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23年第9期>>九九重阳节
织密兜底网 托举养老梦
谱写高质量为老服务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10-16 15:56:49       作者:陈练 龚竟月       来源:区民政局

大安区民政局局长 陈练

大安区民政局局长副局长 龚竟月

 

近年来,大安区主动适应养老服务工作新形势,聚力聚焦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大主战场”,突出重点、聚焦难点、打造亮点,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兜底保障作用,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基本情况

大安区辖9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根据《自贡市大安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区常住人口为29.2万人,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8.5万人,占总人口29.1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5万人,占22.12%,整体处在老龄化阶段,且两项指标均超出衡量标准的19.12个百分点、15.12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形式严峻,养老任务艰巨。

截至目前,我区特困供养人员2665人,从户籍性质来看,城市特困供养人员共312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共2353人;从供养方式来看,集中供养667人,分散供养1998人。我区现有养老机构21所,其中公建机构11所,民办机构10所。共有养老床位242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215张,护理型床位占比50%。依靠社会力量运营的养老机构床位1211张,占全区养老总床位的47.96%。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4张。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紧贴区情抓改革,农村养老体系逐步完善。在全市率先试点乡镇敬老院收归区管改革。成立工作专班,区政府区长担任组长,亲自研究部署、带队调研、协调督办,先后召开专班会议3次,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出台乡镇敬老院财务管理办法,各乡镇敬老院每年所需经费全部纳入区财政兜底保障,目前已完成全域9个乡镇敬老院收归区管工作,并及时调增我区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全力提高供养标准,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3600万元建设大安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项目,重点提升现有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的照护能力,强化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的兜底保障。

(二)紧扣重点抓居家,养老服务基础不断夯实。按照“一户一策”原则,对全区360户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残疾、独居等老年人家庭量身定制家庭适老化改造方案。建立农村老年人联系人登记、特殊困难老年人每月到户巡视探访制度,建立困难老年人信息档案2481个。选择“优质高效”的市场服务主体,落实辖区内4161名老人居家实体服务,对全区80岁以上老人分类建立商业保险保费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截至目前,为290480周岁及以上老人自愿参保的人员发放保费补贴16.371万元。

(三)紧盯项目抓社区,养老服务依托持续拓展。累计投入1000万元,打造家门口“一站式”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5个,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地;通过“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等方式,依托医养、康养、营养“三养”一体食堂、公益性社会化餐馆、文旅融合老年驿站三个方向孵化打造3个老年人助餐点位,累计为超过5000人次的老人带来社区养老新体验。

(四)紧压措施抓机构,养老服务支撑日趋增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整治,2023年累计发现并整改各类问题145个,关停“黑机构”1所、整改销号2所。协调医疗机构开启“零距离”服务,全覆盖签订医养协议。实施民办机构责任保险补贴制度,引导各养老机构购买意外责任险,区财政累计投入5.89万元为421张民办机构床位实施补贴。组织机构负责人参加消防安全4次,开展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检查督导29次,累计发现问题145个,并督促整改到位。

三、存在问题

(一)硬件有差距。受制于资金、政策等原因,我区特困供养机构设施相对陈旧,2所敬老院不符合适老化要求,服务功能单一,居住环境较差。

(二)专业待提升。由于“镇办镇管”乡镇敬老院实行“安置型”“养老型”的用人体制,院长多由不再担任村干部人员担任,且护理人员多聘用当地村民,整体素质不高,专业能力近期难以提升。

(三)体系未健全。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不健全,急需建设1个区级失能照护中心、3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成一批村级互助服务点。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蓄力项目建设赋能,打好“描红除黑”攻坚战。全力推进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县级失能老人照护中心等项目规划建设,提速推动护理能力提档升级、社区养老综合体等5个项目如期完成。同步强化专项资金管理,全力做好资金配套,狠抓资金使用绩效,确保资金及时、高效、安全支付。

(二)深化收归区管改革,打好“创先争优”攻坚战。优化机构布局,谋划“撤并建改”一张图,加快大安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包装建设,优化“小散旧”机构,逐步将整合后的敬老院打造成区域性养老机构。推进规范管理,出台大安区农村敬老院管理办法,从组织建设、人事管理、物资采购、安全管理等方面优化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切实用制度管人管事。

(三)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打好“补短强弱”攻坚战。强化队伍建设,实行以岗定人、以人定责,完善考核机制,加强技能培训,确保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双提升。抓实床位改造,实施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护理能力提升改造项目,试点设置家庭照护床位,全年完成护理能力提升改造床位264张,设立“家庭照护床位”不少于10张。着力化解旧题,严格落实“四不得两必须”要求,深化拓展黑机构专项整治成果,稳妥有序做好善雄慈航存量风险化解工作。

(四)探索推进运营改革,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增强“内生造血”功能,以新民镇敬老院为基础探索以院养院方式,大力发展院办经济,逐步拓展敬老院功能,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探索“以老管老”模式,在大安区福利救助中心试点,组建院事务管理委员会,满足服务对象“老有所为”需求。按照“宜公则公、宜民则民”原则,引入“社会资本”活水,探索养老机构公办民营、公建民营运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三种模式,实施社会化改革。

 

(责任编辑:曹小满)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