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4年第12期>>工作研究
大安区肉牛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14-12-31 15:23:16       作者:胡金良       来源:区科技局

一、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大安区三面环抱自贡市主城区,是城市居民“菜篮子”供给的主要来源地之一。近年来,我区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着力推进产村相融,种养结合、农牧互动发展模式,现代肉牛产业初具雏形,已成为大安农业农村的支柱产业,农村家庭型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2013年大安区被省政府确定为以肉牛产业为主导的四川省第二轮现代畜牧业建设重点县。以科技为依托,转变肉牛业发展方式,全区肉牛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水平不断提高,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

1.肉牛产业生产能力有所提高。2007年以来,大安区以打造“川南肉牛之乡”为抓手,全力推进肉牛产业发展,2013年,全区年出栏肉牛1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户达到850户(其中年出栏100头以上48户、1000头以上1户),肉牛存栏达到21074头,出栏肉牛3790头,肉牛业产值达到2.4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42.8%,稳定了自贡市牛肉市场供给和农民增收。

2. 肉牛良种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有所提高。我区建设有种牛示范场,引进推广肉乳兼用型蜀宣花牛、西门达尔、利木赞、夏洛莱等优质肉牛,全区肉牛良种化率达80.2%;积极推动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拥有国家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级示范场4个、市级示范场10个、区级示范场30个,示范带动了全区肉牛养殖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升, 2013年全区肉牛规模养殖畜禽标准化生产面达58%

3.生态循环养殖初见成效。建设了何市永丰、庙坝柑子、康犇牧场等三个种养结合循环示范园区,示范推行“草(秸秆)→牛→沼(蚯蚓)→鱼(鸡)”种养结合循环养殖模式,将粪和尿液进行干湿分离,分离后牛粪堆贮发酵、尿液进入沼气池,发酵后的粪养殖蚯蚓,沼液种植优质牧草和玉米等,蚯蚓进一步养殖生态鱼、林下鸡等特色产品,蚯蚓粪用于种植有机蔬菜和水果,牧草饲喂畜禽。通过推广循环养殖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肉牛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升了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能力。

4. 肉牛产业化经营初具雏形。大安区初步形成了肉牛生产、加工、销售一二三产业互动的肉牛产业化经营链条。专合社和龙头企业(四川清淞湖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建设了肉牛生产基地,以自贡市小河帮食品有限公司、自贡市天花井食品公司等为龙头的牛肉产销体系已经形成,生产的自贡传统名产——“火边子”牛肉、手撕牛肉、小河帮休闲牛肉等系列产品市场供不应求。肉牛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目前全区已成立肉牛专业组织7个(其中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个),拥有社员2400余人。专合社积极为养殖户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服务、购销信息、组织牛源,协调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落实小额贷款。2009年庙坝肉牛专业合作社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中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火边子”牛肉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5. 肉牛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初步完善。区农牧林业局、科技局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省畜科院、省草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省农科院土肥所、自贡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天花井食品有限公司、刀刀爽食品公司等16个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了“肉牛产业生态循环养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并报科技部备案;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在庙坝肉牛专业合作社和清松湖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均建立了专家服务站、自贡市大安区肉牛星火科技专家大院被四川省科技厅认定为“四川第一批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同时,我区肉牛养殖纳入“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培训体系”,现有技术的组装配套和示范推广力度加大,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加快,形成单项技术推广向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转变格局。

二、肉牛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大安肉牛产业存在三大瓶颈制约因素。

1. 牛源供应日趋紧张。肉牛为单胎动物,且繁育周期长,养殖比较效益低,在无政策、项目资金补贴的前提下,群众养殖能繁母牛积极性不高,造成辖区内至今还没有肉牛繁育基地,育肥犊牛主要从外地购买。目前,育肥犊牛源供给严重不足,导致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宣汉、中江、平昌等地的杂交犊公牛价格基本比2011年同期、同品种高出近1000-2000/头。

2. 肉牛养殖业走无害化、生态健康养殖、资源循环利用之路已时不我待。随着肉牛产业的日益发展,养殖户和牛数量的不断增加,而且广大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局限于土法上马、因陋就简。加之资金短缺,导致基础设施投入低,难以形成大的规模,缺乏标准化、规范化运作,肉牛粪污污染日益加重,农业环境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同时也制约了肉牛及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3. 产业化程度还不高。由于饲养分散,产业化组织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部分肉牛养殖户没有与加工企业建立互信、互助、互利、合作共赢牢固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利于生产的稳定、协调发展。

三、对策思考

1. 加大对养殖能繁母牛的政策扶持力度。能繁母牛的养殖是制约我区肉牛无公害养殖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问题,为促进我区肉牛无公害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区将进一步整合项目资源,出台相对应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各相关部门、龙头企业、养殖场(户)的积极性。

2. 强化肉牛疫病防疫。将肉牛疫病防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切实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提高设施技术装备水平和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真正有效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

3. 培育肉牛循环经济新增长点。肉牛循环经济模式为肉牛产业提供了新的产业及效益增长点,一是积极探索解决沼气储藏与商品化的问题;二是积极探索腐熟牛粪集中加工形成商品有机肥进入流通领域实现增值的问题。

4. 进一步加强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建立和巩固技术支撑合作关系,解决人才不足问题;坚持“公司十基地(园区)+大学(科研院所)十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十示范户十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助农增收,依托农口、科技、乡镇等部门和单位,发展好肉牛养殖基地,解决企业“无米之炊”、“等米下锅”的困难;同时,继续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不断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5. 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除国家、省、市项目资金支持外,区政府每年从地方财政收入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肉牛产业化开发,并随年度财政增长比例,逐年增加对肉牛产业的投入。政府的资金投入旨在增强饲养户信心,全力推动肉牛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前景展望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对象的日趋多元化,国内对牛肉特别是高档牛肉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牛肉市场前景广阔。

2.我区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加工能力较强,发展空间较大。

3.随着现代化农业逐步建立,畜牧业将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培植,发展后劲较足。

4.我区是传统农业区,具有丰厚的饲草饲料资源,且周边区县具有相当数量的富余资源可供利用。

5.目前广大农民发展肉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作者:区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