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8年第11期>>燊海星空
大同那日话不同
发布时间:2018-12-03 15:00:52       作者:裴建成       来源:编辑部

初秋的一个傍晚,乘坐东方航空MU9627航班,从太原武宿机场起飞前往大同云冈机场。一线向北,一直低飞,一路灯光,道路蜿蜒看得到汽车行驶,楼阁闪亮分得清鳞次栉比。55分钟航程就好像乘坐高铁穿行了太行山脉与吕梁山脉北端之间一座新建的狭长“城市”,夜幕下“三晋大地”倒过来成为了夜空,繁星闪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第一次到大同,下飞机扑面而来的是阵阵舒爽的清风,并没有想像中的煤灰,也没了蜀国那种闷热。接机的老靳告诉我们,这里夏季的平均气温12℃至25℃,指着御河沿岸巍然耸立的一幢幢商住楼叫我们猜房价,原来也就每平米7000元左右,不禁比较起自己在贵州山区买的那套避暑房来,此刻一定云遮雾障、阴暗潮湿。

仅在大同逗留一天,就让人感受到大同其实“大不同”。

位于城区中央的大同古城墙就大不同。这是明朝将军徐达奉命在辽朝旧城基础上增筑而成,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略呈正方形的四周修筑了54座望楼、96座窝铺,比西安古城墙高2米,比南京古城墙宽6米。不同之处在于它并非一个单独的堡垒状城墙,主体部分叫镇城高大坚固,其周围各有四边形小城建筑精美,各小城又有独立的瓮城和月城,分别用吊桥与主城连接,成为城城相连、固若金汤的“北方锁钥”。当然,历经战争和岁月沧桑,也难逃极大毁损的厄运,那天,我们看到的已经是2008年在原址修复后的面貌,全城修旧如旧,风采不减当年。

习习秋风中,当地关工委王主任引领我们绕城一圈。漫步青砖砌成的城墙路面,一座座望楼勾心斗角,古色古香,时而有观光车缓缓驶过,无声无息;俯视墙内,见一处形似练兵场的巨大空地,一大群“宫女”好像正拍摄一场古装戏剧,轻歌曼舞、美轮美奂;凭栏远眺,大同城区尽收眼底,四周建筑星罗棋布,古城墙置身于高楼簇拥;最令人惊叹的是站立城墙仰望上空感受那“大同蓝”,是瓦蓝?青蓝?浅蓝?蓝的那么纯粹和清澈;一会儿万里无云,一会儿白云悬空,天的蓝色始终不变,云的姿色瞬时各异。我当时就纳闷,这哪里像煤都?

走下城墙前往市中区,一座经历过明王朝兴衰的“代王府”正在修复,而代王府照壁就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九龙壁,我有幸观赏了大同的又一个不同:大同九龙壁的9条龙均为4爪,一律侧向且没有尾鳍,低调谦和可掬,不同于北京北海公园和故宫的九龙壁那么张扬,难怪有人幽默地调侃朱元璋这个代王儿子朱桂,虽一生桀傲不逊,在这一点上咋还讲了点政治?

从九龙壁往西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辽国皇室巨资兴建的辽金古刹华严寺,这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木结构佛殿之一,以《华严经》“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而命名。寺内的佛像与我平时看到的佛像不同,一个个膀大腰圆、魁梧壮硕。原来,平城(大同)是辽金两代的别都,而统治辽国、金国两个朝代的契丹族和女真族普遍身材魁梧彪悍,佛像就成为了他们的写照。我们登上寺中央一座43米高的华严木塔极目远眺,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大同城区尽收眼底,再次令人心旷神怡。后来到毗邻朔州看了应县木塔之后,才想到它们应该是年龄、籍贯、相貌一致的举世无双两姊妹。不同之处是华严塔下有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攀援近90角度的铜铸楼梯不免战战兢兢,直面金碧辉煌让我瞠目结舌。地宫内供奉1000尊佛像和高僧舍利,那舍利像一颗晶莹的玉石,熠熠发光,究竟是真是假我也不得而知。

中午, 王主任引领我们吃了一顿地道的大同风味餐,我边吃边对比起川菜来:竹叶青清香但不比五粮液甘醇,烤猪肘肥而不腻但不及牛佛烘猪肘的柔和;一笼面食“大同烧麦”上桌,主人连连招呼说是山西传统小吃,边口雪白、状如梅朵,而同行的老姜则悄悄对我说自贡也有,名字喊“刷把头”,哈哈,我不禁暗自嬉笑起来。最后上主食,当地名谣“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二十里豆面饿折腰”,于是,我们分别吃了一块黄黄的油糕。

既然吃了糕,就不应乘车了,用手机导航走回“雁北宾馆”,穿过一条人迹稀少的宽敞大道,走到一处城墙门洞,抬头望望,应该是刚游览过的城墙一角吧?可惜,大同那日没能去游览万里长城,其实,大同古长城才是中国万里长城最精美的华章,所跨朝代最多,尤以明代为甚。其实,如今的大同市就居于明代内、外长城之间,南部和北部、西部的行政区划线大部分以长城为界,2009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同市境内明代长城竟达343.167公里,如此壮观的长城大餐,只期待下次去享用了。

不过,当天下午我们却有幸观赏了大同最珍贵的瑰宝——令人震撼的云岗石窟。从市区驱车半个多小时到了西郊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开凿先驱、著名和尚昙曜瘦高的塑像矗立景区大门广场,在金色阳光下闪着一道道乌光,穿过两列吉祥庄重的礼佛大道进入窟区,感觉与早前看过的龙门石窟大同小异,但一尊破旧石窟旁深深的车辙印引我注目,这里古称武周塞,原来是丝绸之路的前站,唐辽金元以来,一直是胡汉之间的重要通道。

石窟依山而凿,气势恢弘,东西绵亘约1公里。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最大者达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珍贵的是:处处可见1500多年前中外不同文化融合的印痕,这也是云冈石窟不同凡响之处,由此可见,北魏平城时代,正是中华前所未有的民族大交流、大融合时期,鲜卑族从盛乐的半定居转到平城的彻底定居时,云冈石窟则横空出世;北魏以大同为京畿地,休养生息100年,而后推进到黄河流域,全身心拥抱汉文化,最终农耕文化同化了游牧文化,如余秋雨所说:“中国从这里迈向大唐”,想到这些心潮澎湃,顿生敬意。难怪1973915日,周总理陪同法国蓬皮杜总统来到云冈石窟,得知这里基本没遭破坏,不无戏谑地委托地方领导转达红卫兵,感谢他们“没有干坏事”。

游客们一般都会在第20窟的露天大佛前留影,这是云冈石窟的标志。其窟檐大约在辽代前已崩塌,却更显宽敞大气,主像高达137米,面容丰满端庄,双肩宽厚平直,身披右袒袈裟,“定印”状手势表达出禅思的内心安定,成阶梯状衣纹线条简洁,反映了键陀罗造像和中亚牧区服装的特点。特别是那嘴角的微笑神态,表现了面对佛教徒敬意的自信和宽慰,也被誉为蒙娜丽莎微笑无法比拟的世界最美微笑。云冈石窟距今1500年了,不愧为公元5世纪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

离开云冈第20石窟,沿着一条宽敞幽静的景区大道出门上车。开车接送我们的一位六十多岁老大姐赵民英告诉我们:从2008年起云冈石窟实施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整体搬迁了景区内一镇六村,改造了省道339线,总投资17亿元,核心景区近6亿元,治理区域达224万平方米。赵大姐黝黑的面庞、花白的头发,一副地道的晋北农民打扮,不停地给我们讲述大同修复古城墙,打造云冈石窟的故事,不停地赞赏一个叫耿彦波的时任市长翻开了大同新的一页。其实,这位老大姐也是当地学雷锋协会负责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见义勇为英雄。于是,我不禁联想开来:这里的土贫瘠干旱,81年前9月八路军却在这里灵丘县平型关对凶悍的日军进行了首次成功的打击,平型关之战既是大捷更是杨威;这里的人粗糙黝黑,2300年前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却在这里“胡服骑射”,须知,这也是一次不亚于民国减掉了清朝辫子的中华改革……

晚上收拾行李,见房间有一本专供住宿客人阅读的精装书《品鉴山西(大同卷)》,第二天临走我把书拿到总台,大堂经理见状高兴地为我换了一本没有启封的新书,且降价一半35元出售以资鼓励。

大同所以大不同,就在于这座北魏之都虽没有西安、北京、南京等古都的繁华,而一旦走近就一定会陷入中华历史那幽深的时空隧道,久久不能自拔。

 

(作者:区人大原主任、《大安》主编)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