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3年第2期>>乡村振兴
大安区实施“五大举措”成功创建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
发布时间:2023-03-08 16:09:30       作者:陈科 陈小飞 李解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大安区委农办专职副主任 陈科

大安区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 陈小飞

大安区农业农村局秘书股股长 李解

 

214日,在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大安区喜获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区委书记彭长林到会接受奖牌。

至此,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等殊荣的大安,又多了一枚“金字招牌”!

近年来,大安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找准着力点、支撑点、关键点,努力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大安路径。

一、坚持党的领导,完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体系

(一)组织领导更加有力。大安区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省市重要涉农会议和文件精神,始终坚持把加强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放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区委书记担任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部署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听取“三农”工作汇报、审议“三农”重要文件和事项,解决乡村振兴重大问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下沉一线调研指导“三农”工作。调整充实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7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三农”工作。在全市率先提级由区委副书记任区委农办主任、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副主任,农办专职副主任兼任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党委委员,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推进体系更加高效。建立由区委常委任组长、区政府副区长任副组长的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1+4+1”推进保障机制,成立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制定县级领导联系乡村振兴点、乡镇党委书记抓乡村振兴评比等办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实行“台账制+责任制+销号制”管理,压紧压实区、镇、村三级责任。建立“1+6+5”重大项目推进体系,专设乡村振兴指挥部,全力推进立华牧业扩建项目等21个涉农项目建设。

(三)要素保障体系更加完备。整合债券资金2.5亿元、融资1.8亿元、对上争取涉农项目资金2.87亿元、衔接奖补资金0.68亿元,共计7.85亿元用于乡村振兴、同比增长108%2022年区本级财政安排乡村振兴资金1.17亿元、同比增长10%。统筹安排乡村重点产业发展和项目用地年度计划指标4.1公顷,占全区7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5.85%。在全市率先选配镇(街道)科技副镇长(副主任),村党组织书记中优秀农民工、致富能手占比达80.4%。乡镇“一办一站一中心”挂牌率达100%

二、坚持“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责任落实到位。大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亲自抓。推行“月调度、季分析”工作机制,专题研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持续完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高效领导、精准推进、科学评价“三大”体系,专题研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30名县级领导全覆盖联系帮扶脱贫村、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区级部门、镇街全覆盖结对帮扶有巩固脱贫攻坚任务的村,各级在编干部全覆盖结对帮扶1.8万名脱贫户(监测户),高质量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

(二)政策落实到位。大安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注重“硬帮扶”与“软扶持”相结合,根据省级层面“1+37”政策体系,结合实际,坚持总体稳定原则,已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方案》等教育、人社、医保、民政、住建、卫健、发改、农业农村、饮水安全等方面衔接政策“1+37”个,并推动政策精准落实。紧紧围绕就业、教育、医疗等重点,以政策精准落实全面提升工作成效。

(三)工作落实到位。大安区严格落实返贫预警监测和帮扶要求,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精准跟进“补、扶、引”帮扶措施,做好定期随访,确保推进风险完全消除;持续加大资金投入,足额配套区级衔接资金2080万元(自贡市第二,仅次于富顺县),新建道路30.99公里、便民道路25公里,完成低收入人群危房改造4户,群众居住和出行条件显著改善;规划并落实重点帮扶村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715万元,涉及项目10个,主要用于强化重点帮扶村产业家底;通过以工代赈、消费帮扶等方式为脱贫户、监测户增收,人均增收约1000元。

(四)成效巩固到位。强力推动脱贫户和监测户纳入产业发展,分类推广四种模式,成立80个专合社将3364户脱贫户捆绑在肉鸡产业链上,实现资源整合、利益共享。2022年,实现农户代养收益6100万元;依托“万企兴万村”活动,推广“以订为产、未产先订”产销模式,建成酿酒专用高粱生产基地,与脱贫户(监测户)签订“优质优价+最低保护价”订单合同,带动3000余户脱贫户(监测户)种植9000余亩酿酒高粱,综合收入1831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安排小产业补贴338.05万惠及3664户,去年9月开始实施,到目前落实率为100%,人均收入增加约500元;投入到户资金535.46万元,受惠人群约4705户,户均1138元。脱贫户和监测户人均纯收入12135元,同比增长15.4%,高于一般农户收入增速,脱贫户和监测户收入能实现稳定增长。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

(一)加强耕地保护。落实撂荒地整治资金1107万元,通过农户自种、“亲朋邻”代种、集体经济兜底等方式整治撂荒地9168亩,完成整治任务100%,有效遏制耕地净流出,恢复耕地1782亩。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任务已完成9750亩。

(二)建强三大现代农业园区。近郊6000亩大威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园区“以农旅文体养”为发展定位,成立文旅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实施土地整理1000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高粱、大豆、油菜等3500亩,“一核两基地”的农旅发展空间布局基本形成。2022年园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14%,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8%。中郊10亿级肉鸡现代农业园区。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全面推行“八统一、一代养、一处理”模式,构建起肉鸡全产业链体系,累计建成适度规模肉鸡养殖场127个、标准化养殖鸡棚87.56万平方米,肉鸡年产值近10亿元,带动发展上下游服务公司11个、专业服务队伍8支,吸纳1000余人就地就业,累计带动创收4600万元,肉鸡现代农业园区实现由省三星级园区直升五星级的超常跨越。远郊10万亩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筹集各类资金4.09亿元,高标准打造牛佛镇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新改建园区道路37.1公里,修整沱江防洪堤3.58公里,构建以新店、牛佛、何市镇5万亩粮油产业基地为核心区,辐射带动三多寨、庙坝、回龙等乡镇发展5万亩粮油生产带,形成“一轴线、两片区、三中心、六基地”的功能布局。

(三)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出台大安区种业振兴支持政策,落实种业振兴工作资金3万元,已完成15个镇(街道)120个行政村(社区)种畜禽资源情况的摸排及系统上报工作。完成20亩以上养殖主体82户,村集体90个,普查率100%。制定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2022年查获种业违法案件3起,罚款1万元,没收涉案种子5千克。启动“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大安区运管平台,建立328人信息员队伍、109人专家队伍、3人分诊员队伍,完成442条有效线上咨询、2次线下技术咨询,开展7次线下业务培训。组织开展“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活动、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等科普活动5次。培育涉农科技型企业4户、高新技术企业1户。2022年大安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66.08%,比2021年提高4.03个百分点。积极申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新增农机专合社一个。大力开展农村寄递物流服务站(点)建设,已建设村级物流节点77个,占比88.5%

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抓基础设施提升。整合推进以工代赈等基础设施类项目30余个,延伸改造镇村供水管网21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7.08%;新改建农村公路89.3公里,实施农村电网改造项目25个,开通乡镇双千兆局站26个。高质量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升级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36个,江姐村成功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

(二)抓乡村环境改善。持续深化“美丽大安·宜居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农房风貌整治、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干净人家”创建,全力推动“肉鸡+柑橘”种养循环绿色发展,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1个、示范村6个,水美新村15个,省级“四好村”3个,农村生活品质、宜居宜业宜游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三)抓乡村社会治理。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持续优化完善“行政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包片(联户)”的网格党建体系,成立乡镇诉源治理暨诉讼服务站,成功探索“1+1+N多元调解法”“法官基层坐诊”等系列经验做法。深入推进“安廉基石”工程,工作在全省有关会议作经验交流。持续深化“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成果,推行村务公开、行政权力等事项清单制,创成2021年度省级“六无”平安村社区3个、市级“六无”平安村社区3个。

五、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增加农业农村新动能

(一)聚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抓好清产核资、成员确认、资产量化、股权设置、发展集体经济五大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2022年前三季度,全区87个村全部实现规范挂牌运行,共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收入2181.14万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25.07万元,同比增长121.03%

(二)聚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和途径,建立健全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制度,最终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我市确定牛佛镇为集体建设用地试点镇,牛佛镇农贸市场建设拟采取集体建设用地模式供应土地。

(三)聚焦农村改革试点。成功申报省级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率先开展镇村基层供销社的全覆盖建设工作,全面完成2个基层社示范社、2个村级供销社、1个三星级综合服务社的建设工作任务。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供销合作经济组织,何市镇瓦高村供销社被市社推荐为省级示范点。组建自贡市供合联生猪养殖有限公司,打造生鲜生态农产品种养、加工、销售一体的全产业链,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

(四)聚焦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有序推进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各项工作,已形成牛佛沿江生态融合发展片区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15个镇街全部完成行政审批办公室挂牌并启用审批服务专用章,下放(委托)区级公共服务事项93项、下放(委托)审批事项15项,梳理镇街便民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清单33项。

(五)聚焦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积极引导企业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紧密结合,按照资源整合、利益共享的思路,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直接带动农户1.65万户。通过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等,带动辐射周边乡镇合作社、家庭农户、养殖个体等全面开花,肉鸡饲养面积超49万平方米。采取“定期大班+不定期小班教学”的培训模式,全年授训280人次,对农户饲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提高农户生产水平、技术水平,降低人工成本。紧密带动8个乡镇、82个村参与养鸡项目(其中,省定贫困村24个、占贫困户总数的92.3%),解决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

 

(责任编辑:程 明)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