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5年第5期>>专页
昔日穷旮旯今朝文明村
——破解全国文明村江姐村的幸福密码
发布时间:2015-06-01 12:38:34       作者:杨晓霜       来源:区委宣传部

2007年,为寄托世人对红岩英烈江姐的敬仰,大山铺镇原永和村更名为江姐村。自此,大安区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穷旮旯拉开了以红色文化旅游为龙头的发展大幕。如今,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村、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农村基层党建示范村、全省发展乡村旅游试点村等多块牌子已在这片红色故土熠熠生辉。组组通了水泥路,九成农户用上了天然气、自来水,人均收入从2007年的2260元升至2014年的9700元,2015年该村又更进一步,喜获全国文明村殊荣。难怪,村民脸上荡漾着满脸的幸福。

 

打基础——嬗变美丽新村

 

近日,记者从自贡东站出发,沿宽阔的东环线,在不到1000米的地方,一块“江姐故居”的指示牌让人顿生敬意。向左拐,一条4米宽、2.8公里长的旅游快速通道直逼眼球。沿途绿树成荫,文明标语迎风挺立,川南民居风格院落错落有致,游人三两结伴嬉笑留影好不热闹……

江姐村位于自贡市城郊东北部,占地8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五千,自然资源十分贫乏,“出路3公里,转了70年。过去的江姐村没有一条水泥路,到大山铺镇赶场要走1个多小时,村里的人难出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77岁的该村老人刘恩鑫用枯燥的数字再现了江姐村人过去的生活窘状。“如今的江姐村再也没有泥巴路了!还通了公交车!”老人欣喜中露出无限自豪。

2007年,随着“弘扬江姐精神,打造红色故里”序幕的揭开,我区把基础建设作为夯实该村长远发展路径的头等大事。按照“打造文化旅游强村”的总体思路,大山铺镇从镇上抽调5名精兵强到该村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村民修通了江姐村连接市区的5公里水泥公路,引资2000多万元、村民投工投劳,新修了江姐汽车客运站、旅游快速通道,新建和硬化景区道路、通村(组)公路21公里,建成大型电视连续剧《江姐》影视拍摄基地,建起永和大学堂,建成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的川南民俗文化馆和占地100亩的江姐故居红梅园廉政文化基地。至此,一个出行便利、景点多元、山水相依的美丽村庄初具规模。

江姐村的改变不仅是外在的,天然气的广泛使用也是村民津津乐道的一场“革命”。“以前羡慕城里能用天然气,现在我们农村也有啦!”20144月,江姐村第一批340户天然气安装正式实施,村民王水民难掩内心喜悦。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山铺镇党委政府对村民提出安装天然气的迫切渴望十分重视,经过多次协调争取,自贡川港燃气公司以240万元的优惠义举为村民带去了又一改变。

“路通了,灯亮了,村绿了,房美了……短短几年间,江姐村实现了闭路电视、天然气、宽带、自来水进村入户,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村长宋富源说。

 

富脑袋——劲吹文明新风

 

环境改变易,观念转变难。随着全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快速推进,农村与城市正以不可扭转的趋势迅速“并轨”。

“作为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村落,江姐村经济形式单一,部分村民观念守旧,教育程度相对偏低……进一步转变观念、提升村民素质成了江姐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村(社区)党委很快意识到,要带领全村发展致富,必须实现从环境更新到人的思想更新的转变。

于是,又一场“破旧立新”的思想战役很快在该村打响。

作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江姐村充分发挥党员、村组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中的带头作用,组建了“党员、邻里互助、巾帼、青年、老年”五个志愿者服务队,通过进组入户、召开村民大会、发放图书宣传单等形式,将国家最新的“三农”政策、教育观念、农业技术送到家家户户。

“为了脱贫致富,村民开始主动了解学习国家政策,游客留住了,村民更加注重环境卫生和自身形象。江姐村走出去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家禽乱跑、垃圾乱扔现象越来越少,各家各户的墙头都贴着村组颁发的奖状。”说起这些“变化”,村民龚秀英满脸自豪,随着市级文明村、省级文明村的创建,江姐村深入挖掘“江姐精神”的内涵和外延,持续不断推动全村转变观念、广树文明标兵,先后评选出“五好文明家庭户”、十星文明户1500余户,“致富带头人”、“好媳妇、好女婿”、“环卫之星”、道德模范120余名。

“即便在农闲时节村民也不闲着,村里图书阅览室、文化广场、永和大学堂处处都有村民读书和休闲娱乐的身影。”江姐堂侄子江子刚亲历了这场变革,深知其中艰难。“江姐故居修复之初,部分村民并不支持,片面认为只是走过场搞形式,为了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党员干部、小组长可谓是‘跑断了腿说破了嘴’”。在江子刚看来,如今每一个村民都以自己身为江姐家乡人感到自豪,更是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江姐”这张名片。

 

鼓腰包——敢拓致富路径

 

“理念决定观念,思路决定出路”,在近八年的发展历程中,江姐村不断创新的思路和与时俱进的观念是该村发展的发动机。

在“渣滓洞”景点附近,村民余新礼自办“新惠农庄”生意火爆。“每天要接待100多人,收入一年比一年好,除了就餐还提供棋牌娱乐和免费无线上网,旺季单日营业额达5000元以上。”夫妻俩边忙活边告诉记者,农庄今年还准备搞冷吃兔、冷吃牛肉等农产品加工销售,多渠道创收。在江姐村,类似余新礼这样的“家门口”生意不在少数,伴随着江姐村的名气逐渐辐射到宜宾、成都、重庆、甘肃等地,村民自种的水果、野菜已经供不应求。

随着被确定为大安区统筹城乡重点突破示范村,江姐村编制出了江姐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基本确定了“五园”(红色文化园、科举文化园、民俗文化园、都市休闲农业园、生态园)统筹发展格局,在区、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江姐村以红色文化旅游经济和现代种植业作为两大龙头,村民有了致富“新路子”。

除了发展旅游经济,江姐村还大力引进社会资源,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整合土地发展规模化种植。截至2014年底,该村龙都早香柚种植面积1900亩,实现产值526万元;花卉、名木种植面积410亩,实现产值500万元;水产养殖300亩,实现产值30万元。“10余亩柑橘年产量能达到20多吨,每年出栏生猪200多头,年收入20万基本不成问题。”刚忙完秧苗补栽的雷莉依然信心十足,“零售批发两条腿走路,果甜色好销路根本不愁。”

从封闭落后小村到全国文明村,成绩是喜人的。“在江姐精神引领下,江姐村人用勤劳朴实、拼搏奋进的优良品格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江姐村模式。”在村(社区)党委书记温帮群看来,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始终是江姐村不断寻求改变的根本依归。未来,村民还将更多地分享到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

 

(作者:区委宣传部科员、《自贡日报》特约记者)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