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3年第7期>>村官说事
倡乡风文明新风尚 拓乡村振兴幸福路
发布时间:2023-08-04 13:46:34       作者:朱旭       来源:何市镇

何市镇瓦高村第一书记 朱旭

 

一晃眼,驻村已满两年,在这段乡村振兴的“赶考”路上,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问题导向、群众路线和成果运用,切实推动瓦高村集体经济和文明建设相融互动,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基层力量。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破“无备而来”之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犹记得202179日,是一个星期五,坐在村民大会的会议室里,我的心里充满了惶恐和期待,我自诩学历高、理论强,认为村里的一点工作就算不开展实际调研也随便“信手拈来”,但实际情况却给了我一记“重拳”。瓦高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内以立华养鸡为主导产业,辅以生猪养殖和健康水产养殖。初到村,我认为向上对接比走访调研更重要,想在村内落地奶牛养殖、塑料加工等产业,但对于土地性质、环保要求、群众诉求等方面考虑不足,处处碰壁。好在我能及时转变身份,拜村民为师,常去村民的田间地头走走,在房前屋后看看,让裤脚常沾泥土,在一次次与村民的拉家常中,让“纸上谈兵”变成“身体力行”,跑遍了全村911户农户。在群众调研的基础上,我联合瓦高村两委和热心群众采取“群众出力、社会捐赠、政府补贴”的形式筹措资金,完成建设项目9个,解决就医、出行等民生问题108个,为瓦高村创建省级文明村、自贡市4A级党组织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初心破“浮光掠影”之局。“多了解困难群众的期盼,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到村三个月,我跑遍了整个瓦高村,对每一户的情况都有了基本的把握,建立了困难群众台账和为民服务台账,其中黄磊一家的情况最为特殊。黄磊是瓦高村重残困残对象,智力残疾二级,家庭成员有其弟弟黄刚和其母亲苏英,在我到村工作之前,黄磊的父亲因病去世,但黄刚、苏英的智力残疾尚未鉴定,影响其政策待遇的享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积极对接主管单位、派出单位和区民政局、区残联,争取智力残疾鉴定资金来源,同步开展智力残疾评级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相应工作,保障了每一个群众的政策享受。考虑到黄磊一家三口均属于智力残疾的特殊情况,我积极对接派出单位主要领导,由其包挂该户的帮扶工作,常态化走访群众,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我也深刻领悟到,第一书记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协调动员一切力量,加强对困难人群的关爱服务,经常嘘寒问暖,不折不扣落实党的惠民政策,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成为服务百姓知心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始终坚持成果运用,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恒心破“为德不卒”之局。“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共同富裕”。到村半年的时候,我组织召开了瓦高村驻村工作队例会,邀请了部分村民代表参会,就瓦高村产业发展、文明创建、理论宣传等工作与大家一同探讨,在整合全体参会人员意见的基础上,我形成了《国家税务总局自贡市大安区税务局关于推进瓦高村乡村振兴工作整体方案》,重点围绕村级供销社实体化运营、健康水产养殖和粮油食品加工等方面,并于2022年推动了瓦高村级供销社的实体化运营,实现产业规模31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6个,人均增收100元;同时切实挖掘瓦高村劳动力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瓦高健康水产行业发展,探索“社会资本+技术引进”的模式,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近期,我们正在开展实地调研,积极争取上级产业资金和社会资本,蓄力打造瓦高村粮油食品加工基地,预计年产值不低于20万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乡村振兴的“赶考”路上,我将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指示,始终将群众满意作为唯一标准,踏踏实实的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不断发展壮大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责任编辑:程明)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