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3年第4期>>燊海星空
永兴井的来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3-05-11 07:51:36       作者:颜祝先 颜卉       来源:大安街 区教体局

原自贡炭黑厂退休职工 颜祝先

和平小学副校长 颜卉

 

永兴井位于大安区马冲口街马冲口社区83号居民的院坝里,其地理坐标:北纬29°2239",东经104°4637"。开办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见功于清道光五年(1825)。

永兴井是采用篾索、纯人力方式和冲击式钝钻法钻凿的超深井,井深271.23井丈,单位长度3.65/井丈,井深990米,井径3.2井寸,井别:黑卤、天然气,是宋初卓筒井小口径深井以来,最深的一眼井。永兴井见功后,烧火圈700余口,火力13分,每口火煎卤12小担,日产盐2730担,是当时自流井天然气控别利用最成功的大火井。推煎30年即1855年后,气、卤逐渐减少,至1891年,煎火圈仅剩30口。后因井内有很多铁器未取出而停废。后于1941年颜景云起复,将木柱刁下,但未续办,肖冰如在此建炭灶,余气尚可煎盐日产40斤。后来井废被埋。自此以后,永兴井的影子,几乎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近几年来,随着颜氏家族修谱热潮,特别是《颜庄穆祠族谱·四修本》编纂以来,其修谱人发掘了“永兴井”不为人知的秘密!现在让我们走近“永兴井”,去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探寻其价值,揭开一些尘封在历史中的谜团。

自流井“王颜李胡”四大盐业巨商之一的颜昌英,是“颜桂馨堂”的创始人,也是永兴井的凿井人。其曾祖颜廷耀,是山东曲阜孔圣人的大弟、孔庙的“四配之首”颜回的第六十七代孙,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从广东省海丰县迁徙到四川威远县定居。后来买下何家坝,改名为颜家坝沿袭至今。继而又购买了严陵王家冲、马家湾和今马冲口几股地方。颜廷耀于1774年去世后,马冲口这股地方为长子颜瑛华与五子颜琚华分得。颜琚华于1776年去世后,其16岁的长子颜仲秀与母亲黄氏及其胞弟颜仲光、颜仲惠、颜仲斌由威远颜家坝迁居到马冲口。起初务农,后来务盐。颜仲秀兄弟四人,先后在马冲口祖业内凿办了大发井、东海井、上湧井、下湧井。在1817年,颜昌英在马冲口祖业内首凿长盛井;1820年,利用五年时间,又钻凿了永兴井。从清嘉庆年间开始,颜仲秀四兄弟及其子孙,就敢于向地层更深处要卤要气要效益要理想,使本家族从半耕半读,以农为主的农民,华丽转身,变成了以耕凿煎盐为业的城市工商业者。从此,整个家族不断走上了富有安康的道路。

据自贡市政协于199010月主办的《自贡文史资料选辑》第20辑刊载的颜献琪编写的《颜桂馨堂与自流井》一文讲到:1820年颜昌英与胞兄颜昌训在马冲口来龙坳一低洼狭窄之地正式凿井。凿了几年,井深二百多井丈时遭遇“硬岩”。然,颜昌英、颜昌训弟兄二人,坚持下锉猛进,在井深290几井丈时,终于突破“硬岩”,咸泉骤涌,黑卤汲出兼有大量瓦斯。凿井成功后,乃取名为“永兴井”,取其永世兴旺之意。

1825年颜昌英正式开办“永兴井”井灶后,在永兴井所在之地就形成了一条繁华的街道,人们称之为“永兴街”。颜昌英又在马冲口颜氏祖业内开办了不少的盐井,使当地就此热闹非凡,此后这一带又称为颜家湾沿袭至今。由此可见,颜昌英与永兴井的影响力之深。

在颜献琪编写的《颜桂馨堂与自流井》一文中,我们惊人地发现了两个关键之处,即所提到的“硬岩”是啥“东西”?永兴井“井深290几丈”又是咋回事?这真的是一头雾水!

下面,让我们首先来探索第一个关键之处:文中的“硬岩”是啥“东西”?

据清人李榕在1870年编纂的《自流井记》记载:“凡凿井须审地中之岩(即审查地下岩层、地质情况)。井锉(钻头)初下为红岩,次瓦灰岩,次黄姜岩,见油;次草白岩,次黄砂岩,见草皮火;次青砂岩,次白砂岩,见黄水(黄卤);次煤炭岩,次麻箍岩,次黑烟岩,次绿豆岩,见黑水(黑卤)。红岩者,红石土也,瓦灰、黄姜、麻箍、绿豆象其形色也。炭岩之炭可燃火,烟岩之烟如细面。凡井诸岩不备见,惟黄姜、绿豆必有之,间有遇绵岩者,凿最艰,绵岩一丈。可凿一年。”

又据清代吴鼎立著《自流井风物名实说》中记载:“当木竹下好后,以下须吊锉往下捣。其下又有麻箍石岩、绿豆岩,又铁板腔岩。至铁板腔之石,较铁尤坚(与铁比较,比铁还坚硬。),必捣过铁板腔或数尺、数丈、近十丈,则可望见功矣”。

颜昌英凿井时遇到的“硬岩”,就是李榕和吴鼎立所记载的“绵岩”和“铁板腔岩”,比铁尤坚,钻凿最艰,用当时原始的钻治修井工具,是根本无法凿进。因此,就与当地著名的铁匠李振亨、李振修两兄弟一起,改进钻头的形状、规格、大小和重量等,如此这般,反反复复地改进和实验,最终高质量的凿井钻头锻造成功,投入使用,最终突破“硬岩”,咸泉骤涌,黑卤汲出兼有大量瓦斯。这些钻头,就是后世所称的“鱼尾锉”“银锭锉”和“马蹄锉”等凿井治井修井工具。据著名盐史专家刘德林、周志征共著的《中国古代井盐工具研究》(P5)载:“……第三代冲击式(顿钻)“鱼尾”钻头,创新制造于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从中不难看出,此载的“鱼尾”钻头,据推测应该发明于19世纪初的清道光初年,然而,这正好与颜昌英凿办永兴井见功时的1825年相吻合。由此可见,“鱼尾”钻头应该是颜昌英与李振亨、李振修两兄弟这“三郎舅”所发明的。以“鱼尾锉”为代表的钻治井工具等工艺技术,以“中国的竹缆钻井方法”即“四川人采用的竹索钻井法”为名,于1828年西方成功引进(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普及性著作《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事实与实践证明:谁发明了“鱼尾锉”,谁就能率先钻穿“硬岩”,也就是后世所称的三叠嘉陵江组石灰岩黑卤层,采集嘉五(T1J5)的黑卤及嘉四到嘉一(TJ41)的天然气。颜昌英钻凿的永兴井见功,最先向地层更深处要卤要气,进而为自流井盐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是我们颜氏族人的骄傲,也是自流井人的骄傲!

19952月自贡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纂的《自流井盐业世家》第141页中刊载:“……‘颜’是以颜昌英为代表的‘颜桂馨堂’,以对盐井地质的研究和深井技术的掌握见长,最先开发地层深处的卤气资源,在短短的数年间就富比千户侯。”此载以官方的名义发布,这无疑是对颜昌英及永兴井的高度评价!

下面,让我们再来探索颜献琪编写的《颜桂馨堂与自流井》一文中所提到的第二个关键之处:马冲口永兴井“井深290几丈”又是咋回事?

自从199010月颜献琪撰写的《颜桂馨堂与自流井》一文刊载后,就产生了误解之声,总认为马冲口的永兴井,早于他井超千米,其实不然。据自贡著名的资深收藏家、盐史专家杨源老师考证,马冲口永兴井的井深为990米,燊海井才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因此,近几十年来,在《自贡市志盐业史大事记》以及课题、报刊等,均几乎没有颜昌英及其马冲口永兴井的“影子”,目前只是静静地躺在今大安区马冲口社区拆迁后的原83号居民住宅的一片废墟的地层深处,好像还在诉说着什么……

其实,颜昌英和他所钻凿的永兴井,不在乎什么,只要人们能记住就行。因此,我们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和盐史专家学者们能关注颜昌英及其永兴井,能否在大安区马冲口社区永兴井的遗址上留块碑,供人们怀念和参观?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