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3年第5期>>燊海星空
失灵的灵岩山
发布时间:2023-06-05 19:47:57       作者:裴建成       来源:区人大 编辑部

大安区人大原主任 裴建成

 

灵岩山鲜为人知。

它在都江堰玉垒山的山上,二王庙的庙旁。我虽多次“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皆因跑马观花,也是今年才知道。

那是“五一”假期的一天,说服整天宅家做作业的外孙,全家决定驱车前往青城后山放松一天,没想出门就在成灌高速路上被堵得严严实实。视线内,密集排列的轿车像色彩斑斓的甲壳虫缓缓移动,在川西初夏的骄阳下熠熠闪光,临近中午没走到一半路程,打道回府又进退两难。只好一改初衷,另寻他处,借助“高德”,最近就是灵岩寺了。

灵岩山因有灵岩寺而得名,也因其1420米的身躯,超过了青城前山最高峰。可是,竟很少有人赞美它在那一带卓尔不凡的高度,其声名也一直被“膝下”的玉垒山遮盖着。

12点半了,才在山脚路边一处叫“牛嘎嘎”的牛肉馆吃完午饭,不过心情好多了。不仅味美价廉,那一“凳”难求的火爆,使人想到现今自贡盐帮菜的“曲高和寡”。饭后立即启程,很快路过都江堰玉瑞酒店,一群年轻的藏族男女鱼贯而出,当年也曾经下榻此地,清晨从这里出发到过都江堰景区,却没听说旁边有座灵岩山和灵岩寺。

车至二王庙后门,主路右边有一条不起眼的小道,路牌显示通往灵岩寺。小道不宽,但路面已经黑化,顺着山势向上盘旋延伸;弯道很弯,有时看不见对方来车,须万万当心;坡度很陡,须不时紧握方向,掌控好油门。公路两旁,深处是一片片灌木覆盖的陡峭山坡,深不可测;近处可见一片片密集的楠树林,树冠很小,树干红铜色,碗口粗细,挺拔而俊逸,俨然树中君子。

那天,灵岩山借“大假”之威,车流猛增,本来弯曲狭窄的山路更显拥堵,只好将车停在路旁一老乡房前,再徒步上山。蜿蜒的山间公路两旁,密集的山林之间有步道横穿,形成了一条条上山捷径。我们穿越其间,偶见断断续续的山水顺径而下,清新幽静,偶见一两座坟塚面向都江堰,赞叹选对了风水。也遇一段“穿越”在即将抵达时,突现打围的高大铁丝网阻挡,原来我们误闯了“四川农业大学灵岩山教学科研实习林场”,不得不原路回返,再走那盘山公路。

气喘嘘嘘地穿过一条陡峭的林间小路,就到了灵岩寺停车场,抵近山顶的“灵岩古街”。哪儿像一条古街?就是依山排列了一些简陋的茶肆酒店而已。我们选择了路边一张有遮阳伞的方桌坐下,可以远眺,可籍凉风,抿一口香喷喷的灵岩毛尖,消除了登山的疲惫,顿感舒爽。一会儿,就与女主人攀谈起来,她指着声旁一个买烤香肠的青少年,激动地谈起了当年汶川地震时,带着刚出生儿子逃回都江堰的情形,而小伙子却不以为然。喝茶的一个小时里,我观察他卖出了两根烤香肠,自己却吃了三根,不禁与老婆偷偷笑起来。

茶间,顺着“灵岩古街”随意走了走。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静卧群山的绿色怀抱,清晰可见;远眺,都江堰城区隐隐约约,尽收眼底。我走进半山腰一座叫“围炉煮茶”的露天茶室,见一对青年凭栏依偎,面朝群山,安详静怡,诠释着这浪漫的名字。

再往上走,就应该是灵岩山的精华了。一是有千年古刹灵岩寺。始建于北魏年间,又经唐、宋、明代修缮,拥有声名远播的千佛殿和40尊宋代彩色泥塑,曾为“灌县十景”之一,风华卓著,闻名遐迩。可惜,很长时间都没有对外开放了,汶川地震重创至今,仍然是脚手架遍地,庙顶中空,残垣断壁。二是有文化地标灵岩书院。抗战时期我国一批著名文人如南怀瑾、袁焕仙、冯友兰等就汇集这里,至今流传“灵岩山不住和尚,却住了一批著名学者”的佳话,犹如宜宾的李庄。不过,这书院的“运气”好些,据说有关部门已有共建、打造、提升的设想。但当天,还是门庭冷落,不见繁盛。

这时,我似乎才明白一座“千年圣地”跌落到香火依稀、少为人知,或许与“灵岩”失灵有些关系。山之“灵”原本是山的光,是山的魂,就如山下那著名的水利工程,所以动人心魄,不仅有造就天府之国的灌溉业绩,更有安放在二王庙的两尊中华“神灵”,这里安放的恰是祖先“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治理智慧和恩泽万物的崇高境界,因时时显灵、万世不衰,故游人心存敬畏、顶礼膜拜。

初夏的灵岩山,空气清新,温度宜人。虽是邂逅,仍觉得少了点什么,大概就是少了一种精神的寄托与向往,少了一种心理的慰藉和满足,只好怏怏下山了。边走边想:我们游览秦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和万里长城,又何曾不是在瞻仰一种精神或魂灵?中华文化这东西,确实需要持续地敬仰、传承、培育、光大,方能让血脉赓续,让魂灵闪熠。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