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7年第5期>>他山之玉
杭州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6-01 16:57:25       作者:翁丹       来源:区投促局

4月中旬,我赴杭州参加了“浙江大学—大安区推动产业发展暨园区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近距离地感受了浙江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的蓬勃生机,特别是各类特色小镇的迅猛发展,让我叹为观止、深感震撼,也让我对当前我区提出打造特色小镇建设有了相当触动。

一、浙江杭州特色小镇的定位与内涵

在经济发展步入供给侧的大背景下,在全国各地探索转型升级,适应与引领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杭州作为全国特色小镇的创建者和先行者,其特色小镇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效益,以其自身示范效应为正面牵引,引发了全国关注和追随。自2015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创建特色小镇战略以来,一批产业形态各异、特色鲜明的“小镇”应运而生。而随着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文,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提出全国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当前特色小镇正以星火之势燎原着全国。

那么,什么是“特色小镇”?

浙江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聚焦信息经济、旅游、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新兴产业,形成“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它既不同于行政建制镇,也与各类产业园区有明显区别,是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和服务链于一体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新形式,显现出“特而精、聚而合、小而美”的独特魅力。

二、浙江杭州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

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发展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标杆,成为转型升级的典范,分析其发展经验,是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尤其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市化的有效路径,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和历史文化传承,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

(一)以生态文化为先导,突出旅游功能。浙江的特色小镇一般规划在城郊结合部,是远离城市中心,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美丽小镇,规划面积一般在3平方公里左右,而建设面积在1平方公里左右。按3A级以上景区建设,旅游特色小镇更是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小镇内建筑容积率不超过0.5,就是说小镇内一半用地性质为文化旅游用地。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的文化标识,镇内建筑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小镇除了传统的景区旅游外,还可以赋予休闲旅游、工业旅游、体验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功能。比如在高标准要求下建成的梦想小镇、云栖小镇、云制造小镇等众多小镇不单是产业层次高、人才集聚多,而且景色优美、环境宜人,成为了产城融合的典范。小镇将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形态进行融合,引得游人纷至沓来,强劲的旅游功能带来经济的自身发展,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繁荣。

(二)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强调产业特色。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则是重中之重。浙江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是“特而强、不搞大而全”。每个小镇都梳理分析自身区位、产业、资本、人才、文化、景观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聚焦产业创新,主攻最有基础和优势的产业,避免“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在业态上突出特色:丝绸小镇特在创意,美妆小镇特在产业,湖笔小镇特在传统。正所谓:无特不成镇,特色小镇的魅力在于“特色”,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特色小镇,不管形态如何,都无一例外的以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基础,突出精致,突出特色。

(三)以理念升级为引领,形成功能聚集。树立市场经济理念,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摒弃政府大包大揽,主要抓好引导和规范,体制机制非常灵活。比如西湖云栖小镇由阿里巴巴集团与转塘科技经济园区联手打造,桥沃尔沃小镇由吉利集团主导建设等。在考核评价制度上,用创建制代替审批制,实施动态调整制。政府设计了宽进严定、激励先进、倒逼后进、淘汰落后制度,构建起公平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在扶持的供给方式上,从“事先给予”改为“事后结算”,凭实绩论奖惩。对验收合格者,给予土地指标奖励和财政返还奖励;对未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实行土地指标倒扣,避免以往经济开发区“一哄而上”的发展模式。在功能集聚上,是把小镇作为资源要素的集聚地,全力打造人才高地、服务高地、产业高地。

三、关于我区打造特色小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创建特色小镇对于培育特色产业、加快脱贫攻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推动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浙江创建特色小镇的经验,对我区建设发展特色小镇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抢抓政策发展机遇,加快特色镇的培育创建。目前,我区的特色小镇还属于萌芽阶段,甚至对特色小镇的认识和定位还不够清晰和准确,而如何利用我区现有的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规划一批类型多样、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特色小镇显得十分迫切而必要。今年2月,我省发布了《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培育创建200个左右特色小城镇,而我市仅8个乡镇入选,我区仅大山铺镇入选。因此,结合省市全力打造特色小镇的战略机遇,以入选镇先行先试,示范带动,加快恐龙民俗小镇的洽谈和推进力度,加大其余特色镇的规划申报和对上争取力度,不断挤入省市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盘子”,从而逐渐构建考核一批,命名一批,提升一批,推动我区小城镇向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我区特色小镇创建发展的持续推进机制。

(二)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注重场镇与村功能有机融合。特色小镇规划它不是单一的城镇规划或园区规划,而是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要根据省上《规划》,科学合理确定一批有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生态文化等优势,重点打造旅游休闲型、现代农业型、商贸物流型等“六大类特色小镇”。特色镇应立足“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秉承“多规合一”理念,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着力与我区“十三五”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聘请专家团队规划设计,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尤其是把场镇、中心村和基础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科学编制,明确分区功能定位,统筹考虑镇村的空间布局、经济发展等各项内容,使镇村发展能够相互衔接和促进。要加快特色镇的规划编制和调修工作,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融合城镇的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新城镇。

(三)深度挖掘特色产业,推动特色镇产业集聚发展。产业是特色小镇的“灵魂”。每个特色镇应根据自身的区位、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合理确定特色发展方向,着力推动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培育一个核心主导产业,想方设法不断提高特色产业附加值,形成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延伸产业链。当前,尤其要立足于我区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战略机遇,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把特色小镇作为特色品牌项目开展推介洽谈,抓好龙头产业项目的包装、策划,注重开展专业化招商,并与特色小镇相关产业或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建立联系合作机制。二是积极布点谋划全域旅游项目,创建以恐龙文化、彩灯文化、井盐文化、红色文化、古镇古街文化为灵魂,着力打造恐龙民俗小镇、中华彩灯小镇、绿城产业小镇等一批以人文体验与自然风景旅游为主体的独具特色的小镇,力促我区休闲旅游、文旅产业整体提档升级。三是积极推进创意文化、电子商务、互联网+、智慧产业等新兴业态发展,形成多链条、高融合的新型产业生态圈,提高特色小镇产业集聚、配套、融合发展的综合实力。

(四)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提升特色小镇建设水平。项目的谋划、争取、推进,是建设特色小镇的重中之重。一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鼓励企业拓宽投资领域、扩大有效投资的体制机制,并辅之以配套的产业基金或融资平台。二要着力招商引资,强化历史人文、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创新“筑巢引凤”的激励机制和“腾笼换鸟”的倒逼机制,特别是要坚持四项标准来推进招商引资:“选得准”,即选准项目,扣好项目建设的“第一粒扣子”;“立得住”,即项目能在小镇扎根,并快速建成投产;“长得大”,即项目成长性好,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益;“撒得开”,即项目带动性强,能辐射小镇整体经济发展、引领示范小镇产业优化升级。通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落户,推动产城融合,做强特色小镇。三要抓好小镇道路、地下管网、商业设施、医疗卫生等设施配套建设,创新城镇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方法,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的理念,切实改善小镇人居环境、提升小镇宜居水平,让特色小镇更加人性化、便捷化和舒适化,这样小镇才能吸引人、能留得住人。

(作者: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