同支持医养结合发展。发挥好比较优势,做强做优做精我区精神康复与老年康养产业,力争开放床位病床达到240张,每年增加收入350-400万元以上,逐步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

(二)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现代“银色产业”,积极争取政府系列支持康养产业发展政策,通过对上争取项目资金、民间投入资本及医院自筹资金等方式,将老年科病房建设和行政办公区扩建项目整合,力争到2020年医院面积增加到8500平方米,建成功能齐全的老年康复楼;对照康复二级医院标准,完善医疗设备,力争尽早达到二级康复医院标准。

(三)突出人才引进培养。强化养老服务业人才支撑,探索与区内外医院的人才交流合作和医师多点执业实践。在职工中强化竞争意识,制定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开展动态考核管理。以做优做精“医养结合”特色科室为侧重,通过入职奖补、岗位津贴等形式,鼓励优秀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努力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力争到2020年,全院拥有卫技人员120人,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医疗服务需求。

(四)突出康养文化内涵。着力抓好“医养结合”,厚植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康养理念,在康疗与亲情滋养的结合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持续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抓好干部职工思想建设,引导职工将提升诊疗服务质量水平与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完美融合。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对现有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更新,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传播康养新理念,为建设“开明开放、幸福美丽、欣欣向荣新大安”贡献绵薄力量。

 

(封大慧、胡永秀:大安区康复医院副院长)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