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4年第1期>>调查与研究
关于农区利用饲用作物发展肉牛产业的调研
发布时间:2014-02-20 18:16:21       作者:杨普化       来源:区畜牧局

前期,我们就全区“发展新型饲用作物,调整种植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调研。通过与镇、村、组干部的座谈,与专业合作社成员和肉牛养殖户广泛交流,掌握了大安区利用饲用作物发展肉牛产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利用饲用作物发展肉牛产业的对策建议,为继续加快农区肉牛产业发展,也为“发展饲用作物,调整种植业结构,促进西南农区草食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战略研究”提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大安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丘陵区、自贡市东北部,是自贡市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具有典型的城郊型经济特点。辖934街道,幅员面积401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6万人,农业户数9.2万户。

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红苕为主,拥有约2万亩的天然草山草坡。经测算,全区各类秸秆总产量约20万吨。我区肉牛养殖从2002年庙坝镇庙坝村1组一农民引进4头肉牛进行养殖,获利4400元后,到2007年全区动员进行大规模养殖肉牛。2013年,全区肉牛出栏1.64万头(占全市调整后肉牛出栏的43.05%),共建了8个肉牛示范村,养牛农户1350多户。辖区内庙坝肉牛专业合作社被评为“中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了“庙坝”牌肉牛商标。以长明集团为龙头的牛肉深加工体系已经形成,“火边子牛肉”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强力推进。2007年,全区全面启动肉牛产业发展以来,始终将肉牛产业作为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先后出台了《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建设川南肉牛之乡的意见》《现代畜牧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积极落实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畜牧业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意见》(自府发〔20103号)中“全力推进以大安区、荣县为中心的全市20万头优质肉牛基地建设和肉牛屠宰加工出口,通过5年至10年的努力建成全国有名的肉牛之乡”的建设目标,并通过整合农村沼气、农村安全饮水、集雨节灌、道路通达、“金土地”、“一村一品”等项目资源,优先支持肉牛养殖示范村和规模养殖场发展,初步形成以庙坝镇、何市镇为中心的肉牛产业带。2013年,全年整合涉农项目6个、资金553.2万元,其中:现代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255万元、省级支农项目奖补资金100万元、农业“一事一议”资金40万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69.8万元、储水池建设资金16.4万元、环保畜禽养殖业粪污限期综合治理项目资金72万元。

(二)推广优质牧草种植和秸秆微(青)贮技术,提高农业副产物利用率。一是2008年、2009年分别引进桂牧1号(由广西畜牧研究所将矮象草作父本、狼尾草作母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多年生牧草)8吨、10吨。目前,以何市镇、庙坝镇为牧草重点种植区域,种植面积达2000亩,一般亩产鲜草12-15吨。冬季间作黑麦草,一般亩产鲜草5-6吨。在农区可利用田间土角种植,在不占耕地的前提下,可解决肉牛饲草来源紧张问题也可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二是在秸秆利用方面,修建青(微)贮池15000m3、购买牧草揉搓机8台、秸秆处理机械20台,多次组织肉牛适度规模户培训秸秆微(青)贮技术。目前,在何市循环经济园区、庙坝镇等乡镇的规模场(户)进行秸秆青(微)贮养殖,为全区秸秆青(微)贮养殖技术推广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三是鼓励养殖户以糟类代替部分日粮,提高农业副产物利用率。主要从宜宾、泸县、隆昌、威远以及大安等酒厂购进曲酒糟、木薯糟(DDS)、啤酒糟。目前,全区应用较广的主要为曲酒糟、木薯糟(DDS)。每头牛1天采食总量为25kg,酒糟、饲草、精料所占比例约4:5:1

(三)推广农牧结合模式,注重提高综合效益。为从根本上解决农区肉牛养殖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借鉴、消化、吸收其它地区成功经验,加大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形成了“肉牛—排泄物—蚯蚓(沼气)—牧草(鳝鱼、林下鸡、水果、蔬菜)—肉牛”的循环养殖模式。指导养殖户推行肉牛排泄物干湿分离,牛粪发酵、尿液进入沼气池,发酵后的牛粪养殖蚯蚓,沼液种植牧草、玉米和黄金梨等,蚯蚓进一步养殖鳝鱼、林下鸡等特色产品,蚯蚓粪生产高档有机肥种植有机蔬菜和水果,牧草和玉米秸秆制作成青(微)贮饲料饲喂肉牛的模式。有力地提升了排泄物资源化利用能力,促进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延伸出的蚯蚓、水产品等相关产业,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也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

(四)科技支撑体系逐步完善。联合四川农业大学、省畜科院、省草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省农科院土肥所、自贡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天花井食品有限公司、刀刀爽食品公司等16个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了“肉牛产业生态循环养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大现有技术的组装配套和示范推广力度,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促进单项技术推广向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转变。在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小区)发展全混合日粮饲料(TMR),重点推广秸秆养畜、种草养畜生产技术,探索建立粮经饲三元结构,全面做好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工作。2008年,自贡市大安区肉牛星火科技专家大院被四川省科技厅认定为“四川第一批星火科技专家大院”。为创新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我区着力从饲草标准化入手提升肉牛养殖品质。2013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荣廷昭教授及其科研团队的帮助支持下,引进了川农大玉米研究所研发的新型高产优质多年生饲用作物——玉淇淋草原原种,在庙坝推广种植6亩,其营养成分、适口性等指标均优于传统牧草,深得肉牛养殖户的喜爱,试种效果显著。在全市乃至川中南地区起到了示范作用,宜宾、乐山、资阳、阆中等地纷纷前来参观学习,2014年计划在庙坝、永嘉、牛佛等乡镇再扩繁种植80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秸秆利用率较低,饲料配方研究滞后。我区有丰富的秸秆资源,蕴藏着丰富的能量,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经测算,1吨普通秸秆的平均营养价值与0.25吨粮食营养价值相当;每生产玉米1吨、稻谷1吨、小麦1吨可分别产出1.25吨、1.31吨、1.79吨秸秆,2012年全区秸秆总产量20万吨。如果利用80%的秸秆经处理后饲养肉牛,全区每年可增加出栏肉牛4.6万头,实现产值4.37亿元、纯收入可达0.92亿万元,全区每户农户可增收1000元以上。然而,目前我区秸秆利用率不到10%,主要是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平均收购成本为220-240/吨,绝大部分被焚烧或弃置。与此同时,肉牛育肥饲料配方研究滞后,一直以来全省乃至西部对优质肉牛育肥配合饲料方面的研究开发较少,对育肥出高档牛肉的专门化饲料配方研究尚未见报道。

(二)种养结合循环养殖模式仍局限于小范围和低水平。目前,我区以牛粪资源化利用为关键技术的种养结合型循环养殖模式在探索中不断进步。但作为一种新兴的、处于推广示范阶段的发展模式,还未引起企业和养殖户的普遍重视,由于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种养结合型循环养殖模式总体应用规模较小、水平较低。目前,我区主要靠动员有意愿的肉牛养殖场(户)小范围的进行示范推广,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形成产业化、规模化还相距甚远。

(三)环境污染治理形势严峻。随着饲养规模不断扩大,肉牛饲养过程中产生的粪污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如何对肉牛排泄粪便进行有机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四、对策与建议

(一)开辟非粮饲料资源,实施种草和秸秆养牛。推行“50%秸秆+30%种草+20%野杂草”养牛的模式,解决了农区养牛饲草料不足的问题。一是实施人工种草,草畜配套。充分利用“四边地”、空闲地种植优质人牧草。二是保护和利用天然草地资源。我区具有2万亩草山草坡天然草地资源,实施农区退化草地治理建设,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天然草地资源开展肉牛养殖。三是大力推进秸秆养畜。充分利用我区的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推行玉米秸、谷草、小麦秸等秸秆揉切青贮和微贮,发展肉牛养殖,逐步提高秸秆揉切青(微)贮利用率。四是提倡种植多年生饲用作物——玉淇淋草、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为今后发展中高端肉牛、提升牛肉品质夯实根基。

(二)继续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按照产村相融的思路,建议政府实行统一项目审核申报,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就开始整合涉农项目,用好用活项目资金,充分发挥好各涉农项目整合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实施粪污治理建设项目。建议中央、省对在肉牛养殖集中区域增加粪污处理建设项目,用于集中收集粪污、生产生物有机肥、减少环境污染。

(四)建议出台类似粮食直补的农作物副产物利用等补贴政策。一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倡利用秸秆实施换肉换奶工程,给予秸秆收购补贴政策。二是对以糟类代替部分日粮的养殖户给予补助。三是参照粮食作物标准,积极推进并落实对饲用作物种植农户的直接补贴政策。四是调整农机购置补贴用途,重点向饲用作物种收等关键而处于薄弱环节的农机具倾斜。

 

(作者为大安区农牧林业局副局长、区畜牧局局长)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