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8年第5期>>专页·乡村振兴
创新产村相融大发展,促进强村富民双丰收
——永嘉乡瓦高村“幸福美丽新村引领产业振兴”实践探索案例
发布时间:2018-06-05 14:41:48       作者:陈永刚       来源:永嘉乡

编者按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推进稳定脱贫的首要任务。这方面,我区永嘉乡试点探索,以瓦高村“幸福美丽新村引领产业振兴”路子作出了回答。

 

永嘉乡瓦高村地处大安区东部远郊,地理位置偏僻,属省定贫困村。近年来,瓦高村紧紧围绕解决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等问题,创新“两化互动,产村相融”的发展模式,推进“农村社区、产业园区、田园景区”三区共建,探索代种代养、股份合作、能人经济等模式,突出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推进肉鸡、核桃两大主导产业发展,将全村所有贫困户和53%的非贫困户聚集到产业链条上,有效激活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源,实现资金变为股金,农民变股民。2017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00元,比2014年增长1.1倍,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丘区实际的强村富民之路,为推进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瓦高村是大安区东面远郊的偏远贫困村,共有村民9113154人,村里经济非常薄弱,主要种植一些传统水稻、玉米等粮油作物,资源匮乏,典型的空壳村,村民想脱贫却苦于“无米之炊”。要想改变村里的现状,实现脱贫摘帽、致富奔康,只有发展产业,改变传统观念,引进新产业,规模化发展才是唯一出路。为什么在贫困村大力发展产业?因为一方面产业化扶贫可以极大地调动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促进贫困地区增产增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并且确立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企业要通过组建园区加强对基地的控制,主动吸纳广大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另一方面产业扶贫形成了贫困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缓解了贫困地区脆弱生态环境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危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瓦高村近年来通过各方努力,通过党建引领,把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融合起来,现在形成了“一核一园四基地”的产村相融发展格局,即围绕党群服务中心周边集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休闲购物于一体的新村核心区、千亩核桃产业园、年出栏35万羽一体化肉鸡基地、中药材丹参种植基地、健康水产基地及高粱种植基地。主要的做法和成效有以下三点。 

一是“公司+专合社+职业经理人+贫困户”模式发展肉鸡代养

为解决传统扶贫产业见效慢、收益低等问题,大安区2015年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在全区发展年出栏3500万羽一体化“黄羽肉鸡”养殖。瓦高村充分利用该项目见效快、收益高、风险小,政府扶持力度大等优势,不断深化与公司合作,引导89户贫困户参与肉鸡“代养”,实现代养年收益约40万元,年人均增收1000元,参与当年达到稳定脱贫。

公司服务搭桥。立华牧业有限公司按照“七统一”(统一鸡场标准、统一提供鸡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疫规范、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批次收购、统一产品销售)“一代养”(农户规模化代养)“一处理”(无害化处理)方式,提供肉鸡养殖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并为贫困户无偿提供价值2万元的养殖设备,肉鸡成熟后,公司根据料肉比支付养殖户“代养”费,平均2.95/羽。

合作社牵线铺路。村“三委”发动全村89户贫困户组建自贡市嘉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对内组织农户发展肉鸡“代养”,对外与立华牧业建立合作关系,对上争取财政扶贫资金、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产业周转金180万元,流转土地34亩建成年出栏肉鸡30万羽肉鸡养殖小区1个、标准化鸡舍10条。

职业经理人专业管理。坚持政经分离,剥离村级自治组织的经济职能,由专合社聘请养殖经验丰富的返乡职业经理人,按照每年6440/棚的价格,将养殖小区经营权外包给职业经理人,肉鸡养殖所需人工、材料成本等由职业经理人自行负责。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专合社根据每批肉鸡代养费对职业经理人进行考核,并给予相应奖惩。

贫困户入股分红。全村89户贫困户280人人均出资10元,并将各级支持产业发展的财政扶贫到户资金30万元按人量化入股专合社,人均股金1081.43元,年底根据专合社收益进行分红。同时,与职业经理人签订协议,优先雇用贫困户到养殖小区务工,2017年,贫困户获得务工收入5.4万元。

二是“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模式发展核桃代种

引进自贡市咏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龙头,发动432户农户成立自贡市瓦高核桃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大产业+小庭院”模式,连片发展优质核桃种植1100亩。

公司引进种苗开拓市场。咏义农业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引进“川早二号”优质核桃品种,育苗后以低于市场价格交由专合社种植,全程提供标准化种植技术指导,核桃成熟后从专合社订单收购;同时,公司建立核桃加工基地,创建“陶外公”核桃品牌,开发核桃牛轧糖、南枣糕、枣夹桃、核桃油、核桃粉、脱皮核桃等系列核桃加工产品,投资50万元搭建电商平台推动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2017年,“陶外公”核桃产品实现销售额1000万元,其中网上销售额700万元。

基地示范带动。为打消项目引进之初,农民顾虑多,参与积极性低等问题,村“三委”组织30名村民代表外出现场参观,联合公司和专合社,建立标准化核桃种植基地200亩,并与四川旭阳药业有限公司合作发展林下丹参套种,通过基地2年多的示范带动,周边432户农户纷纷自愿以土地入股专合社发展核桃种植。

专合社组织发动。落实公司制定的核桃生产技术指导,每季度组织开展培训,领发种苗和农资,动态掌握农户种植基础数据和生产信息,统一收集成熟果品,并将专合社收益按比例提取集体经济收入、公益金、公积金,剩余部分按产量发放到种植户。

农户代种增收。432户农户在合作社的统一指导下,按技术规程在自己的承包地上种植核桃,采收成熟果品交给专合社,由专合社负责销售给公司。该模式实现公司、合作社和农户紧密联结,在生产经营中各自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既有效解决由公司自建基地带来的高额土地流转费、务工工资等成本,又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破解等靠要和为公司务工“出工不出力”等问题。可有效化解工商资本下乡大规模流转土地,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给各级政府带来的各种风险。

三是“集体经济提成+农户入股分红”模式实现强村富民

在帮助贫困户脱贫奔康、农户增收致富的同时,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功能。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村委会根据专合社当年收益,每年提留10%作为发展金和公益金,其中:发展金用于后续生产经营、社员技术培训,公益金用于村民知识教育以及文化、福利事业等;每年提留20%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剩余70%用于入股贫困户按股本分红。

2017年,2家专业合作社共实现盈利25万元,共提取发展金1.75万元,公益金7500元,资助贫困学生2名、帮助生活困难群众5名,有效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从专合社提取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农户从专合社获得分红收入17.5万元,人均增收300元。随着2018年肉鸡养殖和核桃产业全部投产,将带动农户年人均增收1800元以上,瓦高村年均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30万元以上。

二、启示经验

(一)实现了两类主体双赢。龙头企业与农户,一方面龙头企业节约了流转土地和雇佣工人的高额费用,节省了企业运作的成本;另一方面农户获得了入股分红金和务工收入,增加了收入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

(二)催生了经营制度创新。创新“专合社+”模式,一方面避免了大资本进入农村流转土地规模过大、蓄意圈地、随意投资,产生市场不看好、拍屁股走人等风险,造成更大规模的土地荒置,给农民带来流转金等损失,给政府留下烂摊子处理;另一方面通过专合社打造示范基地,让农户认识到产业发展有利益可图,再带动他们以土地入股,让农户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和经营者,提高他们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农村活力,实现乡村振兴。

(三)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它破解了家庭经营应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瓶颈,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实现了现代化技术装备等先进生产要素与经营方式的高效对接,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现代农业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永嘉乡党委书记)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