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欢迎光临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首页 > 杂志阅读>>《大安》2015年第7期>>调查与研究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15-07-30 17:04:42       作者:李雪 古顺奎       来源:区委政法委

五年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意见》精神,以“五大工程”为载体,扎实工作、务实推动,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丰硕成果。

一、深化保障工程建设,三大机制护航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责任机制、督察机制和经费保障三大机制是我区综治工作服务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着力点和工作抓手。一是落实责任机制。区委、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区级部门,街道与社区、单位逐级层层签订平安创建目标责任书,实现了 “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 的建设责任体系。二是完善督察机制。把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成效作为检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列入干部抓综治维稳实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干部晋职晋级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明确对综治工作服务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工作按月督查,每月考评,季度通报,年度考核,切实加强工作的指导、督促和协调。三是强化经费保障机制。将平安建设、综治、群防群治、见义勇为等经费严格纳入预算,并行文明确了区、乡(镇、街道)投入的标准。探索建立了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推行村干部“固定报酬+绩效报酬”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深化联动工程建设,四网互动联通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充分整合社会各界力量,打造平安大安创建活动载体,助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有序推进。一是整合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形成了区、乡(镇、街)、村(社区)“平安主导网”。成立了“平安大安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任顾问,区长任组长,相关领导及30个部门负责人参与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也对应建立了机构,加大对平安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联动力度。二是引入社会资源,组建“矛盾纠纷调解网”。建立了大安区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领导小组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及行政调解三大指导中心,建立健全了纵向覆盖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横向覆盖各领域、各行业及社会治理各方面的调解组织网络。探索完善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大调解”的联动运行办法,建立了“劳动保障、医疗卫生、交通肇事、征地拆迁、重点项目”五类突出矛盾纠纷联动调解机制,基本形成了纵横交错,相互衔接协调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目前,全区共有各类调解组织257个、调解员1160人,其中建立健全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等重点领域专业性、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共32156人,新设置市场、商场、景点、车站、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室14个。三是搭建了工作平台,合力共创“平安联动网”。联络市级部门联系乡镇街道平安创建工作,安排部署区级部门联系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结对平安建设工作,合力打造“平安联动网”。五年来,全区共受理矛盾纠纷调解案件9450件,调解成功9270件,调解成功率为98.1%四是加大与周边区县联动互通,携手打造“平安边界网”。五年来,与内江市威远县建立了协作机制、与隆昌县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促成了两地边界平安共建、互帮互助,实现了平安建设工作的良性互动,为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深化基础工程建设,三大举措夯实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对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而言,农村是重点,严打是手段,宣传是关键。一是全力夯实农村“1221”工程。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核心作用,强化对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规范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大调解”协调中心建设,落实了领导责任制。建立村综治维稳工作站,规范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按照“七有三上墙”的标准规范村级调解室,进一步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加强农村警务和农村巡防队建设,进一步整合农村治安资源,充分发挥村委会、治保会、治安巡逻队等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和党员干部、民兵的作用,形成“乡乡有组织,村村有队伍,户户有人看”的农村治安防控网络。二是夯实严打整治基础建设。完善了“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健全并落实了定期排查、滚动排查、限期整改、挂牌督办等制度。五年来,全区集中开展“雷霆—3”、“飓风”、“破案会战”、“平安四川·自贡”、“扫毒害保平安”、“斩手”反扒、“保财产安全、保安全出行”、“缉枪治爆”、“扫黄禁赌”春雷、“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清网行动”、“打四黑除四害”、“净风”等行动,狠打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多发性、暴力性违法犯罪活动,在提升公安打防质效的同时,有力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安全的民生需要,破获刑事案件5251起,查处行政案件3315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217人,其中:行政处罚3358人,刑事拘留1573人。同时,每年对动态排查出的城区传销、抢夺案件、“三电”被盗等治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挂牌督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根本上保证了全区治安大局平稳。三是夯实宣传基础建设。出台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宣传重点、宣传形式和宣传要求,有序、有效地开展了系列综治宣传工作,特别是综治工作宣传日、“6·26”禁毒宣传日、法治基层行、干部大下访等活动,大安区组织了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五年来,全区制作宣传标语累计700余幅,展示展板累计850余块,悬挂挂图累计6200余幅,组织座谈会累计3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累计超过10万份,组织文艺表演累计200余场次,群众参与累计超过30万人次,《四川日报》、《自贡日报》、《自贡晚报》、自贡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进行报道,得到市区领导、涉及企业单位和广大群众的广泛肯定。

四、深化项目工程建设,三大平台助力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加大基层基础工程建设力度,夯实基层平安堡垒。强力推进“两所一庭”建设,投资753万元,新建(改造)6944平方米,实现了乡镇街道派出所全覆盖,进一步加强了社区警务室规范建设,充分发挥其堡垒作用。加强和规范了16个乡镇街道检察联络点建设,有力地延伸了排查、整治、打击触角。规范和理顺了全区乡镇街道及村社区综治机构,按同级副职调整配置了16个乡镇街道综治办副主任兼大调解中心副主任,并开展了系列专题业务培训,有效地提升了全区干部平安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扎实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夯实基层平安细胞。每年召开会议专题部署加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安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出“10条举措”、突出“6大重点”,开展了拉网式检查,强化了校园内保,夯实了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区四大班子领导全面参与指导和督促。各学校配置了一大批校园安保器械,使视频监控全覆盖;建立了86支护校队,进一步强化了校园内的巡逻值班;建立了警察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安排民警在学生上学、放学时段开展经常性巡逻,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开展了整治校园周边治安及娱乐场所专项行动,重点加大了对校园周边歌舞厅、录像厅、酒吧、网吧、按摩房、成人用品店、出租屋等场所的整治和监管力度;文化、教育、工商、卫生食品监管等部门,积极查禁色情、淫秽、口袋书、玩具、“三无”食品等违禁物品,坚决打击各类扰乱学校教学秩序及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违法行为。三是“天网”建设工程推向纵深,夯实平安信息平台。加大城区建设步伐,拓展“天网”工程覆盖面,2014年全面完成了辖区原有95个天网监控探头的升级改造,同时新增了5个监控探头,并计划于2015年底前全区新增280个天网监控探头,重点覆盖社会治安形势复杂的专业市场、人流量大的车站、广场及交通要道;督促企事业单位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内保工作方针,全面开展“三防”工作。

五、深化社会治理建设,两社建设创新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以“两社”建设为突破,着力创新社会治理。着力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创新,推行“三委两站一室”建设,形成共治格局;在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创新,强化服务功能;在社区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创新,确保长效运行,并探索和打造出了仁和社区为典型的新区型社区社会治理模式、华大社区为代表的旧城型社区社会治理模式,促进全区120个城乡社区服务管理再上台阶。通过实施“3353”工程(实施三大环境工程,营造社会组织发展氛围;实施五大孵化工程,加快社会组织发展进程;实施三大监管工程,规范社会组织发展机制),完成了162个社区社会组织备案,94个社会组织登记,发展各类社会工作者超过4100人,呈现出了“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发展有序、结构合理、作用凸显”的社会组织建设新局面。二是加强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增强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进学校等活动,广泛宣传与农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重点抓好了乡村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及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律师奉献进千村工程”,为农村群众提供法律支持,引导他们正确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组织实施“依法治村”、“村民自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活动,积极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引导村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履行义务。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村民道德文化建设、反邪教警示教育和反封建迷信教育,树立文明新风。结合文明村镇建设、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引导广大农民树立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识,增强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三是以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为抓手,深化“四项重点”工作。建立了以第三方调解、第三方理赔为重点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化解医疗纠纷42起,医患关系趋于和谐;加强了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的排查管控,破获贩毒案件187起,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197名,强制隔离戒毒349人,缴获海洛因1199克、冰毒16633克;充分发挥辖区内工读校作用,加强社会闲散青少年管控;加强精神病人管控及家庭关怀,建立特困家庭狂躁型精神病人救助机制,城乡低保累计保障精神病人5460人次74.5万元,精神病人实施医疗救助168人次78万元。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人口信息登记工作,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对流动到本地的外地人员,通过“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的办法,采取电话预约、上门服务、短信咨询、开通“绿色办证通道”、适当调整工作时间等方式,使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本地化、日常化。对流动到外地的本地人员,加强入户调查,完善流出人口基础信息采集,采取异地办证、两地双向联警联勤、协助利益维权、完善异地信访制度、派驻警力赴外地解决突出问题等办法,延伸服务工作。四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着力构建集服务、管理、教育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长效机制,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团区委联合区教育局对我区现有城乡留守儿童进行了摸底,全区现有城乡留守儿童12585名,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在70%左右。建立了留守儿童个人档案2000余份,全区新建20余所留守学生之家,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持续的进行了跟踪关注,并在凸显问题上研究制定出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了留守儿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年来,全区共招募志愿者60余人,结对留守学生5000余人次,开展关爱活动及座谈会等100余次,参与活动的留守学生达100%,共表彰优秀留守学生1000余人次。依托校园警务,建立警校互动机制,加强留守学生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整治校园周边治安及娱乐场所,及时打击针对留守学生的不法侵害,优化其成长环境。在乡镇中心城镇,农村中心村,农民集中居住点的布局规划和建设中规划和建设了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集中寄宿点,积极搭建农村“幸福家园”,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撑起了一片蓝天。近年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项目和福彩公积资金近3000万元,完成了何市镇、牛佛镇、永嘉乡、庙坝镇、回龙镇、新店镇敬老院及大安区社会福利救助中心的建设。现在,全区有各类养老机构23个,床位3171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个,农村幸福院9个。

 

(李雪:区综治办副主任,古顺奎:区综治办副主任兼大调解协调中心副主任)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
点击换一张